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中国人占便宜的雷克萨斯”,怎么不加价提车,开始降价了?
前几年想买辆雷克萨斯,身边朋友都劝我:别去白跑一趟,人家4S店门口能排队排出“社死”现场。那会儿40万预算,以为能拿下ES,结果销售直接一句:“先加两万,还得等半年。”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这不是买车,是在抢信仰啊。
那时候谁要说自己刚提了辆雷克萨斯ES或者NX,不管多低调,都有点自带光环。朋友圈发个钥匙照,都有人留言:“牛啊哥,加价多少?等多久?”感觉跟现在那些晒新能源提车的热度差不多。
但今年这风向真是变得太快了,有天路过熟悉的展厅,看见门口贴着大横幅——“ES优惠8.5万元!”我还以为自己眼花了,再一问,裸车20万出头就能开走。我一个同事听说后都乐坏了,说早知道这样,当年何必加钱受气,现在直接薅羊毛岂不是美滋滋。
有网友神评论:“五年前‘加价抢’的人,现在是不是想把时间倒回去抽自己俩大嘴巴子?”哈哈哈,这话糙理不糙。尤其NX也撑不住降到21.88万起步,那些主打年轻人的车型,也全线骨折甩卖,一夜之间高冷形象碎了一地。
其实大家伙心里明白,为啥突然这么猛地降?表面看是恶性竞争逼出来的局面——你看奥迪A6、奔驰E、宝马5系这些豪华老大哥们,一个比一个狠,从45万、50万能砍到30来万,整个市场价格战卷疯了。雷克萨斯再端着,也扛不过这股洪流,小身板挨不了几拳就软下来啦。
但仔细琢磨,又觉得没那么简单。我隔壁小区有位老司机,他特爱研究行情。他说:“理想、小鹏那些新势力也没咋降,但销量照样爆棚。这说明啥?产品力才是真王道。”他还吐槽,“以前觉得省油耐用静音是优势,现在电动车连发动机声都没有,你优化NVH还有啥意义?”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感慨一句:时代真的变啦!十年前你慢慢换代没人催你,加配置抠抠搜搜大家也认。但现在新能源普及速度飞快,就算你情怀再深厚,也架不住别人技术更新迭代如同火箭升空一样迅猛。有次聚餐,一个表弟抱怨他爸非要买台2.0L自吸发动机的雷克萨斯,他吐槽:“电动车零百四秒随便挑,还非守着老掉牙技术。”
而且对比一下,新势力们已经玩起1.5T、2.0T甚至纯电动,人家动力数据亮瞎眼,你再坚持自然吸气,只剩下被吊打份儿。这种落差,不用专家分析,每个消费者心里都有杆秤。不少网友调侃,“以前靠信仰吃饭,现在只能靠清仓处理。”
还有人拿销量说事。“2024年进口品牌冠军还是它呀,将近18万辆呢!”乍一听确实唬人,但往前翻翻账本——2021年可是22.7万辆,而且那会儿哪来的终端优惠,全靠品牌惯性和粉丝滤镜支撑。而如今呢,大幅度促销+压库成常态,本质上更像最后挣扎出的红利,而不是产品自身硬核带来的增长动力。
身边不少朋友私下聊起来,说其实最怕就是这种惯性消耗完的一刻。一旦情怀透支干净,只剩价格血拼的时候,再强大的牌子都会被拍在沙滩上。当初诺基亚手机也是这么一步步跌落神坛,到后来智能化浪潮来了,一夜之间江湖地位荡然无存。总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是铁杆粉吧?
记得去年春节,有亲戚在饭桌上讲笑话,说当初攒钱准备“跪求”销售给配额,如今随便逛商场顺手就能开走现车。“这反转,比电视剧还刺激!”旁边的小孩插嘴,“以后还能不能免费送脚垫?”众人大笑,这才叫生活真实写照!
至于为什么曾经那么多人愿意为傲娇埋单,其实归根结底还是那个年代选择少,高品质日系豪华稀缺,而且稳定、省油确实抓住了一批用户痛点。但随着消费观念变化和科技进步,把过去积累厚重当成未来护城河,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主动革新,总会被时代推着走,不管愿意与否……
还有一次修车经历印象深刻,我帮朋友送ES去做保养,本来想着贵一点服务好些,可实际体验却挺一般,还遇上一堆小问题。他苦笑道,“早知道这样,还真不如选台更懂年轻人的新能源。”这种心理变化,其实很具代表性,从盲目追捧到逐渐理智,就是消费升级最真实的一幕吧!
总结下来,如今看到展厅里的巨大优惠海报,很难相信这是曾经需要托关系才能摸到方向盘的牌子。从品牌高冷,到主动放低姿态迎合市场需求,也是现实倒逼之下不得已而为之。如果继续固守旧思维、不肯正视外部环境变化,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罢啦~
今天闲聊这些,其实更多是一种见证者角度:从围观别人炫耀加价提车,到如今人人都有机会捡漏薅羊毛,每个人或许都参与过这个轮回。如果让你选,在经典信仰与骨折优惠之间,会偏向哪一种体验?有没有踩过坑或者收获满满的小故事?欢迎分享属于你的独家段子,下次搞个投票盘点,看谁才是真正的大冤种or薅羊毛达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