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历史,总是在自夸和自嘲之间摇摆。有人靠诗意浪漫,涂抹一层温柔滤镜,说这里盛产奇迹;有人靠现实主义,拿起酒杯先干为敬,说人生其实就是把自己煮熟——至于“下一个百年”,好像也就是走得比别人更远的那块地毯,过去有人走,现在还在走,未来说不定还在走。唯一不变的是,每逢大会、展会、开幕式,总要亮个相,抖个包袱,弄点新花样,反正不整点设计啊、创新啊、想象力啊,好像对不起这个科技时代。
于是,这不,一场声势浩大的“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横空出世。MG作为老牌汽车里的“少年感代表”,扛起了“领航下一个百年”的大旗。一个百年很长么?也许只是等待红绿灯变绿时的心跳,毕竟,我们见证了胶片变成像素,看过马自达三转速带火焰喷射,也不得不被新的电动车时不时电一下。电动化,智能化,谁还敢说不跟上潮流?不同的是,老外做电动汽车主打“科技以换电池为本”,咱们自己呢——以各种ip形象、抛光拉皮为乐。这年头,不会转型不怕,但不会设计,立马就变成下一个拼多多的汽车部门。
说起“设计”,总觉得是搞艺术的那帮人拍桌子拍秃头,怎么就变成汽车圈的新宠儿了呢?得,原来造车的也知道,单靠“快”已经忽悠不动当代车主了,你要颜色亮,灯得眨,线条拉顺了,还得整点什么“大两厢” ——对,纯电也要大敞篷,开起来才像是给生活按下了加速键。听起来有点意思,但拧开方向盘一看,才发现自己还是个上班族,只不过多了个中控大屏,自我陶醉地说几句“你好小明”。
为了向世界证明“百年传承”,MG在WDCC上隆重亮相,带着什么“全新MG4”和“中国跑车”MG Cyberster,还请出那个据说IP形象巨贵的“赛车头盔”,好似告诉世人:你们不懂,车不仅会跑,还会卖萌。看着那涂装的红色巨型装置,我一度以为是什么电竞战队的展会,结果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时尚的内核。原来“潮”可以这么解释,只要颜色饱和、图形可爱,头盔一戴,仿佛每个人都有跑车梦,哪怕现实只够买一辆五菱。
赛道是传奇没错,但中国品牌给自己加礼炮,总还是得找点真实依据。比如那个MG4上市24天,销量就破万,这种叙述方式,非常适合做公众号推文的营销案例。你不买都对不起它的“可靠供应链体系”,仿佛下一秒比亚迪和理想的车主会打着横幅来MG门口请愿,非得换台新MG不可。销量稳步提升,这话背后藏着多少促销、金融补贴和朋友圈转发,大家也心知肚明,只是厂家习惯了把自己的黄袍披在每辆车身上,幻想一夜之间变成国民新宠。
设计,当然必须创新。不然研发部门都要下岗返乡种西瓜了。一个车头改一根线,一盏灯抠个角,样子立刻跟隔壁阿斯顿马丁撞衫——区别是马丁卖情怀,MG卖情理:这叫中国人的电动美学。MG Cyberster专挑年轻人下手,主打“驾驶乐趣”和“个性表达”。上一句话还在说‘传承’,下一句已经蹦到‘契合年轻审美需求’,老一辈的理工男看得一头雾水——你说到底是买车还是买头像包?
别以为IP形象就是孩子打卡的毛绒玩具,这科技公司都要学皮克斯讲故事了。MG的“头盔”形象,不光是贴在车标,APP也有,买周边产品也有,连展厅都能讲段子。洗脑程度堪比你家小区的旺旺广告,早晚有一天让AI助手给你来一段“你好,今天的油价又跌了”,温情脉脉地骗你充电,不充都不好意思。
讲故事很重要,尤其是在讲“传承”这个故事时,百年历史瞬间就变成了情感标签,连车机交互都能被塞进一只“拟人化大头盔”里。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花活:比如和你好好说话的导航,和你跳舞的仪表盘,甚至心情不好时还会光影变色安慰你两句。你要真把情感体验当成购车刚需,那真不如把车送给心理咨询师,也算是社会进步。
把“创新”和“潮流“作为靶子,不如说是怕被淘汰症候群的又一剂安慰剂。车企的生存,离不开三件宝:营销、供应链、用户焦虑。衡量一辆车牛不牛,就是得拼性能、拼口号、拼段子——有哪个不是这种节奏?销量涨了,是人家改革厉害;卖不动了,是时代错过了你。反正锅都是世界的,锅盖自己捂好不被摔都是本事。
都说汽车圈卷得厉害,实际比起互联网还差点意思。那年马斯克火到“民科”都拿特斯拉做故事,MG就只能默默更新头盔头像,装作自己很懂年轻人。有的人开着新MG4,心里想的是明年换理想ONE,有的人买Cyberster,为的不过是拍几个短视频再吹牛皮:我开过“中国跑车”!朋友圈的点赞收割王,不在于你开的是什么,而在于你愿不愿意让别人误会你有钱。
上汽集团的改革也不是谁都能学来的。别人家改革是高管轮岗,员工搬砖,然后出一台高科技核潜艇——咱们呢,是营销总监熬夜写稿、品牌设计师挑灯赶工,然后所有人都可以在国产车里找到一片属于中产的乌托邦。你可以不买单,但一定得看到我的梦想。如果说四五十年前老一辈讲造车是一场理想主义运动,现在全靠PPT和销售数据撑场面。用户是中心——当然,用户中心更像展厅里的中景小道具,拍照的都比买车的多。许诺“情感化体验”?那是新消费的遮羞布,大家心照不宣,别真信。
有人问,“汽车到底该怎么进步”?老实说我也不明白。是把大屏做得更大,还是把音响装得更重低音,是每次充电都让你觉得自己在做贡献,还是买个新IP能让你跟品牌“同频共振”?新一代喜欢耍酷,上一代喜欢怀旧,到头来风格都归电池和芯片管。品牌再有活力,也不过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内容竞赛。下一个百年是谁家主场,说到底还是一场关掉通知、一觉睡到自然醒的梦。
放在大历史里,百年只是一眨眼。但对车企来说,能眨的眼还是多眨一点,毕竟谁都不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博物馆展品。有些回忆只能靠IP形象装饰橱窗,有些创新终归要趟过现实的泥潭。别管是MG、BYD还是腾势、理想,谁还没点翻山越岭的野心?只是,交通工具变成了生活方式,品牌沉淀成了表情包,你很难判定是车在开你,还是你在消费车。
“领航下一个百年”,听起来多像冯巩小品台词。每次大会,每辆新车,每个IP形象,都在试图让“用户体验”变成故事的主角,但现实总喜欢把梦想用交通拥堵来冷却。说到底,大家无非就是想在同样的拥堵道路上,坐一辆更时尚的车,刷个能卖萌的IP,看着别人的点赞数默默加油罢了。
最后,我想提醒MG,也提醒所有还在路上的品牌:营销归营销,故事归故事,偶尔别忘了,车也许不是为了“共振”,而是带你去更远的地方。可惜有一点很真实,油价还得自己掏,堵车还得自我安慰,情怀追不上导航,偶像最后都成了表情包。至于下一个百年会不会更牛逼,不如先关掉车机里的那个AI助手,听听外面真实发动机的咆哮,然后在堵在路口的时候,给自己来句自嘲:反正都是路人甲,能在红灯前看完一部IP动画,也不亏了。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