中美德车企销量揭晓比亚迪能否称霸

特斯拉的“离奇数据”到底怎么回事?

36万辆。

中美德车企销量揭晓比亚迪能否称霸-有驾

这是特斯拉2023年第一季度的全球交付量,放在任何场合看,这个数字都不算小。但问题在于,当它站在大众213万的对比面前时,显得特别刺眼,再加上特斯拉的净利润同比狂跌71%,一时之间,“特斯拉不行了”成了讨论热潮。很多人看完这些数字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也太不正常了吧?

中美德车企销量揭晓比亚迪能否称霸-有驾

毕竟特斯拉可是新能源车的“领头羊”啊,怎么搞到交付量追不上老牌燃油车的大众、利润还掉得比过山车还快?这背后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是真没活路了,还是数据本身有点“误导性”?我们不着急下结论,先把这些数字捋一捋。

销量这事先不急着说“输赢”。213万对36万,听起来差距悬殊,但其实这中间“根本不在一个频道”。大众是全球化的传统车企,产品线横跨燃油车、混动车、纯电车,说到底,燃油车还是它的基本盘。特斯拉呢,纯做电动车,连混动都不碰,目标从一开始就是新能源领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本身在市场接受度、技术成熟度上就完全不一样。

中美德车企销量揭晓比亚迪能否称霸-有驾

再说,大众213万辆里有多少是纯电动车?不到58万辆,特斯拉36万的交付全是纯电车,要是单拎新能源来看,两家其实差得没那么离谱。大众卖了那么多燃油车,能不能说明问题?能,但能说明的是传统车企还在吃老本,而不是新能源领域的格局已定。

那为什么特斯拉的利润掉得这么离谱?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得分几步来拆。特斯拉在一季度的营收是233亿美元,同比其实还增长了24%。听上去还不错吧?但再看毛利率,掉到了19.3%,创了近两年的新低。电动车行业毛利率,本来就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特斯拉这样利润起伏大的品牌。

中美德车企销量揭晓比亚迪能否称霸-有驾

毛利率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降价”。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多次调低主力车型的售价,尤其是在中国市场,降幅一度高达两万三。这么一轮操作下来,销量是稳住了,甚至还有所提升,但销售收入被拉低了不少。降价换市场,这事儿本身没错,毕竟新能源车渗透率还没完全起来,谁先占住用户心智,谁未来就有更大话语权。但短期内,毛利必然会被压。

这里还需要多说一句“研发”。特斯拉的研发支出一直很高,2023年第一季度是9.5亿美元。这笔钱去哪了?新的电池技术、更高集成度的生产线、更智能的自动驾驶系统……等等一系列“未来感”东西。这些投入短期内不会立刻转化为利润,但它们会给业务带来长期竞争力,说白了就是押注未来。

中美德车企销量揭晓比亚迪能否称霸-有驾

再来看同行的日子是不是也好过。其实放眼整个新能源行业,大规模扩张+高研发投入是普遍现象。比亚迪虽然看起来销量涨得猛,但动态来看,它的研发支出也在疯狂增加,2023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就超过了去年同期的两倍。其他造车新势力,比如蔚来、小鹏,日子更不好过,别说毛利了,净利润基本都还在亏损,蔚来今年一季度的亏损额甚至超过50亿元。

传统车企怎么样?大众不就挺风光的嘛。别急,213万的销量确实亮眼,但它今年在中国市场的燃油车却掉得很厉害,新能源车虽然增幅大,但基数低,大众正在加速新能源转型,这个过程需要巨额投入。现阶段看,它的新能源车还不足以撑起整体利润。换句话说,新能源车的利润表现,几乎是行业现象,而不是特斯拉一家的问题。

中美德车企销量揭晓比亚迪能否称霸-有驾

那特斯拉的降价操作是“乱花钱”吗?从表面上看,降价确实会让人觉得它有点急了,毕竟降价会稀释品牌价值。但进一步看,特斯拉的策略其实是“抓机会”。新能源车的市场化竞争才刚刚开始,降价后对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冲击是实打实的。这种阶段性亏损,是在抢占市场规模,而不是因为活不下去了。

所以,特斯拉的这些数字,看上去吓人,其实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危险。它的利润掉,更多是因为战略性压缩毛利率换销量,研发投入又高,短期内影响财报数据,但长远来看,研发能力、生产效率、市场规模,才是决定它未来地位的关键。

中美德车企销量揭晓比亚迪能否称霸-有驾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特斯拉没有隐患。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过度依赖单一车型、降价带来的品牌稀释,这些都是需要紧盯的风险点。从这些数据里我们能看出,特斯拉正在“跑步前进”,但跑得快,不代表没有可能摔跤。最终,它能不能稳住,还得看它未来几个季度的动作。

总的来说,数据看着吓人,但背后的逻辑拆开来,其实是有章法的。特斯拉不是没活路了,而是走了一条“投入先于产出”的路线。这条路怎么走下去,才是更值得关注的事。数字只是表象,真正拷问企业实力的,是它在市场上的下一步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