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8万起步价配700TOPS算力和激光雷达,领克10让奔驰E级插混车主在二手车平台挂牌时犹豫了三天
上周末在杭州某4S店门口,碰见个开E300e的哥们在那儿抽烟。聊了两句才知道,他正纠结要不要置换——去年35万落地的车,现在二手平台估价掉了快10万,想想隔壁展厅那台16万出头、激光雷达和Thor芯片全给的领克10,烟一根接一根地抽。最后憋出一句:“当初就是信了那句‘豪华品牌保值’。”
电四驱这活儿,10毫秒和1秒的差距在哪儿
跟搞改装的老张吃饭时聊过这事儿。他改过不少机械四驱的车,说传统结构就是靠中央差速器和传动轴硬连,轮胎打滑了信号才传到后轮,这中间少说也得1秒反应时间。雨天过匝道那一下,方向盘得自己多掰两把。
领克10这套P4后桥电机的玩法,后轴挂着个90kW的独立电机,轮速传感器一察觉不对劲,10毫秒就能往后轴灌扭矩。有天陪朋友跑山路试车,连续弯道那种湿滑路面,车尾一点没甩,稳得像在轨道上滑。
390kW的系统功率摆那儿,地板油下去推背感挺明显,但馈电状态下油耗居然能压到4.2升。算了笔账,一年两万公里,比纯燃油车省出来的油钱够交大半年车位费了。
Thor芯片700TOPS的算力,三年后会不会成摆设
这问题我也问过做软件的朋友。他说现在主流智驾系统,254TOPS跑城市NOA绰绰有余,领克直接拉到700TOPS,确实有点像给智能手机配32GB运存——当下用不完,但两年后系统吃内存了就知道香了。
见过太多车主买了所谓“智能车”,一年后厂家宣布硬件算力不够,新功能只能看着。领克这波操作像是给自己挖了个护城河,虽说现在激光雷达配合29颗传感器,日常通勤感知不强,但碰上浓雾天或者地库复杂光线,那张“安全网”铺开的效果就出来了。
记忆泊车能记1000米路径,我试过从地面绕到地下三层,车自己找车位那个流畅度,比有些老司机倒车还利索。不过SOS靠边辅助这功能,还得等OTA开通,这点倒是有点“画饼”的意思。
溜背后排能坐人,关键看工程师有没有良心
见过太多溜背轿车为了造型牺牲空间,后排坐进去脑袋顶天花板,膝盖怼前排椅背。领克10那个3005mm轴距,实测后排腿部空间确实够用,一米八的个子坐进去腿能伸直。
后排电动座椅配小桌板这事儿,一开始觉得有点多余,直到有次在服务区停车,把小桌板放下来摊开电脑改文件,才发现这配置挺实在。车载冰箱能到零下6度,夏天扔几瓶水进去,比后备箱塞泡沫箱体面。
内饰那18平米的超纤绒软包,摸上去手感跟30万级别的车差不多。四座标配通风加热按摩,这配置放以前得顶配才给,现在全系拉平,倒是省得纠结选哪款了。
16.38万这个价格,卡在了谁的命门上
前两天跟做二网的朋友喝茶,他说最近收到几台合资插混轿车,都是上市不到一年的准新车。问车主为啥卖,答案都差不多——“配置不够诚意,又不想再加钱换高配”。
领克10这价格确实卡得准,激光雷达、四驱、Thor芯片全系标配,同价位对手要么得选装,要么干脆没有。比亚迪汉DM-p、银河E8虽然也在这个区间,但四驱和智驾硬件的搭配组合,还真找不出第二个这么配的。
56分钟破万订单这数据,说明市场对这个价位段的四驱插混轿车确实有需求空缺。以前想要四驱得看SUV,现在轿车也能玩出花样,选择面一下就宽了。
38.2kWh电池能跑240公里,够不够日常通勤
认识个跑滴滴的师傅,他算过账——市区通勤一天五六十公里,一周充一次电就够。领克10这块38.2kWh的电池,纯电续航240公里,工作日基本不用加油。周末跑长途切换到混动模式,续航能破1000公里,加油站都不用专门找。
电池安全这块儿,IP68防水加针刺测试都过了,热失控预警比国标要求快三倍。虽说这些数据平时用不上,但架不住心里踏实——毕竟电池包就压在屁股底下,谁也不想开着开着冒烟。
车身高强度钢占比78%,抗扭刚度43000牛米每度,这数据放同级里算中上水平。AEB刹车范围4到150公里时速都能覆盖,行人识别率99.7%,这些主动安全配置确实比被动安全气囊实在。
哈曼卡顿23个扬声器,值不值那个价
音响这事儿见仁见智。我那台老车原厂6喇叭,后来自己花五千块改了套丹拿,效果提升确实明显。领克10原厂就给哈曼卡顿23扬声器,1600瓦功率配杜比全景声,实测声场定位误差在3度以内。
中置音响跟空调出风口联动升降那个设计,一开始以为是噱头,后来发现确实有点意思——出风口关闭时音响自动升起,空调开启时又缩回去,这种小细节倒是挺用心。
Flyme Auto车机值不值得期待
8295芯片配三联屏,这配置在20万以内的车里算主流水平。15.4英寸中控屏滑动流畅度不错,语音识别准确率也过得去。副驾后排控键这个设计挺实用,后排老板键一按,副驾座椅自动往前挪,后排腿部空间瞬间多出一截。
车载冰箱能用语音控温,也能APP远程预冷,这功能夏天出门前提前十分钟开启,上车就能喝冰镇饮料。不过车机流畅度跟手机比还是有差距,偶尔会卡顿,这点倒是跟价位没太大关系——二十万的车机系统基本都这样。
这车适合什么人开
见过几个车主反馈,都是30岁上下的年轻人。要么刚结婚有了孩子,要么工作几年攒了点积蓄,想买台有点品质感的代步车。他们不太在意品牌光环,更看重配置实不实在——激光雷达、四驱、大电池、好音响,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如果你每天通勤距离不超过50公里,周末偶尔跑个长途,对智能驾驶辅助有点兴趣但又不想花大价钱试错,领克10这个配置组合倒是挺合适。至于那些追求品牌溢价或者在意保值率的,还是老老实实看BBA吧——虽然配置可能差点,但车标那个溢价摆在那儿。
只是有个问题挺值得琢磨:当十几万的车开始配激光雷达和700TOPS算力,那些三十万往上卖“科技配置”的品牌,接下来打算怎么跟消费者解释这个价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