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汽车市场数据出来以后,很多人心里其实都打了个问号,这比亚迪仰望系列怎么突然就火了,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
以前咱们说到豪车,脑子里蹦出来的全都是BBA,保时捷,再狠点就是路虎、宾利、劳斯莱斯,这几个牌子那是高高在上,小区门口一停,谁不多看两眼?
可现在,国产车居然也能混到这堆里边了,还不是一般的混,是真正开始抢饭碗了。
先看看数据,U9超跑一年卖了九十一辆,这个数字听着可能不多,但你要知道,这玩意儿是百万级国产超跑,以前根本没人敢做。
还有U8 SUV,今年一年也是一千多辆,而且每一辆都是花大几十万甚至一百多万买的,真金白银。
你再对比一下,以前豪车里边自主品牌基本是透明的,能混个脸熟都算烧高香,可现在,蔚来ET9、红旗E-HS9都被比亚迪甩在后头。
这说明啥呢?
是不是有点天要变了的意思?
为啥会有这变化?
大家都说技术积累,这话不假。
比亚迪这公司以前造电池、造小轿车,大家还觉得它跟豪车八竿子打不着。
可人家就是一直捣鼓技术,几年、十几年不出声,等你反应过来,人家已经造出来电机性能吊打V8发动机的车了。
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像当年国产手机悄悄把诺基亚、摩托罗拉赶下台?
你还在用老牌子的惯性思维,人家已经悄悄把市场格局给搅和了。
再说说产品定位,比亚迪这招也挺有意思。
以前你见过国产车敢跟BBA、路虎揽胜硬碰硬吗?
基本没有,不是价格没法拉,就是品牌力不够。
结果比亚迪这一波不走寻常路,直接往超豪华车扎,玩个错位竞争,U8L一百二十八万,怼着揽胜去,车身尺寸、动力全都比它猛,价格还压得死死的。
你花一百多万,以前只能选进口、合资豪车,现在能买国产顶级配置,这让很多人心里头开始算账,觉得是不是该支持一下国产了?
那问题来了,这些老牌豪车咋就被国产车逼到下滑了呢?
其实说到底,还是新能源技术带来的变革。
以前燃油车那一套,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些技术壁垒,国内厂商确实摸不进去。
可现在换成了电机、电控、电池,刚好是中国的优势,用了这么多年搞电池、搞电驱,技术一点点积累,最后一爆发,直接把欧美那套发家本事给革了。
你能发现,不光是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也是靠这个技术红利崛起的。
这就像打游戏,大家都在玩老套路,突然你发现有新装备,别人还没反应过来,你已经打怪升级了。
说到这里,合资品牌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电动车降价一轮又一轮,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些BBA也开始着急,想转型做新能源,结果发现老本事派不上用场,新的技术还没摸透,市场已经被国产车占了坑。
保时捷、路虎、宾利、劳斯莱斯这些超豪华品牌原来高高在上,现在销量也在下滑,有些甚至开始降价促销,跟以前那种“你买不起我就高贵着”的样子截然不同。
那以后豪车市场谁说了算?
以前大家觉得这是西方人的地盘,什么德国工艺、英伦血统,听起来就高级。
可现在,中国车企开始在高端市场里掀桌子,技术有了、销量也上来了,有些人其实已经不太在乎什么欧洲风范了。
你要说以前是跟风,现在是看实力,谁技术好、谁配置高、谁售后行,谁就有话语权。
比亚迪这波其实给大家开了个头,告诉大家国产车不是只能玩低端市场,豪车、超豪华车也能有咱自己的名字。
有人说,比亚迪是不是就能一直这么牛下去了?
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
你看,有了技术还得有品牌力,有了销量还得有持续创新,市场这么大,谁都在盯着这块蛋糕。
蔚来、理想、小鹏这些新势力也都在发力,谁都不想当二流选手。
所以未来几年肯定还是一场大混战,到底谁能坐稳头把交椅,谁知道呢?
但有一点肯定:国产车已经不再是“价格低、配置高”的代名词,而是真正冲进了高端豪车领域,这一步跨出去,意义不一样了。
其实回头想想,大家为什么愿意花大几十万甚至一百多万买国产豪车?
除了技术、配置、性价比,更多是认同感。
以前你买豪车,是为了面子,是觉得进口的才有身份,现在你发现国产车也能撑门面,也能有排面,甚至技术更先进、体验更好,谁还非跟自己过不去?
这背后是大家观念的转变,也是中国制造崛起后的自信体现。
以前是“进口即高端”,现在是“国产也顶级”,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打实的市场选择。
再往深里琢磨,国产豪车兴起是不是就代表着产业升级?
其实不只是在汽车这块,在手机、家电,甚至高铁、航天这些领域,咱们早就是全球领先了。
汽车市场之前一直是合资、进口垄断,现在终于有了国产品牌的身影,而且是站在最前头。
你说这是不是一种“逆袭”?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后的厚积薄发。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
国产豪车起来了,难免会有一些浮躁,市场也开始卷价格,大家拼技术、拼配置,有时候忽略了品质和售后,这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还有一些消费者,习惯性不信国产,觉得国产就是“便宜没好货”,这种观念转变需要时间,也需要更多国产车企拿出真家伙。
你有了好技术不够,还得让用户用得放心,别说买了车以后掉链子,那就全白搭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豪车要不要继续往上卷?
以前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车只有少数人能买得起,现在国产车也玩起了高端定制、个性化服务,大家都想拉高品牌形象。
这路要怎么走,其实也值得思考。
是继续往上冲,还是稳扎稳打做细分市场?
这得看市场反馈,也得看企业自身的战略眼光。
有趣的是,这轮国产豪车崛起,其实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消费观念的变化。
以前大家看重品牌、看重进口,现在更看重技术、体验和性价比。
你买车不光是为了“炫”,也为了“用”,谁能给你更好的体验,谁能让你花的钱值,谁就能赢得市场。
比亚迪这波操作,正是踩在了大家的心理点上,既满足了面子,又给了里子,这才是厉害的地方。
那说到底,这场豪车市场的变局会走向哪里?
是不是以后都是国产车说了算?
谁也不敢保证百分百。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车企已经在全球高端市场里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可能越来越大。
你要说欧美老牌子全都被干掉了,也不现实,人家底蕴还在,品牌力也在。
可你要说中国车企只能玩低端,那是过去的老黄历了。
这一路走来,比亚迪其实就是一个缩影。
从最早的电池公司,到现在造百万级豪车,没有技术积累根本不可能。
你看它敢于挑战揽胜、宾利,甚至跟劳斯莱斯同台竞争,这已经不是“造车”那么简单,而是体现出一种民族工业的自信。
这种自信,其实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未来中国制造继续升级的内核动力。
最后想问一句,大家是不是也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了?
以前买车非要追求进口豪车,现在国产也能做到极致,你还需要刻意“崇洋”吗?
是不是更应该相信自己的品牌,支持自己的技术?
国产豪车的崛起不是偶然,这是行业变革、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后再看小区门口停的豪车,不用再猜牌子了,国产也可能是最亮眼的那个。
中国车企已经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未来的超豪华车市场,也许真的就是中国人说了算。
谁能想得到,几年之前还在追着进口豪车跑,现在已经变成别人要看咱们的眼色了。
这才是真正的变局,也是中国制造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