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你,中国电动车什么时候开始火起来的?很多人第一反应大概都是这两年的事儿,以为新能源车就是比亚迪特斯拉蔚来小鹏一顿猛卷。其实咱们中国做电动车这事儿,真不是近几年的新鲜玩意儿。咱国家人多地广,啥都得先未雨绸缪一下,电动汽车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摸爬滚打了。
还记得小时候经常看《科技苑》里介绍各种高科技项目吗?那时候见到用电驱动的破车,还觉得是科幻片才有的玩意儿。后来才明白,咱中国搞电动车,不光因为想赶时髦,主要是考虑两个字,长远。咱们家底厚,油就来自进口的多,总得想办法整点能自主的吧?更别说环境污染这个老大难问题,光霾一起来,北方几个城市整个冬天都见不着蓝天。所以当时国家就琢磨:是不是能靠技术赶上点,整点有能耐的新能源车?
说“政策之手”推着电动车发展,没毛病。这年头,凡是能火起来的产业,没有点政策加持,就靠市场自己磨,速度真不一定快。想当年国家一拍板,各路汽车厂子都动起来了,补贴、贷款优惠、减税,手段花样百出。为了让电动车跑起来,国家真的下了血本。这种情况下,中国电动车的产业规模,呼啦啦地拉起来了。谁要小瞧咱们的“组织能力”,那绝对是眼光太浅。
讲到“最早”那个国产电动车,许多人印象可能都模糊了。有印象没用,得讲事实:长安汽车2000年左右就开始鼓捣纯电动车,真正量产面向大众的,就是“长安奔奔EV”。说句心里话,这车刚上市那会儿,谁买谁“特立独行”,毕竟一口气150公里续航还觉得很牛气,百公里电耗十度电,和现在能跑五六百公里的新能源车简直不是一个“物种”。但谁又想到,今天新能源车能跑成这样?奔奔EV当时是个什么角色?要真说,是个敢第一个跳进深水池子的人,泳姿好不好另说,这勇气没谁能比。
奔奔EV这些年也不是闷着头发展,每年都会改款提升一把,续航从最早的150公里慢慢爬到三百公里,外观也不再像个“洗衣机”配轮子。回头一看,这不就像看自家孩儿,小时候傻了吧唧,读书也不灵光,长大了突然成栋梁,谁能不觉得欣慰?其实国产电动车的进步,就是这么点一滴堆出来的。你觉得奔奔当年“土”?可没有这些“土”,哪来现在“炫”!
那说到卖得最多的电动车,大家会以为应该是一辆什么高大上、科技感爆棚的“智能座舱”,实则不是——是五菱宏光 MINI EV。啥原因?老百姓最实在。宏光 MINI EV刚出来时就和大伙儿的生活需求拍得死死的,咱家住在小区里、停车难、出门菜市场、接娃放学、偶尔郊个游,这小车子一趟趟地跑,既方便又省钱。价格摆那儿,两三万块钱就能落地,电瓶车的价格,汽车的资格。你说它是“国民神车”,还真不是吹。它证明了一点:什么华而不实的噱头都比不过老百姓的柴米油盐。
有时候我就想,啥叫创新?不是把啥东西搞得大高高、外太空才算创新。能真正解决老百姓生活里百分之八十的需求,才叫创新。宏光 MINI EV不光是台车,它是社会节奏快、大家精打细算下跑出来的产物。厂家那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不是广告,是现实,灵魂都给你挠到了。所以中国新能源车能做大做强,不是靠吹牛皮,是靠踏踏实实把客户需求做到极致。
当然,你可以嫌宏光MINI EV不够“洋气”,但销量啪啪地摆在那,一年一百多万辆的成绩单,全球都得服。等着看,比亚迪海鸥,估计又是下一个爆款。这些家伙还有啥“带货力”,等着瞧就知道。
说到比亚迪,怎么想?前几年还有人当段子讲“比亚迪跟丰田学什么”,到今天,很多人家里的第一辆新能源车就选比亚迪,是真香了么?不是比亚迪在吹自己,是老百姓选了比亚迪,用脚投票。海鸥、海豚这些车,把性价比直接打到极致,比亚迪起售价不高,技术又扎实,售后也放心,这才是中国制造的底气。
这背后的道理其实不复杂,中国的新能源车竞争,是最真实的市场经济。天底下什么叫卷,看看中国新能源车就明白了。哪个车企搞不出新花样,立马被客户们用钱包投票淘汰掉。现在还能火起来的,都是又便宜又好还敢玩命创新的。
聊到这儿,其实还得问一句:国产新能源车的未来在哪?是不是能一直这么卷?会不会最后卷来卷去卷死自己?说实话,这玩意儿得看市场、看技术、还得看政策。国家层面上“碳达峰、碳中和”是死命令,企业就得拼命追着推陈出新。电池技术在进步,基础设施也在疯狂铺开,充电桩越修越多,电池越来越耐用。以前大家嫌充电慢,现在哪个小区还没几个“绿灯充”?
还有智能化,这两年可不光看续航和配置了,人们要汽车越开越聪明,反应越快越“懂事”,得能自动泊车、自动跟车、主动安全,最好还能跟你搁车里对话聊聊天。以前国外品牌这些功能一加价格就“上天”,现在国产车量产普及,说做就做,不玩玄乎的噱头,就是给你配齐。国产新能源车的进步,是把国外不舍得给老百姓用的好技术,咱直接流水线式全民普惠。
你要说咱还有哪些做得不够的,那就是高端车用料、做工,还是有提升空间。还有就是出口,国产新能源车还需要在海外拼得更凶一点,但以现在比亚迪、吉利这些家的步伐,这问题也是早晚的事儿。
有人可能要问,这些年补贴渐渐取消了,新能源车还卷得起来吗?真卷得起来。原因很简单,靠政策起来的东西难活长久,但到了拼技术、拼品牌、拼服务阶段,留得下来的都是硬核玩家。卷到最后,卷成苹果、卷成西门子,还有卷成比亚迪,反正不会是当年依赖补贴的小厂。最后淘汰下来的一拨人,才是真正能在市场浪潮里活下去的主角。
所以回头再看,这一路国产电动车的发展,不是一两个明星企业撑起来的,更不是靠谁喊口号喊出来的,是中国一个个普通老百姓用真金白银选出来的进步。说到底,是大家用脚投票,一步步堆砌出来的历史。
再问大家一句,未来你打算买电动车吗?你最看重啥?是便宜,省事,安全,还是智能,还是想尝尝新鲜?国产新能源车,特点就是啥想得出来都能尽量做得出来。从最初的奔奔EV闷头苦干,到今天五菱出“神车”,比亚迪狂飙突进,这就是属于中国人的新能源车发展史。你准备好加入下一个新势力爆款的用户名单了吗?不买也没关系,中国新能源车,卷得起,咱老百姓永远不怕没得选。
历史没啥弯弯绕绕,扒拉开看,就是一群踏实干活的中国人,开着自己亲手挑出来、买回去的车,不慌不忙,一路向前。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