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身边发生了几起让人哭笑不得的车祸。编辑部的小王在公司门口被一辆保时捷强行加塞蹭了,小李的车在停车场被人撞了,幸好开了哨兵模式才没让肇事者跑掉。最离谱的是后期老张,车停得好好的,前面一辆网约车突然倒车,直接怼上了他的前保险杠。按理说网约车全责没跑,但交警来了后发现,这辆网约车的保险有问题。
司机信誓旦旦说自己买了商业险,可交警一查,压根没有。原来这司机买的是所谓的"统筹车险",一种在网约车圈子里很流行的"假保险"。说到这儿,可能有些不开车的朋友要问了:车险不都一样吗?怎么还有真假之分?
咱们先来聊聊车险的基本常识。车险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交强险,这是国家强制要求买的,保费便宜,但赔偿额度低,修车最多赔2000块;另一种是商业险,不是强制买的,保费贵一些,但保额能到一两百万。对于私家车主来说,一年保费大概三五千,但网约车就不一样了,因为是营运性质,同样的车保费能涨到一两万。
这时候有些网约车司机就开始动歪脑筋了。他们发现有一种叫"统筹车险"的东西,价格比正规营运险便宜一大截,甚至和私家车保险差不多。这不明摆着天上掉馅饼吗?可问题是,这"统筹车险"根本不是真正的保险,出了事经常不赔或者少赔。
你可能要问:这种明显坑人的东西怎么还有人买?这就要说到"统筹"的来历了。早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车险制度还不完善,运输行业搞了个互助基金,大家凑钱放一起,谁出事了就从这笔钱里拿钱修车。毕竟跑运输的大货车风险高,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确实帮了不少司机。
2012年,国家还专门发文件鼓励运输企业搞这种"交通安全统筹"。按理说这是好事,可后来慢慢变味了。现在市面上这些统筹公司,注册资金就几千万,跟正规保险公司动辄上百亿的资本金根本没法比。更可怕的是,这些公司随时可能卷钱跑路。我在企业查询平台上随便搜了几家统筹公司,不是经营异常就是上了失信名单。
说到这儿,可能有大货车司机要跳出来反驳了:"我们买不到保险啊!"这话倒是不假。现在全国能给大货车承保的保险公司不到6家。为啥?因为大货车出险率高,赔偿金额大,保险公司根本赚不到钱。有卡友分享过,买保险得带着所有资料去保险公司坐着不走,跟求爷爷告奶奶似的。
但问题是,这种原本用于大货车的互助模式,现在被用到了私家车和网约车上,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私家车的商业保险已经很成熟了,根本不需要这种"山寨保险"。可偏偏有人贪便宜,或者被忽悠,结果吃了大亏。
我认识个修车厂的老板,提起统筹车险就直摇头。他说正规保险修车可以用原厂件,但统筹公司要么让你用副厂件,要么用修复过的旧零件。更气人的是理赔速度,保险公司一般一周内就打款,统筹公司能拖你几个月。现在他干脆不接统筹车险的活了,太闹心。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坑的东西,为什么还有人前赴后继地上当?说白了就两种人:一种是图便宜的网约车司机,平台只要求买交强险,但他们又怕出事赔不起,营运险太贵买不起,就铤而走险买统筹;另一种是被无良销售忽悠的,销售打着"第三方渠道优惠"的旗号,先把交强险给你办妥了,再把商业险偷偷换成统筹。最可气的是,统筹的单据做得跟真保单几乎一模一样,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怎么辨别真假保险?其实很简单。正规保单上一定会出现"保险"、"保费"这些字眼,比如"机动车损失保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而统筹单据会把"保险"换成"保障"、"服务"之类的词,玩文字游戏。各位车主赶紧拿出自己的保单对照一下,要是发现不对劲,赶紧去找销售算账!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既然统筹这么坑,为啥不直接取缔?事情没那么简单。在货运行业,统筹确实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大货车保险难买是个老大难问题,统筹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但要放在私家车领域,这就是赤裸裸的骗局了。
现在新能源车越来越火,但新能源车保险还没完全跟上,保费普遍偏高。一些做货运统筹的人看准这个机会,开始把手伸向新能源车主。这就像把治疗大象的药方拿来治蚂蚁,完全不对症。
说到底,买保险就是买个安心。贪图一时便宜,真出了事可能赔得倾家荡产。我认识一个网约车司机,去年买了统筹车险,结果撞了辆豪车,统筹公司直接拒赔,现在还在打官司,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
所以奉劝各位车主,买保险一定要擦亮眼睛。特别是那些价格低得离谱的"保险",十有八九有问题。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但地上处处是陷阱。与其事后追悔莫及,不如事前多花点钱买个踏实。
最后提醒一句:如果你身边有人打算买统筹车险,赶紧把这篇文章转给他看看。说不定你这一转发,就避免了一场悲剧。毕竟开车上路,安全第一,保险第二,这两样可都马虎不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