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汽车销量排行榜出炉的时候,总让人忍不住琢磨一句:这年头,买车到底图个啥?这次榜单不止台数多,还把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较量摆在了台面上。看着秦PLUS干到第四,帕萨特只混了个第九,难免让人心里打鼓:难道燃油车真的完蛋了?真是时代不等人,还是味道变了?
先说说榜首的位置,星愿以惊人的销量瞬间镇住全场。你说这车有什么特别的?其实就是纯电动、价位亲民、用着省钱,老百姓买得起也用得起。中国汽车市场变成这样,是用户的选择,是时代的选择,更是车企的自救。燃油车过去风光无限,现在正在被新能源一点点蚕食,从高端到入门产品都没能幸免。从前谁敢想五菱宏光MINIEV、海鸥这种小电车能冲到前几名?现在不仅冲上去了,而且走得还挺稳。这到底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或者说,是中国老百姓找到了最对他们胃口的代步工具?
目前来看,轿车销量前二十名里,新能源和燃油车不分伯仲。有人会问,这是不是说明燃油车还能扛一扛?不能下了定论,但有一点很明显,燃油车现在靠的是底子厚,口碑足,以及十几年来积累下的用户群。轩逸、朗逸、速腾这种的,你得承认,人家服务体系、保有量都在,非一朝一夕能干掉。而新能源车这边,星愿、五菱这种是老头乐进化版,买家图实惠,城市短途代步最合适。只是你让他们去青藏高原还是自驾游,大多数人还是要选燃油车,这点新能源还没做到全面碾压。
不过插混车型来势汹汹。秦PLUS DM跟海豹06DM这种,明显抓住了大家心里的纠结。家里只有一个停车位,限号加摇号,谁不想有个能电能油的选择?这类产品其实兼顾了“用电省心,用油安心”,等于是动力的双保险。怪不得现在越来越多家庭像下单家电一样买插混。这是不是传统燃油车还没死,只是技术在迭代,大家都得转型?
比比榜单21到60名,自主和合资打得是你死我活。自主品牌圈里像艾瑞泽8、银河A7这类车型,已经能逼到宝马三系、奔驰C级屁股后面了。你不服气也没办法,谁让同价位的新能源功能强、空间足,配置高得让合资豪华感到压力?消费者不是傻子,掏钱要体验,能给到堆料和智能化的,自然拿到分。如果说十年前大家买合资是认服务和品牌,现在更多的年轻人是在对比“屏幕有多大,辅助开车多少”,这种变化谁能挡得住?
再往下看,新势力车企开始用智能和科技把曾经的合资轿车一点点逼出舞台。像零跑B01、风云A9L等,真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买菜车了,他们走的是智能座舱、网联、APP遥控这些套路。一些老牌主流燃油车型,比如天籁、雷凌,慢慢的排名往下掉。这是技术落伍吗?也许还跟思路保守有关,你都这个时代了,没点新能源、没点智能化,说到底就是转型慢被边缘化了。汽车市场本没有情分,剩下的就是你追我赶。
长尾市场更能说明问题。排在60名以后的车型销量不大,但却让人看到多样性。极氪007、阿维塔06这类车,设计前卫、理念新鲜,对一部分人就是“彰显个性”的符号。再比如伊兰特、思域这些老字号,靠着口碑、质量还能撑住一面天,但是未来还得看会不会跟上节奏。奥迪A7L、沃尔沃S90等豪华品牌在销量上显然提不上劲,但他们也不是打大众市场的,玩的是小众、玩的是调性。曾经呼风唤雨的燃油主流轿车,谁没想到有一天还得想怎么跟新能源车争流量?
看到这儿问题就来了:什么是中国轿车市场的最核心动力?真的只是电动化技术本身吗?我看未必,这背后藏着一堆社会和消费心理因素。现在谁压力不大,谁不讲究成本和实用?大家买车不光是交通工具,也要顺应时代变化,哪怕买个电车也能理解电价和充电桩服务,图个上下班省钱,图个用起来方便。原来汽车制造是拼发动机,现在更像是拼智能化和网联,还有外观造型、消费体验这些玩意儿。燃油车规则已经变了,新能源就是新玩法,你不跟上就只能被淘汰。
有人会说,电动车续航焦虑一直存在,充电桩不方便,电池老化谁管?这话其实没错,但你看看榜单前十,技术迭代的速度远超我们想象。消费者不是一天决定买电车的,是天天跟政策和市场变化较劲。今天你限号,明天你送补贴;今天你说环保,明天车企就推出更便宜、更智能的电动车,新一代用车体验已经成了“新刚需”。对于燃油车来说,依靠品牌和服务还可以撑住一阵,但这种优势在新能源冲击下慢慢稀释。如果始终坚持老路子,把动力和服务挂在嘴边,那只能稳守一点基本盘,想再发光就难了。
值得深思的是,大势所趋下哪种车型还能逆风翻盘?我觉得插电混动算一个,让家庭用车体验变得完整的确能抓住市场。纯电的微型车也有它的位置,代步经济实惠,谁不考虑?但硬要说燃油车还能卷回头,基本上很悬了。豪华品牌能坚持住,全靠定位和品牌光环。大多数合资品牌都在抱怨日子越来越难,其实问题不是市场变了,而是自己变慢了。消费者需求变了,谁能抓住新机会谁就活得好。
再换个角度讲,大家都关注销量前十,但未来的大机会在长尾。后头那几十个、上百个小众车型里,其实藏着创新和特色。智能化、电动化带来的新体验会不断分化用户,造车新势力也不怕跟头再翻几次。只要有产品能满足一部分人的个性需求,那就能活下来。市场的本质是多样化,不是一家独大或一招鲜,最终消费者投票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这份榜单不是燃油车的终结名单,也不是新能源车的冠军证书,而是整个中国轿车市场的一次阶段性总结。技术变革永远不会停,消费趋势从来没有定律。燃油车输了一阵,不代表彻底没戏,新能源火了几年也不见得一直稳赢。谁能跟上消费者的心态变化、把握技术升级的窗口,谁就有机会继续活下去。
说到底,这个榜单最应该问大家一个问题:下次买车,你还会选燃油还是新能源?你图的是节省、环保还是自由?答案每个人都不同,但是现在的市场已经给了我们选择自由。这可比头十年汽车市场那种“一边倒”精彩多了。未来谁能在销量榜上笑到最后,那才是值得我们回头复盘的人和车。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