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大动作:马斯克接管欧美销售,朱晓彤负责全球制造

点击关注不迷路

特斯拉大动作:马斯克接管欧美销售,朱晓彤负责全球制造-有驾

特斯拉大换血:

马斯克亲自上阵卖车,中国高管掌管全球工厂,背后藏着什么玄机?

一、特斯拉“换人如换刀”,马斯克上演“老板亲自卖车”

7月初,特斯拉突然宣布一项重磅人事调整:

CEO埃隆·马斯克亲手接管欧美销售业务,而原本负责北美和欧洲销售的高管奥米德·阿夫沙尔被“请走”。

与此同时,一位中国人成了全球焦点——副总裁朱晓彤不仅继续掌管亚洲业务,还被委以重任:

直接管理特斯拉全球所有工厂。

这事儿有多炸裂?

相当于一家跨国公司的老板突然跳下办公室,冲到商场门口吆喝卖货,而原本负责中国区的店长突然被提拔为全球生产总监。

更魔幻的是,特斯拉股价当天应声暴跌5%,市值一夜蒸发1.1万亿元人民币。

二、欧美市场“崩盘”,马斯克为何要亲自卖车?

先看一组扎心数据:

欧洲市场:2025年5月特斯拉新车销量同比暴跌27.9%,连续五个月下滑。

德国、法国这些老牌汽车强国的消费者,正疯狂转向大众、宝马等本土品牌。

北美市场:今年一季度交付量只有14.7万辆,创下2022年以来最低纪录,二季度预计还要同比下滑超10%。

马斯克到底怎么了?

明明他是全球最会讲故事的企业家,当年靠一辆电动跑车送太空的创意震惊世界,如今却要亲自下场当“销售经理”?

其实早有征兆:

1. 车型老化:Model 3和Model Y已经服役多年,竞品比亚迪、小米SU7等新车层出不穷,特斯拉却迟迟拿不出换代产品。

2. 价格战失灵:去年特斯拉多次降价,但欧美消费者发现:

买一辆Model 3的钱,能买两辆国产电动SUV,还能送终身免费充电。

3. z治“翻车”:马斯克频繁插手美国z坛,甚至跑去卡塔尔经济论坛吐槽欧洲政策,结果欧洲消费者用脚投票:

英国5月特斯拉新车注册量直接腰斩。

三、朱晓彤是谁?一个把“中国速度”刻进特斯拉DNA的男人

在特斯拉的高管名单里,朱晓彤的名字后面总跟着一串惊叹号:

2014年加入特斯拉时,他负责建充电桩,结果三年后升任全球副总裁;

上海超级工厂从一片荒地到第一辆车下线,只用了10个月,比原计划快了一年;

如今这家工厂每45秒就能下线一辆车,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5%,成本比北美工厂低20%。

这次调整,朱晓彤直接接管了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德州奥斯汀工厂和柏林工厂。

也就是说,特斯拉全球三大生产基地的生产节奏,现在全由一个中国人把控。

外媒惊呼:“他成了仅次于马斯克的二号人物。”

四、特斯拉的“中国化”战略:一场豪赌还是救命稻草?

朱晓彤的晋升背后,藏着特斯拉的生存焦虑:

1. 欧洲打不过,就押注中国:今年前5个月,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占率从15%跌到9%,但比亚迪、理想、零跑等品牌却在疯狂抢份额。

特斯拉必须借力中国供应链和管理经验。

2. 工厂效率决定生死:小米汽车最近宣布,他们的工厂每76秒下线一辆车,比特斯拉上海工厂还快。

朱晓彤的任务很明确:把中国工厂的速度复制到美国和德国。

3. 中美关系成最大变量:就在特斯拉调整架构的同一天,中国发布了汽车数据跨境传输新规。

这或许意味着特斯拉的FSD自动驾驶技术能更快在中国落地:

但前提是要遵守规则。

五、特斯拉的“至暗时刻”:销量下滑、高管出走、市值蒸发

这场人事地震背后,是特斯拉前所未有的危机:

销量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彭博社预测,特斯拉今年交付量可能跌破170万辆,比去年还少14万辆,这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年度销量倒退。

高管离职潮:除了阿夫沙尔,机器人项目负责人米兰·科瓦奇、北美HR总监Jenna Ferrua接连辞职。

特斯拉官网高管名单只剩3个人,比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还精简。

市值暴跌1.1万亿:过去一周,特斯拉股价从348美元跌到300美元,相当于每天蒸发1500个钟睒睒的身家。

六、特斯拉VS中国车企:一场“大象与猎豹”的对决

特斯拉不是输在技术,而是输在节奏。看看中国对手们:

小米SU7:上市三个月狂揽订单20万辆,76秒一辆的生产速度让雷军喊出“对标Model 3”的口号;

比亚迪: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突破100万辆,欧洲市场注册量同比暴涨300%;

零跑汽车:6月交付量4.8万辆,半年累计销量登顶新势力榜首,靠的是“低价高配”策略。

特斯拉的尴尬在于:它既想维持高端品牌形象,又不得不卷入价格战。

而中国车企一边砸钱研发固态电池、800V快充,一边用性价比疯狂收割市场。

七、马斯克的“双线作战”:卖车、造人形机器人、管推特,能行吗?

马斯克现在活得像个“现实版钢铁侠”:

白天要管特斯拉欧美卖车,晚上得盯着星链发射火箭;

中午抽空回推特怼网友,晚上还要研究人形机器人Optimus;

最近更是宣布要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但华尔街发现:

这个项目的核心团队刚走人。

朱晓彤的压力也不小:他得同时协调美国、德国、中国的工厂生产,还要应对供应链波动、贸易壁垒、劳工纠纷。

外媒调侃:“他可能是全球最忙的职业经理人。”

八、特斯拉的未来:三个关键问题的答案

1. 欧美市场还能救回来吗?

答案取决于马斯克能否放下身段。

欧洲消费者要的不是“科技信仰”,而是实惠的价格、本地化的服务。

如果特斯拉继续高高在上,可能步诺基亚、黑莓的后尘。

2. 朱晓彤能复制中国模式到全球吗?

关键要看德国、美国工厂的工人是否愿意接受“中国式管理”。

上海工厂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工人对加班的容忍度和供应链的极致压缩。

这种模式能否移植到工会林立的欧美?

3. 特斯拉会不会被中国车企彻底包围?

别忘了,比亚迪、蔚来、小鹏已经在欧洲建厂,小米、华为也在布局海外。

特斯拉引以为傲的“先发优势”,正在被中国军团用“本土化+性价比”蚕食。

九、一场属于21世纪的商业巨变

特斯拉的调整,不只是换几个高管那么简单。

它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转折:

全球制造业的重心,正在从欧美向亚洲转移;

汽车行业的竞争,从“比谁更会造车”变成“比谁更能烧钱”;

而马斯克和朱晓彤的故事,或许会成为商学院的经典案例:

一个硅谷狂人如何用中国智慧,在全球市场绝地反击。

至于结局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毕竟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王者,只有永远的变化。

(全文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