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外资豪华车在中国的高利润好日子再也回不来了!
当地时间10月24日,保时捷公司发布了公司的财报数据,前三季度的经营利润仅为4000万欧元,相比去年的40.35亿欧元,直接暴跌了99%。
根据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全球销量同比下滑至21.25万辆。而在竞争激烈的中国车市,保时捷前三季度只卖出了3.22万辆车,同比下滑26%。
面对如此糟糕的业绩,保时捷已经开始准备裁人了。
事实上,身为大众汽车的摇钱树,保时捷市值曾一度高达800多亿欧元,是欧洲市值最高的车企。如今突然不赚钱了,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保时捷如今的窘境,并不是一两句能说清的,它是多方面导致的。
首先是产品战略重组带来的特殊支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作为老牌豪华燃油车,保时捷一直在电车和油车之间犹豫不决。其实说白了,就是以前挣钱太容易了,所以才不想革自己的命。
今年9月的时候,保时捷宣布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延长了多款燃油的生命周期。原定于2030年推出的电动平台研发计划也被重新规划。与此同时,全新的燃油和插混产品开发被提上日程。这种战略路线的变更,直接给保时捷带来了高达18亿欧元的巨额支出。
另外内部裁员、取消独立的电池领域业务投资,也给保时捷带来了额外支出。保时捷预计,2025财年与战略重组相关的总成本将达到约31亿欧元。
其次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持续下跌。
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保时捷的关键市场。尤其是2021年在中国创下了9.5万辆的销量纪录,但之后销量就一路下滑。加上中国新能源的飞速发展,国产豪车比如仰望、问界、理想、蔚来都纷纷崛起,保时捷已经有点力不从心。
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同期下滑26%,仅占其全球销量的15%。而在之前,中国曾一度贡献保时捷全球三分之一销量。就连保时捷首席财务官布雷克纳都说,预计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下滑将延续到2026年。
第三则是美国进口关税成本上升。与奔驰、宝马等其它豪车不同,保时捷在美国并没有工厂,这也就导致它成为了关税的受害者。根据数据,仅一个关税,就在今年前9个月给保时捷带来了33亿欧元的额外支出,全年将给保时捷带来约7亿欧元的损失。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保时捷表示将在未来几个针对美国市场涨价。可以预见到是,随着价格上涨,保时捷在美国的销量或将进一步减少。
事实上,除了保时捷,其他豪华车企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数据显示,奔驰集团第三季度全球销量为52.53万辆,同比、环比分别下降12%、4%。为了应对压力,上半年奔驰就宣布了大规模裁员和成本削减计划。另一巨头宝马集团近日也下调了2025年业绩预期。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将时光拨回二十年前,当时国内高端汽车市场全是外国品牌,它们凭借在燃油车领域积累的技术实力,在国内豪车市场独霸天下,赚得盆满钵满。
这还不到三十年,国内汽车市场的格局早已发生了巨变,国产豪车已经开始站稳了脚跟,我们的消费者也开始对外国品牌祛魅,比亚迪仰望、华为问界、理想蔚来……这些车企一步步将外资品牌从豪华王座上拉了下来。
可以预见的是,油车进步的空间已经不大,而新能源还有无限的可能,我们的车企未来大有可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