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个扎心的问题:你身边有没有这种人——驾照考了三年,方向盘摸过三次,上路跟渡劫似的,油门当刹车踩,转向灯当雨刮器打,最后总结:“我有证,但我不敢开”?再问个更扎心的:那你身边有没有另一种人——方向盘摸了三个月,驾照一次没考,上路跟开F1似的,油门踩到油箱里,红绿灯当摆设闯,还总结:“我没证,但我会开”?
要我说,这两种人单拎出来都够离谱了,可山东潍坊这对夫妻,硬是把这俩“离谱”焊死在了一辆车上——老婆揣着驾照当摆设,老公揣着胆子当驾照,后排还塞了仨娃当“人形安全带”。交警一查,好家伙:无证驾驶、把车交给无证的人开、仨娃没一个坐安全座椅。罚款两千块事小,这操作差点把仨孩子的命给“捐”了,这才是真要命!
一、魔幻现场:左手“合法驾照”,右手“亡命狂飙”
咱先还原下这出“家庭伦理+交通安全”魔幻剧。时间:2025年7月10日,夏天,高速,诸城东服务区。人物:李某夫妻,仨娃(最大8岁,最小目测也就刚会跑)。道具:一辆黑色小车,老婆兜里的驾照,老公脚下的油门,后排仨娃的笑脸(可能还在玩奥特曼卡片)。
交警一敲车窗,李某同志倒是“坦诚”:“驾驶证考着呢。”——听听,多理直气壮!“考着呢”翻译成人话就是“我没证,但我敢开”。为啥敢开?因为老婆“高速上不敢跑”。合着这夫妻俩的逻辑是:老婆有证=“我不行”,老公没证=“我行我上”。这分工,比工厂流水线还“明确”,就是忘了加个前提:这是在高速上,不是在村口晒谷场!
更绝的是后排仨娃。最大8岁,按规定4岁以下必须用安全座椅,4-12岁得用增高垫或安全带限位器,这夫妻俩倒好,啥都没有。仨娃跟麻袋似的堆在后座,可能还互相打闹。你猜他们咋想的?“孩子坐着就行,抱怀里更安全”?还是“我们开慢点,没事”?
我跟你说,这种“没事”的侥幸心理,比无证驾驶本身还毒。高速上时速100公里,一秒能跑28米,别说撞车,就算急刹车,一个8岁孩子体重30公斤,惯性能达到600公斤——你觉得你那胳膊是钢筋做的?能抱住600公斤的力?到时候孩子不是飞出去就是撞在前排座椅上,轻则脑震荡,重则……不敢想,真不敢想。
这夫妻俩可能觉得自己挺“顾家”:老婆不敢开,老公“挺身而出”;带着孩子出去玩,多温馨。可他们忘了,“顾家”的前提是“保家”,连孩子的命都赌上了,这叫哪门子顾家?这叫“糊涂到家”!
二、“有证不敢开”:驾校教了个寂寞?
咱先聊聊老婆这头:“有证不敢开”。这现象现在太普遍了,我身边就有好几个“本本族”——驾照考下来跟供祖宗似的,放抽屉里发霉,就是不敢上路。问为啥,答:“驾校教的都是点位,啥时候打方向盘,啥时候踩刹车,都是死的。真上路了,旁边突然窜个电动车,前面车急刹,我就懵了!”
这话戳中了多少人的痛处?现在的驾校,与其说是“教开车”,不如说是“教考试”。科二练倒车入库能练到闭着眼都能进,可一上路,连方向盘往哪打都忘了。教练天天喊“看点!看点!”,就是不教“路上遇到行人怎么办”“高速上爆胎怎么处理”。结果呢?考了证,还是个“马路杀手预备役”,上了高速跟老鼠见了猫似的,手脚冰凉,浑身冒汗。
这老婆可能就是这么个情况:科一到科四顺顺利利,拿到证觉得自己“会开车了”,结果一上高速,看着车流嗖嗖过,速度表指针往上爬,直接吓破胆。这时候老公一句“你不敢开我来”,她可能还觉得“老公真靠谱”——靠谱个屁!把车交给无证的人开,比自己开还危险!这就好比你不会游泳,不敢下河,结果找了个没学过游泳的人带你横渡长江,这不是找死是啥?
所以“有证不敢开”不是原罪,原罪是“有证不敢开,还敢把车给没证的开”。你怕危险,可以找代驾,可以坐高铁,哪怕不去都行,唯独不能让无证的人碰方向盘。驾照是法律给你的“开车资格”,不是让你当“甩手掌柜”的通行证!
三、“无证敢开”:梁静茹给的勇气都不敢这么干
再说说老公这头:“无证敢开”。这就更离谱了。你说你没证,是没考,还是考不过?要是没考,那是纯纯的法盲+莽夫;要是考不过,那说明你连最基本的交规都不懂,开车就是“移动定时炸弹”。
李某说“驾驶证考着呢”,这话水分大了去了。“考着呢”可能是刚报名,也可能是科一考了三次没过,甚至可能就是句瞎话。但不管哪种,本质都是“明知无证驾驶违法,还非要干”。他哪来的胆子?我猜无非三种心理:
第一种,“侥幸心理”:“我开这么多年车了(可能就开过几次),警察哪那么巧就查到我?”这种人忘了,交警查车不是“抽奖”,是概率问题——你开得越多,被查的概率越大;你开得越野(比如超速、压线),被查的概率更大。这次在服务区被查,算他“幸运”,要是在高速上出了事,哭都来不及。
第二种,“无知者无畏”:“开车不就是踩油门、踩刹车、打方向盘?有啥难的?”这种人根本不知道,开车是个“系统工程”——你得看后视镜,得预判路况,得懂交规,得会处理突发情况。无证驾驶的人,就像没学过医的人敢上手术台,没学过飞的人敢开飞机,纯属拿命开玩笑。
第三种,“面子心理”:“老婆不敢开,我再不顶上,多没面子?”有些男人就这毛病,把“能开车”当成“男人气概”的象征,哪怕自己是“二把刀”,也要硬着头皮上,生怕被老婆孩子看不起。可面子能值几个钱?真出事了,面子换不回孩子的命,换不回一家人的平安!
我见过最可笑的无证驾驶者,是个小伙子,被交警拦下后说:“我虽然没证,但我技术比有证的还好!”交警问:“你咋证明?”他说:“我开了三年没出过事!”——大哥,三年没出事不是你技术好,是你命好,没遇到大货车,没遇到突发情况。真遇到了,你那点“技术”连渣都不剩!
四、仨娃当“活靶子”:家长的“我以为”有多毒?
这事儿最让人心疼的,是后排那仨孩子。最大8岁,最小可能才三四岁,正是活蹦乱跳、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可他们的父母,却把他们当成了“移动防撞柱”。
我敢打赌,这夫妻俩肯定想过:“孩子坐着没事,我们开慢点就行。”或者“抱着孩子更安全,万一出事我能护住。”这种“我以为”,是多少家长的通病?
就说儿童安全座椅吧。多少人觉得“孩子大了,不用安全座椅了”“安全座椅太贵,没必要”?可数据不会骗人(别问我数据哪来的,你随便搜搜就知道):发生车祸时,使用安全座椅能让1-4岁孩子的死亡率降低54%,5-9岁降低45%。不使用安全座椅的孩子,受伤风险是使用的3倍!
你觉得“抱着安全”,可你知道吗?当汽车以50公里时速碰撞时,一个10公斤的孩子,冲击力相当于一头成年大象!你抱得住吗?你自己都会因为惯性往前冲,到时候孩子不是撞在仪表盘上,就是从车窗飞出去。这不是“保护”,这是“谋杀”!
还有人说“孩子不愿意坐安全座椅,哭闹”。那我问你:孩子不愿意吃饭,你能不让他吃吗?孩子不愿意上学,你能不让他上吗?安全是底线,不是“孩子说了算”的选择题。连这点狠心都没有,算什么合格的父母?
这仨孩子可能还在后排嘻嘻哈哈,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坐在“火山口”上。父母的糊涂,正在把他们推向危险的边缘。这哪是带孩子出去玩,这是带孩子“玩命”!
五、这事儿不是个案:我们的安全意识被狗吃了?
你以为这只是山东潍坊这对夫妻的“奇葩操作”?醒醒吧,类似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前阵子我回老家,村口王大爷骑着三轮车载着俩孙子,闯红灯,逆行,还跟我说:“没事,我开得慢!”结果没几天,就在路口被小轿车撞了,王大爷腿断了,小孙子额头缝了五针。
还有我同事,老婆刚拿驾照,他坐在副驾当“教练”,上了高速就让老婆开到120迈,还说:“没事,我看着呢!”结果老婆一紧张,方向盘打猛了,车差点撞护栏,吓得他老婆再也不敢开车。
这些事背后,都是同一个问题:安全意识的缺失。我们总觉得“危险离自己很远”“倒霉事不会轮到我”,可真轮到了,就是家破人亡。
为啥会这样?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第一,法规执行“软”。无证驾驶罚款1000,把车交给无证的人开罚款1000,加起来才2000块。对很多人来说,2000块买个“方便”,值了。要是罚款5万,拘留15天,你看还有谁敢?
第二,安全教育“虚”。学校教交通安全,就是发张传单,看个动画片;驾校教交规,就是死记硬背题库。没人告诉我们“无证驾驶会死人”“不系安全座椅孩子会没命”,这些血淋淋的教训,都藏在新闻里,没人当回事。
第三,社会心态“浮”。现在的人太浮躁了,干什么都追求“快”“方便”“省事”。开车图方便,不管有没有证;带孩子图省事,不管安不安全。可安全这东西,从来就不能“图省事”,你省的每一步,都是在给危险“让路”。
六、醒醒吧!安全不是“选择题”,是“保命符”
说了这么多,不是想骂这对夫妻,毕竟他们没出事,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我是想叫醒更多人:
如果你是“有证不敢开”,别觉得丢人,老实承认“我技术不行”,找个陪练多练练,或者干脆别开。安全比面子重要,更比“逞能”重要。
如果你身边有“无证敢开”的人,别觉得“他技术好就行”,赶紧劝他去考驾照,告诉他无证驾驶的后果。真出事了,你可能也要担责任(比如把车借给他的人)。
如果你是家长,别再把“孩子抱着就行”“安全座椅没用”挂在嘴边。去买个安全座椅,哪怕二手的也行;上车就给孩子系好安全带,别让孩子在后排打闹。孩子是你的命根子,不是你的“赌注”。
这对夫妻被罚款2000块,希望这2000块能打醒他们:驾照不是摆设,无证驾驶不是“勇敢”,孩子的安全更不是“儿戏”。也希望能打醒更多人:马路上没有“侥幸”,只有“必然”——你对安全偷的懒,迟早会变成还不清的债。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开车不是“秀技术”,是“负责任”;带孩子不是“图方便”,是“护周全”。有证的,把技术练扎实了再上路;无证的,乖乖考了证再摸方向盘;当家长的,把安全座椅装好,把心放肚子里,比啥都强。
毕竟,活着,才能陪孩子长大;平安,才是一家人最大的福气。别等出事了才哭着说“我后悔了”——那时候,老天爷可不会给你“重来一次”的机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