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青岛650公里,我只花了191块油钱还剩780公里续航,副驾朋友掏出计算器按了三遍:每公里0.29元,这比坐地铁还便宜?

北京到青岛650公里,我只花了191块油钱还剩780公里续航,副驾朋友掏出计算器按了三遍:每公里0.29元,这比坐地铁还便宜?

高速服务区,我朋友盯着仪表盘看了足足有一分钟。

“你这车是不是表坏了?”他指着续航显示,“从北京出来跑了650公里,怎么还显示能跑780公里?”

我笑着递给他一瓶水:“自己算算油费。”他真掏出手机计算器,按完之后愣住了——13.2度电加3.2升油,折合下来每公里两毛九。车上坐了4个人,空调开着24度,一路120巡航。

北京到青岛650公里,我只花了191块油钱还剩780公里续航,副驾朋友掏出计算器按了三遍:每公里0.29元,这比坐地铁还便宜?-有驾

“你开的是插混还是印钞机?”

这话听着夸张,但数字摆在那儿。上个月北京油价又涨了,我那哥们开着他的2.0T进城,堵在三环上一边骂街一边给我发微信:“一公里快一块了,还不如打车。”

变速箱藏着不说的事儿

北京到青岛650公里,我只花了191块油钱还剩780公里续航,副驾朋友掏出计算器按了三遍:每公里0.29元,这比坐地铁还便宜?-有驾

大部分人选插混,图的就是省油。但开过几台车就知道,单挡插混上了高速就拉胯,双挡的又容易顿挫。这台车上了三挡DHT,齿轮比跨度做到7.6。

红灯起步的时候,电机和发动机一起发力,400牛米扭矩直接怼上去,轮胎叫了半秒就窜出去了。上了高架之后更明显——120巡航时发动机转速只有1800转,整个车厢安静得像图书馆。我之前开的那台宝马B48在这个速度下,发动机声音都比它大。

城里堵车是另一个场景。发动机基本不工作,停机时间能占到93%。电机零起响应,没有涡轮迟滞那种等油门的感觉,想走就走。我试过几次换挡,完全感觉不到动力中断,比我朋友那台某品牌双挡插混要顺滑。

北京到青岛650公里,我只花了191块油钱还剩780公里续航,副驾朋友掏出计算器按了三遍:每公里0.29元,这比坐地铁还便宜?-有驾

有个数据挺有意思——工程师把这套变速箱的寿命目标定到50万公里。台架测试连续跑了2700小时,油温都控制在95度以内。绕地球赤道能跑12圈的强度,想想就知道他们打算让这车开到什么时候。

冬天才是见真章的时候

北方车主都懂,冬天是电车的照妖镜。我去年冬天试过一台纯电,北京零下10度,纯电续航直接打对折。

这台车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宁德时代的货。工程师在负极石墨上动了手脚,低温放电功率保持率提升了42%。实际开下来,大冬天早高峰空调座椅加热全开,纯电续航也就掉8%左右。

北京到青岛650公里,我只花了191块油钱还剩780公里续航,副驾朋友掏出计算器按了三遍:每公里0.29元,这比坐地铁还便宜?-有驾

充电速度也够意思。10%到80%只要18分钟,比特斯拉Model Y后驱版快4分钟。零下20度冷启动,5分钟电池就能升到10度,充电功率马上爬到70千瓦。我在东北的朋友试过,早上出门等电池预热的时间,够下楼买个早餐。

电池包底部做了三层防护——1.2毫米高强钢、3毫米PVC涂层、蜂窝铝吸能框。能承受30千牛挤压,大概是国标要求的2.1倍。工程师跟我说这个数据的时候挺含蓄,我听出来的意思就是:真要出事,电池包可能比车身其他地方还结实。

算笔明白账

说点实际的。北京上班族一天平均跑60公里,252公里纯电够跑4天。家用谷电3毛8一度,百公里电费不到10块。周末跑趟郊区300公里,油电综合油耗4.4升,按现在92号油7块5算,百公里也就33块。

北京到青岛650公里,我只花了191块油钱还剩780公里续航,副驾朋友掏出计算器按了三遍:每公里0.29元,这比坐地铁还便宜?-有驾

一年跑15000公里,电费加油费大概4300块。同价位燃油SUV平均8个油耗,一年得烧9000块。五年省下来2万多,够买台iPhone 16 Pro Max还有富余。

保养这块更省心。首任车主终身免费基础保养,电机系统免维护,五年比燃油车再省6000块。担心保值的话,厂家推出三年七折回购——里程不超12万公里、没重大事故,按发票价70%回购。这个回购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5%。

我那哥们听完这些,沉默了一会儿:“我现在每个月光油费就快两千,这么算下来…”

北京到青岛650公里,我只花了191块油钱还剩780公里续航,副驾朋友掏出计算器按了三遍:每公里0.29元,这比坐地铁还便宜?-有驾

“所以你要不要去看看?”我问他。

他没直接回答,只是说:“周末有空吗?陪我去趟4S店。”

最后说两句

北京到青岛650公里,我只花了191块油钱还剩780公里续航,副驾朋友掏出计算器按了三遍:每公里0.29元,这比坐地铁还便宜?-有驾

开了十几年车,见过的新车不算少。这次试完之后,我跟身边几个朋友都提过这台车。不是说它完美无缺,而是这个价位段,插混能做到这份上的,确实不多。

值不值得买?得看你自己的用车场景。如果一年有那么几次长途,平时又主要在城里通勤,每公里两毛九的成本,可能会让你重新算算这笔账。

毕竟现在这油价,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上周加满一箱油,我看着跳表的数字,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路上插混车越来越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