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车卖出B级车的派头,这帝豪是开挂了还是抄作业抄到老师都认不出来?
吉利这回动静不小,“冠军家族”又添一员猛将,第5代帝豪要王者归来的架势。大家是不是都觉得现在买车像买菜,是,不怕货比货,就怕帝豪太能打。400万用户砸钱,16年热销,全世界三十来个国家排队买,这气势,甭管你多挑剔,心里不禁多琢磨几下:难道自己买了其他车都算是“将就”?是不是帝豪把这A级轿车的天花板又顶高了?
话说回来,这新车型上来就甩出一套黑棚视频,格外神秘。前脸那个格栅一看就是大手笔,LED大灯像刚睡醒的青年,精神十足。最有腔调的,还得说车身侧面,不仅18寸大轮毂占满眼球,镀铬装饰也没在细节上偷懒。一车下来,远看是气场开满,近瞧是精致到位。车圈里的那些老炮,见了尺寸马上要问一句:“这还叫A级车?”新车长宽高直接拉到4815×1885×1480mm,轴距2755mm,有点像小伙子穿了大哥的外套——本来是A级,非要做到B级车的身材。这尺寸,谁还敢说它底气不足?
有些人看数据就掉头,觉得只是尺寸大有啥意思,其实吉利这条“以用户为中心”的路,走了不是一年半载了。别说国内市场,连全球都买账——400万用户,164个月销量破万,这是啥概念?连老牌合资都得抖抖腿。说实话,中国品牌想出头,拼的就是耐力,能卖这么久,这车得有两把刷子。
在吉利帝豪浮浮沉沉的这些年,A到B这趟路不是车企吹牛逼的专利,真搞出来又能让谁舒服?一大批中国用户就是这么一路看着帝豪进化来的。从犀利大灯到宽大车身,这些设计不是瞎蒙,都是听了无数用户的吐槽和建议。举个例子,有一哥们说自己家里俩娃加上一堆买菜,原本打算买合资A级,结果看见帝豪,空间大到后备箱能堆下半个超市,直接转身下单。这种“实际体验大于宣传”的路子,难怪帝豪能硬刚那么多竞品。
品牌传奇是吹出来的吗?16年一路杀出来,汽车圈没几个人不服。吉利一贯不放松,升级换代从没断过,旧款帝豪被无数人追着喜欢,现在更换到了第5代,有点“王者归来”的味道。其实“越级”,很多车厂天天喊,真做到的有几个?没点底气敢这样吹?吉利换了新整容,空间大、动力强、颜值能打,定价就等着星星盯着。敢不敢刷新中国家轿市场的新标准?说话太满怕被打脸,但这回大家都在路边等热闹。
除了技术和尺寸,帝豪还妥妥把燃油路线拉到顶点。现在新能源喊得飞起,帝豪没被潮流跑偏,也没装死不理市场。用B级体验卖A级价格,就是钻到老百姓心坎里去了。谁说买车就得凑合?现在很多小年轻第一次买车都奔着实用和性价比,帝豪这回摆出来的“越级旗舰”,就是扬眉吐气的一招。
不是有句话说嘛,能打就不要嘴硬,400万用户的信任不是小聪明,“热销164个月”,这数据拿出来吓死人。如果哪个品牌敢说自己能抢走帝豪的饭碗,就去看看吉利这一路累积的口碑。帝豪的马路战绩早就不是“低价走量”那么简单,很多老司机现在都追着看新款,说不定淘汰的那台老帝豪,直接换到新第5代,过日子得劲得很。
当然,喧嚣之下也有声音揶揄:帝豪牛吹得响,可你技术会不会水分太多?有些人专攻动力,有些人研究造型,有些人非说智能体验才最重要,这么多标签帝豪能不能全贴到身上?其实啊,每年几百万台卖出去,用户不会眼瞎,谁都不是吃素的。真正要撼动市场的,还是车子走对了老百姓的心。这才是吉利稳扎稳打的秘诀。
现在,第5代帝豪出场,不只是一个车,也是一个信号。中国品牌终于不再是“小作坊”,而是真正玩起了“级别突破”。A的价格买到B的享受,这不是一两句口号忽悠,而是百万人钱包砸票投出来的。这种进击,一边是合资的压力,一边是同行的虎视眈眈,大伙都想看帝豪还能不能延续传奇。
回头想想,买车像人生选项,有人图好看,有人图大空间,有人非要追智能化。帝豪这回又是“家轿新标准”,又是“越级旗舰”,说得漂亮,最后还是实力说话。充个电想试试还得排队,汽油车照样有春天。像帝豪这样不声不响,把中国品牌吹到了全球三十多个国家,还涨了用户的底气,难道不是一种另类的民族自信?是不是买车是真的分“将就”和“不将就”?
这一波,第5代帝豪像是不信邪,要和世界上所有A级车比个高下。到底冲不冲得上神坛,只有大众的口碑能裁判。你想体验B级的气场、又不想花冤枉钱?估计今年各家的A和B级轿车都要瑟瑟发抖。买“新帝豪”,是买传说,还是买今后的方向?大家都在张望,热闹才刚开始。
这么说,真“越级”到底靠的是用户的钱、用户的嘴,和用户的每一次点滴体验。你觉得买车到底看什么?尺寸大才是王道,还是背后的故事更重要?你会选择帝豪传奇的新一代,还是沉迷合资的历史光环?说白了,哪款车才是你心里的“王者归来”?留言聊聊,让咱也听听你的看法。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