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买车不纠结,有妙招:1,要纯电:选北京现代EO羿欧2,买增程:选深蓝3,买油电混动:选丰田4,买插混:选比亚迪
去年底有朋友跟我聊,他打算换辆车,问我看法哎。他那预算差不多在12万左右,主要用来上下班、市区跑,偶尔周末家人短途出去玩。其实这类需求不算少,得总结几个核心点。
先说纯电吧。去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微调,纯电续航成了第一考量。北京现代EO羿欧刚上市,价格在10~15万之间,挺合算。参数我翻了下,续航640-720公里,具体看版本。64.2kWh的续航540km,88.12kWh的高配能到722km。胆大点的话,选大容量的。毕竟,续航越长,日常出行底气越足。
我试想一下,平均每天家到公司20km,周末溜达30-50km。这样的使用惯,续航够用,基本不用担心,当然偶尔长途出去,嘛,充电桩要跟得上啊。城市里,快充很重要,27分钟能从30%充到80%,跑个高速中途补个电,完全没问题。这里得考虑到:你问我,省事点的充电方案是哪家?我猜大部分家用用户,更喜欢家里装个墙盒,晚上充充,省心又便宜。
说到安全,EO羿欧也是不少亮点。采用720°铠甲结构钢,配合9个气囊,安全配置都很到位。紧急应变时,那套ADAS集成了20项智能驾驶辅助,能在车流复杂时帮你预判风险。路上提醒盲点、自动跟车,行驶中帮你减轻很多压力。你说,家庭用车,安全多重要?开得放心,心才踏实。
光说道续航/安全还不够,智造方面我还得提点。自动驾驶辅助,L2级,挺成熟了,减轻了不少疲劳感。对驾驶新手或续航焦虑的人,这是挺大优点。
转个跑题,看到那次朋友在修理厂的聊天,他朋友说:你这车满电待着也麻烦,还得充,充,还得看时间。我也在想,纯电车虽然方便,但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城市区域,确实还得提前规划好充电站点。这点上下班,无压力,长途就看地方了。
这几年,纯电和增程车的界线开始模糊。有些车的唯一卖点变成了跑得远、充得快、够安全。我觉得,选车看的是生活场景,对我父母来说,别追求极端续航,日常用个540-600公里挺好,毕竟买车只为跑得远不远。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这样的续航,百公里成本大概在0.3元,也就是说,长途跑一趟2000公里,油费差不多得算个大概3百块左右,算是一大节能。
但,像我当初观察到的一点:很多车厂在安全配置上其实也不差,关键在于你平常怎么用。记得朋友说,他车上的ADAS系统还算好用,但偶尔会误报。我心想,技术不是万能,但比起十年前,改进挺大。对了,讲到智能辅助,你会不会觉得,很多配置其实用着用着就惯了,又或者会觉得太干扰驾驶?我自己有点矛盾,毕竟,安全跟享受总是要矛盾的。
纯电车最大的未解之谜还是充电布局,城市越大,充电桩越多,但我也猜测(这只是猜测,没有研究数据支撑),全国到2025年,公共充电桩的数量会比去年增加50%左右。问题是,合理布局能不能跟上增长速度?这就像楼房盖得快不快一样,基础设施其实很考验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最实际的问题来了:随着补贴退潮,纯电的性价比还能不能保持?我觉得没那么简单。毕竟,逐渐的,车企为了争夺市场,也会慢慢压低售价或提高配置。北京现代EO羿欧,定位家庭用车的核心需求,价格和配置真挺对得起这点。
你会不会觉得,未来纯电车像我这样折腾的人,用得越久,越觉得科技在变,但也更麻烦。它的优点是减少油费、环保,但缺点也不少,比如冬天电池衰减得快,特别是在北方,-10度的环境中,续航是真的会降低10-15%。我没细想过这个方面,但大致推算,换句话说,室外温度、充电时间和续航,都成了新烦恼了。
搭配一下,买纯电的,最大的卖点其实还是便利+环保——但你要记得,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了环保多麻烦:
- 假设按小区充电费每度2元,百公里用电4元。和燃油车比,省了不少。
- 但是,冬天电池效率变差,这点得提前考虑,尤其在北方地区。
那说到这里,我就试图跳出来,想想增程车会更适合谁。深蓝的增程,跑长途就比较无压力。我认识一个用燃油车多年的朋友,今年换了深蓝,因为他不喜欢每次行驶都担心没电。他告诉我:不用折腾充电桩,也不用担心续航问题,长途跑个700多公里,轻轻松松。
而且,我觉得,增程车的油箱和电池的结合,有点像半生不死的状态——你可以分段使用油和电。之前我看过深蓝的维修工,感叹他们的油耗控制得还行,100公里不到8升,整体成本跟油车差不多。这是我自己心理估算的,不是非常精确。
从供应链角度讲,纯电的关键在于电池供应。比亚迪、宁德时代占据优势,但也有工厂在压力山大。据说,2025年,国内的电池产能增长大概在100%以上,各大厂都在扩产。假如这一切顺利,纯电的价格压力可能会减少。
但是,供应链的博弈很复杂,像去年某家电池厂因为原材料涨价,导致价格上涨了10%左右,之后车企转而加强供应链管理、甚至自己探索电池开发。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技术不断迭代,但车价的变化其实看起来还算平稳。
问题来了:纯电和增程,谁才是家庭的最佳选择?这其实得看每个人的心态和使用场景。有人会说,纯电更环保,但我看到很多司机,特别是长途司机,更倾向于增程,觉得心里更有底。
我还在琢磨一个问题:油电混合会不会逐渐退出舞台?还是会一直存在?因为,油电的优点就是用不用,弹性大,但缺点是机理复杂、成本高。毕竟,和纯电比,油电还需要复杂的变速箱和油耗管理。
说到你是不是觉得,买车其实像在做一场心理战——要算账,要衡量,要平衡所有的需求。而且,我知道有人宁愿多花点钱,换那种快充快跑的纯电,甚至有人反复考虑增程,还是油车。
哎,真难做这个决定。尤其是身边人都在问:你觉得,2025年的纯电车靠谱吗?我想了想,没细想过会不会遇到更多意料之外的问题,比如电池回收、二手保值率。有人告诉我,二手电车的残值还行,但远没有油车稳定。
这就像我经常和朋友打趣:每次买新车,我都像在和未来争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把三者都试过,也许才知道,最适合你自己的车,才是真正的心头好。
(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有没有想过,明年的自己会怎么样?会不会又在纠结着买啥车最靠谱或者充电桩还够用么?至少,学会针对场景选择车,感觉就靠谱多了。是不是?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