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要是关注汽车市场,可能会有这么一个感觉,就是吉利汽车,特别是它的新能源品牌,出新车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得有点让人眼花缭乱。
就好像咱们去吃自助餐,菜品一个接一个地上,看着是挺丰盛,但一时间都不知道该从哪下筷子了。
你看吉利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6月份,整个集团卖了23.6万辆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2%,这成绩单拿出来,确实非常亮眼。
这背后,吉利采取的一种策略,很多人管它叫“车海战术”。
这个战术说白了,就是在一个细分市场里,尽可能多地投放不同型号的车型,俗话说就是“多生孩子好打架”,用数量优势去覆盖更广的消费人群。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孩子生得太多,是不是真的都能养好?
会不会到头来,只是看着热闹,实际上却因为资源分散,导致哪个孩子都没能长得特别壮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贪多嚼不烂”呢?
咱们要想弄明白吉利为什么现在这么拼,得先回头看看它过去的一段经历,那段经历对吉利来说,可以说是相当刻骨铭心的。
好几年前,吉利曾经雄心勃勃地搞过一个叫“蓝色吉利行动”的计划,当时立下的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车的销量要占到总销量的九成。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吉利推出了一个纯电品牌,叫“几何”。
可能一些朋友还有印象,像几何A、几何C这些车。
当时,吉利是把宝都押在了这个品牌上,希望它能成为自己进军新能源市场的一把尖刀。
可惜的是,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并没有如期成长起来。
一方面是当时整个市场对电动车的接受度还不像现在这么高,更关键的是,几何这个品牌本身,无论是在产品设计、性能还是品牌影响力上,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它既没能用性价比打动普通老百姓,也没能树立起一个高端的形象,结果就卡在了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这次战略上的失误,让吉利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它连续坐了五年的中国品牌销量冠军宝座,被竞争对手给抢走了。
这段经历,就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了吉利心里,也让它明白了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一步走错,就可能满盘皆输。
这种对失败的恐惧,以及对市场地位的渴望,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种近乎“疯狂”的新车投放节奏。
正是因为有了过去的教训,吉利在重新出发时,选择了一个参照物,那就是比亚迪。
大家看看比亚迪,它的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产品线铺得多开,从几万块的海鸥,到二三十万的汉和唐,几乎每个价位区间,每个类型的车,它都给你准备好了,让消费者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
这种打法让比亚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于是,吉利也开始学习这种模式,决定用同样密集的产品网来重新夺回市场。
从2023年开始,吉利银河系列横空出世,一场新车“发布会”的大幕就此拉开,而且根本停不下来。
咱们随便数数,已经上市的有银河L7、银河L6、银河E8,马上要来的还有银河E5、银河A7,甚至还有谍照曝光的银河星耀6,更别提那些还在规划中的车型了。
这一长串的名字,别说咱们普通消费者了,就连一些天天跑汽车新闻的记者,有时候都得反应一下才能分清楚谁是谁。
这种做法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把10万到20多万这个主流新能源市场的所有空隙都给填满,不给对手留下任何机会。
就连之前发展不顺的几何品牌,也被重新整合,并入了银河品牌旗下,成为一个主打入门级市场的系列。
这样一来,银河就从一个产品系列,正式升级成了一个承载着吉利全部新能源希望的独立品牌。
那么,这套“车海战术”打下来,实际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咱们不能光看总销量那个漂亮的数字,得把数字拆开来,仔细看看里面的门道。
就拿今年4月份的销售数据来说,吉利旗下月销量超过一万辆的车有四款,这个表现很不错。
但是,这里面卖得最好的星越L和星瑞,其实都是燃油车。
在销量前十的榜单里,像博越、帝豪、缤越这些我们熟悉的老面孔,也主要还是靠燃油版在支撑着销量。
这说明,吉利的基本盘,目前很大程度上还是由燃油车构成的。
再来看看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银河舰队”,表现可以说是好坏参半。
在10万元以下的纯电动小车市场,吉利靠着小巧可爱的熊猫mini(有些地方也叫星愿),确实打出了一片天,能和比亚迪的海鸥掰掰手腕。
但是,在更主流、竞争也更激烈的10到20万价格区间,也就是普通家庭买车最集中的一个市场,银河L7、L6、E8这些车虽然也卖得出去,但离成为像比亚迪宋PLUS或者秦PLUS那样的现象级“爆款”,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这就暴露出了一个问题:吉利目前的高销量,很大程度上是靠车型多,“积少成多”堆出来的,但在最关键的新能源主战场上,还没有一款能够独当一面、一锤定音的“王牌”产品。
这就好比一支军队,虽然士兵数量众多,但缺少能够冲锋陷阵、攻城拔寨的精锐部队。
如果只是不断地增加车型数量,而没有把资源集中起来,去精心打磨每一款车的品质、特点和口碑,那么庞大的产品线反而会拖累整个体系,让研发、生产、营销的成本居高不下,最终可能真的会陷入“贪多嚼不烂”的困境。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种策略也带来了一些困扰。
走进一家吉利4S店,面对着长得有点像、名字又很绕口的各种“银河”车型,很多人可能都会犯迷糊,不知道该怎么选,甚至分不清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每家车企都压力巨大,容不得半点失误。
我们当然希望看到像吉利这样的中国品牌能够越来越好,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
但我们更期待的,是一种健康、高质量的发展模式,不是单纯地在车型数量上进行混战,而是能够沉下心来,真正打造出几款让消费者发自内心喜爱、能够被市场长久记住的经典产品。
毕竟,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靠的从来都不是产品的数量,而是产品的质量和魅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