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庆降价风暴来袭:燃油车降幅创历史新高
(一)豪华车领衔降价,入门门槛大跳水
2025 年 10 月,国内燃油车市场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降价风暴,70 款主流燃油车中超 30% 车型降幅突破 30%,豪车价格大跳水,让消费者看得目瞪口呆!在这场降价潮中,豪华品牌一马当先,成为降价主力。
懂车帝 10 月降价榜显示,捷豹 XEL 以 52% 的惊人大幅降价登顶,直接降价 16.73 万元,曾经 30 万级的豪华轿车如今不到 16 万就能入手,相当于 “半价买车”,性价比直接拉满!奔驰 A 级、GLA 终端价腰斩,跌入 10 万级主流区间,让曾经遥不可及的豪华车变得触手可及。
奥迪 A4L 优惠超 12 万,沃尔沃 S90 降幅 34%,这些豪华车价格直逼主流合资车,让消费者真切感受到 “豪华车性价比时代” 的到来。
(二)主流合资车集体 “以价换量”,国民神车跌破低价
主流合资车也不甘示弱,集体开启 “以价换量” 模式,竞争激烈程度堪称白热化。朗逸降幅 37%,终端让利 4.5 万,曾经的 “国民家轿” 入门价降至 5 万以下,性价比爆棚,让消费者直呼真香!CR-V、皓影等热门 SUV 优惠超 7 万,皓影入门价跌破 12 万,性价比进一步提升,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心头好。
“燃油车销冠” 轩逸为保住市场地位,相比 2024 年同期价格直接下探 3 万元,入门价压至 5 万多,创下历史新低。曾经满大街跑的 “街车” 如今以更亲民的价格吸引消费者,无疑给了竞争对手一记强有力的 “价格杀” 。
二、细分市场降价解析:轿车、SUV、MPV 谁更划算?
(一)轿车市场:豪华车霸榜,主流车型全面跟进
在轿车市场,豪华品牌降价幅度十分显眼,几乎占据了降价排行榜前二十名。奔驰 A 级、捷豹 XEL 最高降幅均突破 50%,分别优惠 12.56 万、16.73 万,奔驰 C 级、宝马 i3 降幅也分别达到 49%、46% ,优惠均超 16 万元。曾经高高在上的豪华轿车,如今价格大幅下探,让消费者有了更多触手可及的选择。
主流轿车市场同样热闹非凡,降价潮全面铺开。别克威朗降幅 47%,长安逸动降幅 45%,降价都超 3.3 万元,性价比大幅提升。轩逸、思域最大降幅达 38%,卡罗拉、朗逸终端让利都超过 4 万元。这些曾经的热门家轿,在降价后价格更加亲民,消费者在购车时拥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二)SUV 市场:豪华车优惠超百万,自主品牌跟降
SUV 市场的降价潮同样汹涌澎湃,豪华品牌优惠力度惊人。宝马 X7 以优惠 74.82 万成为降价最高车型,奔驰 GLB 和宝马 X1 最大让利均突破 50%,奔驰 GLE、揽胜星脉最大优惠也超 28 万元。曾经被视为身份象征的豪华 SUV,如今价格门槛大幅降低,让更多消费者有机会拥有。
主流合资品牌也纷纷加入降价行列,
大众途岳
降价 4.6 万元,本田冠道、CR-V 终端让利都给到 33% 以上,现代途胜、日产逍客均有 4 - 5 万元不等的优惠。自主品牌方面,长安 CS75 和哈弗 H6 以 33% 的最高降价位居榜单前列,风行 T5EVO、奔腾 T99、荣威 RX5 最高降幅均在 30% 左右 。自主品牌通过降价进一步凸显性价比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三)MPV 市场:多品牌混战,降价范围广
MPV 市场也未能在这波降价潮中独善其身,各品牌纷纷降价以提升竞争力。威然降了 38%,艾力绅降了 32%,别克 GL8 插混也参与到降价大军中。高端车中,奔驰 V 级降价 24%,在红旗 HQ9 等国产车的竞争下,市场份额受到一定冲击;中端车传祺 M6 降了 60%,大通 G50 插混降了 40%,凭借较低的成本吸引家庭用户;新能源 MPV 如腾势 D9 纯电也降了 11% ,在电池成本下降和产能增加的背景下,通过降价来打开市场。
MPV 市场的降价主要受市场需求变化影响。如今,家庭用户更倾向于选择 7 座 SUV 或电动车,商务需求也有所减少,导致 MPV 市场销量下滑。车企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只能通过降价来吸引消费者。
三、逆势增长密码:这几款燃油车凭啥 “逆流而上”?
在燃油车整体下滑的大趋势下,仍有部分车型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实现逆势增长,它们的成功密码值得深入剖析。
(一)自主黑马:越级配置打动性价比用户
吉利星越 L 作为自主燃油车的 “黑马”,2024 年销量 21.57 万辆,同比增 50.5%,2025 年上半年继续保持 20% 以上增速。它以 “越级配置” 取胜,搭载 2.0T 发动机 + 8AT 变速箱,搭配三联屏和 L2 级辅助驾驶,价格却比同配置合资 SUV 低 3 - 5 万,精准满足了消费者 “想要性价比又不妥协动力” 的需求。
(二)全能家用:下沉市场刚需车型突围
奇瑞瑞虎 8 2024 年销量 19.23 万辆,同比暴涨 54.9%,成为增速最快的主流燃油车。其优势在于 “全能家用”,7 座版本满足多孩家庭需求,1.6T 发动机油耗仅 7.2L/100km,加上奇瑞多年积累的 “发动机可靠性” 口碑,在下沉市场尤其受欢迎,凭借实用性和可靠性赢得消费者青睐。
(三)合资坚守:品牌力 + 精准定位稳占市场
丰田锋兰达 2024 年销量 20.57 万辆,同比增 11.5%,2025 年上半年仍保持 8% 增长。作为小型 SUV 市场的 “后起之秀”,它以 “低油耗 + 高保值率” 打动消费者,1.8L 混动版本油耗低至 5.3L/100km,加上丰田的品牌信任度,成为不少家庭 “第一辆车” 的首选。
大众帕萨特 2024 年销量 24.57 万辆,同比增 23.8%,凭借 “商务属性 + 终端优惠”,既满足企业采购需求,也吸引了注重 “空间和气场” 的私人用户,降价后入门价跌破 16 万,进一步拉大与新能源 B 级车的价格差距。
四、燃油车 VS 新能源车:除了价格还有哪些硬伤?
在 2025 年这场激烈的车市价格战中,燃油车以大幅降价来抵御新能源车的冲击,但在价格之外,燃油车在用车成本、智能化体验、政策倾斜等方面,与新能源车相比存在明显劣势,这些因素也在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购车决策。
(一)用车成本:五年差出半辆车钱
先来看燃油车的用车成本,以年行驶 1.5 万公里计算,假设车辆油耗为 8L/100km,使用 92 号汽油,按照每升 8 元的价格来算,一年的油费就是 1.5 万 ÷100×8×8 = 9600 元。除了油费,保养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般来说,燃油车每年的保养费用平均在 1500 元左右。这样算下来,燃油车一年的用车成本大约是 11100 元。
再看新能源车,这里以纯电车为例,假设其电耗为 15kWh/100km ,如果使用家用充电桩,每度电按 0.6 元计算,那么一年的电费就是 1.5 万 ÷100×15×0.6 = 1350 元 。在保养方面,纯电车的构造相对简单,不需要更换机油、机滤等,年均保养费用仅 500 元左右,一年的用车成本仅 1850 元。
对比之下,燃油车一年要比纯电车多花费近 1 万元。如果以 5 年为周期来计算,燃油车要比纯电车多花 5 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差不多相当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价格了,用车成本的差距一目了然,新能源车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二)智能化体验:燃油车落后一个时代
在智能化体验方面,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简直就是两个时代的产物。现在主流的纯电车,基本上都标配了大尺寸中控屏,就像把一台平板电脑搬进了车里,操作简单又直观。而且语音交互功能也十分强大,你只要动动嘴,就能实现导航、播放音乐、调节空调温度等操作,就像有个贴心的小助手随时待命。
更厉害的是,还能通过 OTA 升级不断更新系统,增加新功能,让车子越开越智能。中高配车型还搭载了自动泊车、高速 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即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等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在停车的时候,自动泊车功能就能大显身手,轻松帮你把车停进车位,即便是停车困难户也能秒变 “停车高手”;在高速上开启 NOA 功能,车辆能根据路况自动加速、减速、保持车距,大大减轻了驾驶的疲劳感。
反观多数燃油车,车机系统就显得有些 “寒酸” 了。很多还停留在只能连接手机 CarPlay 的阶段,功能也仅仅局限于基本的音乐播放和导航,操作起来繁琐不说,体验感也很差。有不少燃油车车主都吐槽,车机系统反应迟钝,功能还少得可怜,完全无法满足日常需求。在这个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燃油车的智能化配置显然已经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成为了它在市场竞争中的一大短板。
(三)政策倾斜:新能源 “福利” 更诱人
在政策层面,新能源车也享受到了更多的 “偏爱”。在很多城市,新能源车都拥有专属的路权,比如不限行,在一些大城市,限行政策常常让燃油车车主头疼不已,周一到周五总有那么几天不能开车上路,而新能源车就没有这个烦恼,可以自由出行,大大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
还有充电补贴,为了鼓励大家购买新能源车,不少地方政府都会给予一定的充电补贴,降低了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而且,购买新能源车还能享受免购置税的政策,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以一辆 20 万元的车为例,购置税大概在 1.7 万元左右,这直接就省下了一笔钱。
再看看燃油车,不仅没有这些优惠政策,还要缴纳购置税,在一些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燃油车还需要摇号才能上牌,摇号的难度大家都有目共睹,有的人甚至摇了好几年都摇不到号,购车门槛大大提高。相比之下,新能源车在政策的支持下,购车和使用成本都更低,也难怪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择新能源车了。
五、未来车市展望:燃油车不会消失,但将 “换个活法”
(一)市场份额收缩,聚焦细分领域
尽管新能源车发展势头正猛,但燃油车并不会就此消失,只是未来的市场格局会发生巨大变化。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40.9% ,而到 2025 年 1 - 8 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约 893.1 万辆,同比增长 33.5%,8 月新能源汽车厂商批发渗透率更是达到了 52.2%。众多行业大佬纷纷预测,到 203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突破 70%,甚至有望达到 80%。这意味着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将被进一步压缩,销量可能降至 800 - 1000 万辆。
不过,燃油车也并非毫无机会,在一些细分领域,它仍有自己的优势。在入门市场(5 - 10 万),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像轩逸、朗逸这些入门家轿,凭借 “低价格、易维护” 的特点,依旧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在下沉市场,由于充电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很多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燃油车。
还有一些特殊场景,比如货车、越野车型,对车辆的续航能力、动力性能以及通过性要求较高,新能源车的技术暂时还无法完全替代燃油车。就拿硬派越野来说,坦克 300 燃油版在越野爱好者中就有着极高的人气,它强大的越野性能是很多新能源车难以比拟的;在商用车领域,燃油车也凭借着成熟的技术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保持着稳定的需求。
(二)合资品牌话语权弱化,自主崛起
从 2023 - 2025 年的车市数据来看,合资燃油车的日子并不好过,销量普遍出现下滑。曾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合资品牌,如今在新能源车和自主品牌的双重夹击下,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以上汽大众为例,曾经的销量大户帕萨特、朗逸,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而自主品牌则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像吉利、奇瑞等品牌,在燃油车市场不断发力,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吉利星越 L 搭载 2.0T 发动机 + 8AT 变速箱,搭配三联屏和 L2 级辅助驾驶,配置远超同价位合资车;奇瑞瑞虎 8 提供 7 座版本,满足多孩家庭需求,1.6T 发动机油耗仅 7.2L/100km ,在下沉市场大受欢迎。
 未来,如果合资车不能加快智能化升级和成本控制,很可能会像曾经的 “日系手机” 一样,逐渐被自主品牌挤压市场份额。而自主品牌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品质上不断提升,在燃油车市场的话语权也将越来越强 。
未来,如果合资车不能加快智能化升级和成本控制,很可能会像曾经的 “日系手机” 一样,逐渐被自主品牌挤压市场份额。而自主品牌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品质上不断提升,在燃油车市场的话语权也将越来越强 。
(三)燃油车走向 “精品化”,差异化竞争求生
在市场份额逐渐缩小的情况下,燃油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不再是追求 “走量”,而是聚焦细分需求,走 “精品化” 路线,通过差异化竞争来谋求生存。
主打 “省油” 的混动燃油车,如丰田 THS、本田 i - MMD,凭借出色的燃油经济性,成为了很多消费者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间的过渡选择,未来也将成为过渡阶段的主流。注重 “驾驶乐趣” 的燃油车,像宝马 3 系、马自达 MX - 5,会针对小众群体推出高性能版本,以满足他们对操控性能的追求。这些车型通过精准定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
六、购车攻略:现在买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
在 2025 年 10 月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面对燃油车的大幅降价和新能源车的迅猛发展,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陷入两难抉择。其实,选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关键得从自身需求和使用场景出发。
对于那些预算有限,
手头资金不太充裕的朋友来说,燃油车在价格上确实更具吸引力。经过这波降价潮,不少燃油车的价格大幅下降,像
轩逸
、朗逸等车型,入门价已经非常亲民,对于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消费者而言,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如果你经常跑长途,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高速公路上,燃油车的加油便利性和续航稳定性就凸显出来了。目前,加油站在全国各地的分布还是非常广泛的,加油速度也快,几分钟就能加满油继续上路,不用担心续航焦虑的问题。
但要是你更注重用车成本,那新能源车绝对是首选。就像前面算过的账,新能源车的电费和保养费加起来,一年也就一两千块,相比燃油车一年动辄上万元的油费和保养费,能省下不少钱。如果你平时主要在城市里通勤,每天的行驶里程也不长,家里或者公司附近又有方便的充电桩,新能源车的低使用成本就能让你轻松不少。
再说到智能化体验,新能源车更是把燃油车远远甩在了后面。如今的新能源车,不仅有大尺寸中控屏,还有强大的语音交互功能,动动嘴就能实现各种操作,方便又酷炫。像自动泊车、高速 NOA 等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也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和安全。要是你是个科技迷,喜欢体验最新的科技成果,新能源车的这些智能化配置肯定能满足你的需求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