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的车友们都在转一个消息:奔驰长轴距C级在广东部分地区裸车价直接干到16.6万,落地不到19万。
要知道,这车指导价可是33万起,年初终端价还在25万左右,这波等于直接腰斩。
不少人感叹“豪华品牌面子价碎了”,也有人怀疑“这么便宜是不是有猫腻”。
今天咱就拆开聊聊,这波降价背后的逻辑、它在市场上的位置,以及对我们消费者意味着什么。
⸻
一、为什么降得这么狠?
表面理由是“清库存”,实际上是奔驰在新能源冲击下的防守战。
• 销量压力:最新一周豪华品牌销量榜,奔驰只有13100辆,已经被宝马和特斯拉双面夹击。宝马凭借油电双线稳定发挥,特斯拉用价格锤和OTA更新保持热度,奔驰燃油车和新能源都吃力。
• 新能源节奏慢:奔驰的EQ系列在国内销量一直平平,高层甚至喊停了部分大型纯电项目,把预算往紧凑平台倾斜。这意味着短期内要靠燃油车撑门面。
• 价格战被迫参与:不降价,就会被市场边缘化;降太多,品牌溢价会受伤。C级作为走量主力,被选来当“第一刀”,既能冲销量,又能吸引展厅客流。
⸻
二、降价到底有多夸张?
• 原价:33万起
• 年初终端价:约25万
• 现价:部分地区16.6万裸车,落地不到19万
• 折扣幅度:接近腰斩
竞品对比:
• 宝马3系标轴终端20万出头,同配置还得多加两万
• 奥迪A4L价格接近C级,但品牌溢价在不少人眼里弱一档
• 特斯拉Model 3降到27万,科技感强,但长途便利性不如燃油车
从价格维度看,这波C级的吸引力已经不是“配置多两项”,而是直接把门槛打到合资B级甚至自主高端的价位。
⸻
三、产品力还有吗?
降价归降价,产品力不能糊弄。C级的亮点在现在这个价位上,依旧有竞争力。
• 空间:2791mm轴距,车内乘坐舒展感比大多数同级燃油中型车更好
• 油耗:实测综合6.03L/100km,以现在油价算百公里40多块,比想象省
• 动力:M254 1.5T+48V轻混,150kW,官方零百7.3秒,实测7.6秒——日常够用
• 底盘:五连杆后悬+电子助力转向,比上一代更整,过减速带干脆,高速时保留德系的紧绷感
有车主评价“像大号A级”,这不是贬义——轻快好开,日常代步不累,但少了一些传统中型后驱车的厚重感。
⸻
四、燃油车VS电车:各有优势
有人说“这波降价让电车不香了”,其实未必。
纯电车的优势是加速快、科技配置多,但燃油车在两个点上依旧有优势:
1. 补能便利:C级一箱油跑700公里,5分钟加满,出长途更省心
2. 保值相对稳定:虽然大降价会影响残值,但燃油车的贬值曲线目前仍比多数电车平缓
如果你家里没条件装充电桩,或者经常跨省跑高速,燃油车的综合体验依旧有竞争力。
⸻
五、降价背后的策略
这不是简单的促销,而是奔驰的一步现金流保卫战。
• 用低配冲击价格、吸引展厅客流
• 用高配维持品牌利润
• 短期财报可能不好看,但能保住市场存在感
简单说,就是宁可牺牲一个季度的利润,也不能让消费者忘了“奔驰C级”这个名字。
⸻
六、买不买?建议如下
1. 查清车源:大降价可能是2024款或库存车,买前查生产日期和PDI检测
2. 看用车场景:家用通勤+偶尔长途,这价格的C级很合适;要追求智能化或极致性能,电车可能更适合
3. 考虑保值率:降价幅度大,未来二手价也会低,买来就当长期持有
⸻
七、总结
奔驰C级跌到16万多,是今年豪华车市场的一次大信号:
价格战不再是自主品牌和合资车的游戏,豪华品牌也不得不亲自下场。
对消费者来说,这是少见的抄底窗口期。对奔驰来说,这是一次被动但必要的自救。
如果你一直想买C级,现在是个好机会;但如果只是被价格刺激,先搞清车况和需求,再决定要不要下手。
一句话:别因为降价冲动消费,但也别错过真正的价值洼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