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是疯了!绝对是让什么人给骗了!”
张姐一只手叉着腰,另一只手指着我,那架势,活像个捉妖的道士。
厨房里还炖着排骨汤,咕嘟咕嘟冒着香气,可她眼里的火气比我这灶头的火还旺。
“不吃晚饭,早上天不亮就出门暴走,你看看你,这哪是养生,这是在自残!”
我没吭声,默默把一勺滚烫的汤吹凉了,递到她嘴边。
这场景,逗。
要是换半年前的我,被她这么一通吼,估计早就蔫了。
半年前的我?
嗨,提起来都觉得憋屈。
手机里至今还存着一张“黑历史”照片,在黄山,人家摆着pose笑靥如花,我歪在后面,一张脸惨白,头发被汗粘在额头上,那表情,简直就是一副被生活反复捶打后忘了怎么还手的怂样。
就是那张照片,像根针,狠狠扎在我心上。
我不是怕老,我是怕活得那么没劲,那么窝囊。
所以,我折腾的这套东西,压根就不是从哪个养生大师那儿听来的,纯粹是被逼上梁山的土方子。
就说那个“16+8轻断食”,现在网上吹得神乎其神,好像谁做了就能立地成仙。
拉倒吧。
刚开始那几天,我晚上饿得呀,躺在床上,感觉我这肚子不是我的,是个住在我身体里的陌生房客,正一边敲锣打鼓一边骂街。
我老伴儿被我翻来覆去烙饼烙得快疯了,抱着枕头要去睡客厅,说我这哪是减肥,这是在发动午夜战争。
可人就是贱骨头,熬着熬着,好像身体里某个被遗忘的开关,“啪”,自己打开了。
有一天早上,我不是被闹钟吵醒的,是自己睁开眼,觉得浑身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轻快。
镜子里那张脸,虽然褶子还在,但至少不像以前那样,肿得跟个刚出锅的白面馒头似的。
张姐还在那儿数落我,说我不吃晚饭会营养不良。
我夹了块炖得软烂的排骨给她:“尝尝,我把晚饭的营养,全挪到中午这顿硬菜里了。”
没错,我的“心机”就在这。
既然要饿16个小时,那能吃东西的8小时里,就得对自己往死里好。
小米、红豆、燕麦粥得熬得黏黏糊糊;溏心蛋的蛋黄得是流动的金黄色;午饭必须有肉,清炖排骨、香煎鲈鱼,怎么扎实怎么来。
吃饱了,还得逼自己眯二十分钟,多一分钟都不行。
这叫给身体充电,不是让它犯懒。
说白了,这哪是养生,这就是一场跟自己前半生所有坏习惯的拉锯战。
50岁后健康这东西,不是靠保温杯里泡枸杞就能换来的,得靠自己一拳一脚,硬生生从懒惰和嘴馋手里抢回来。
我那邻居老陈,一个特较真的退休工程师,一开始总想用他的科学知识说服我,说我这是“伪科学”。
我也不辩,就每天早上五点半拖着他去河边走。
他一开始还戴着运动手表,算计着卡路里和心率,两个月后,他把表扔了,说:“听着鸟叫,闻着草味儿,这感觉比任何数据都管用。”
他那高血压,现在稳得跟新闻联播的语速似的。
其实身体上的变化都是次要的,真正让我觉得“活过来了”的,是敢随时踩下油门的那份底气。
去年秋天,我跟老伴儿琢磨着去趟内蒙,没做任何自驾游攻略,车里塞了两箱水和一堆零食,导航一开,就这么出发了。
当车开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两边是牛羊,天蓝得像块假幕布,我一脚油门踩下去,把车载音响开到最大,放着汪峰的歌。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不是56,是26。
以前总觉得,人老了,就该安分守己,在家含饴弄孙。
这套词儿,简直就是个温柔的陷阱,让你心甘情愿地放弃对世界的好奇。
可凭什么呢?
凭什么我们的后半生,就只能围着锅台和孙子转?
我偏不。
我就要趁着腿脚还利索,去看看没看过的山,去吹吹没吹过的风。
心态年轻,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
我现在琢磨着学学摄影,不能每次出去玩都靠手机的美颜滤镜撑场面,得拍点真东西回来,气气我那些天天在朋友圈晒娃的老姐妹。
所以张姐,你别担心我了。
我这不是在修仙,我是在把前半辈子欠自己的那些自由和痛快,一点点地,都给追回来。
你要是真羡慕,明儿早上五点半,我叫你起床,咱俩一起去河边“修”个两公里试试?
我是青禾,每天会分享一些知识,非常感谢你的喜欢和关注!
咱们明天再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