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用4万块和1625公里续航,让6成理想车主站在问界展厅重新算了笔账,这场60分钟内3万订单的反转背后藏着什么
上个周末在北京某4S店,一个刚从理想展厅过来的哥们对着销售说:“你们这套ADS 4在地库倒车时,连购物车轮子上的铁丝都能识别出来,我那台AD Max在同样位置直接歇菜。”这话说完,旁边两个正在犹豫的客户当场扫码交了定金。展厅角落堆着一摞刚签完的订购协议,时间戳显示最早那批是上午10点,距离发布会结束还不到一小时。
工作人员递过来的销售数据更直接——60.2%的成交客户原本锁定的是理想L8或特斯拉Model Y,但在对比完智驾系统的城区表现后改了主意。
那颗激光雷达,或许真的值两万块差价
试驾时遇到个细节。前车突然急刹,问界M7提前半秒就开始制动,而副驾的朋友说他那台理想在类似情况下会晚个零点几秒。这零点几秒的差距来自那颗192线激光雷达——它能在150米外就锁定前方车辆的刹车灯亮度变化。
夜间走山路的感受更明显。弯道外侧如果停着故障车,激光雷达会在车灯照不到的位置就提前预警。这种主动感知能力,纯视觉方案多少有些吃力。Max版比Pro版贵两万,四成车主愿意掏这个钱,大概就是冲着这份安心去的。
城区辅助驾驶倒是个实用功能。早高峰堵在三环上,系统能自己完成跟车、变道、过ETC闸口这套动作。理想的AD Max 3.0目前支持一百多个城市,华为这套已经覆盖全国,对经常出差的人来说适用范围宽不少。
增程1625公里,纯电710公里,数字背后是什么
认识个跑运输的师傅,他算过一笔账:增程版满油电能从北京开到上海,中途不用找服务区补能,一趟能省两个小时。WLTC油耗6.5升,一箱油大概四百多块,比理想L8的8升油耗一年能省出小几千。
纯电版的800V快充倒是解决了些实际问题。服务区充电15分钟补300公里,上个洗手间买瓶水的工夫就充得差不多。710公里的续航放在纯电车里够看,至少不用每天琢磨着找桩这档子事。
华为那套增程器效率做到91.5%,这数字在行业里算靠前的。发动机工作时的震动和噪音控制得还行,坐后排基本感觉不出来是在烧油。
五座版卖得比六座版火,空间里有些讲究
后备厢850升的容量实测能塞四个28寸行李箱加一辆婴儿车,地台下面还藏了不少储物格。第二排腿部空间留了一米出头,座椅海绵加厚到10厘米,长途坐着腰不会酸。
展厅数据显示,七成家庭用户选五座版,理由挺实在——第三排座椅一年用不了几回,还不如把空间都给后备厢。六座版的零重力座椅舒服是舒服,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实用性或许更重要些。
有个二胎家庭的客户现场拿卷尺量了尺寸,确认能放下两个安全座椅和一堆婴儿用品后直接下单。这种对空间的实际需求,可能就是销量上来的原因之一。
鸿蒙三块屏,用过才知道门道
手机上查好的餐厅导航,上车直接接力到中控屏,省去重新输入地址的麻烦。后排屏能单独给孩子放动画片,前排听导航提示互不干扰。这种分屏操作在理想的单中控设计上实现不了。
华为手机用户占比七成多,生态协同做得还算到位。虽说鸿蒙系统偶尔也会卡顿,但整体流畅度比某些自研系统强。副驾娱乐屏实际使用频率不算高,但有总比没有强。
16.1英寸的中控屏分辨率是3K,看导航地图和倒车影像确实清晰。不过屏幕太大也有个问题——夏天阳光直射时反光挺明显,得手动调低亮度。
底盘调校藏了些小心思
过减速带的感受比老款细腻不少,这来自那套10毫秒响应的减振器。前双叉臂加后五连杆的悬架结构,在同价位车型里算常见配置,但调校水准或许有些差别。
高配车型的双腔空气悬架能提前预瞄路况,遇到坑洼路段会自动调硬悬挂。这种主动式舒适性调节在BBA上见得多,下放到这个价位倒是不多见。
转弯半径缩到5米7,老旧小区掉头不用来回倒腾好几次。这功能叫“猫头鹰转向”,名字起得挺玄乎,实际体验下来就是后轮能反向转动,实用性还行。
交付时间是个现实问题
工厂日产能600台,5万多订单得排到年底。展厅里好几个客户在问交付时间,销售承诺两个月内提车,但具体能不能兑现还得看产能爬坡速度。
有个已经交了定金的车主说,他预订的配置要等到12月中旬才能提车。这种等车的时间成本,多少冲淡了下订时的兴奋劲儿。不过转念一想,至少说明产品确实有人要。
二手车保值率71.5%,比蔚来的65%和理想的68%都高。华为的技术背书在二手车市场似乎挺吃香,这对后期换车的人来说算个安慰。
最后说两句
问界M7这波操作,表面看是降价换销量,实际上或许是把智驾、续航、空间这些车主真正在意的东西做扎实了。至于值不值,大概得看你更在乎那张华为的标签,还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
买车这事儿,最后还是得自己开着舒服才算数。那些订单数据和保值率,顶多算个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