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宫斗”反噬?问界M8遭打压,腾势N9周销600台太惨

最近,车圈儿戏码颇多,颇有几分“宫斗”的味道。

问界M8,这台大块头SUV,销量榜上那是“横着走”,把一众对手甩在身后。

可谁想到,这两周却遭遇了“断炊”危机,听说供应链那边出了岔子,直接影响了产能。

车圈“宫斗”反噬?问界M8遭打压,腾势N9周销600台太惨-有驾

这事儿一出,舆论场立马沸反盈天,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纷纷猜测是不是有“友商”在背后“使绊子”,想借此打压问界。

说实话,这种操作,实在是有点“跌份儿”。

商场竞争,你死我活,这大家都明白。

但直接釜底抽薪,断人命脉,未免也太“不上道”了。

况且,这都什么年代了?

信息传递如此迅捷,谁家做了什么“梁上君子”之事,真能瞒得天衣无缝吗?

坊间传闻,这次“轱辘危机”是因为某些供应商被“策反”,转投了订单量更大的金主爸爸。

这事儿,真假难辨,但无风不起浪。

要知道,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日子也不好过,谁不想抱紧大腿,图个安稳呢?

车圈“宫斗”反噬?问界M8遭打压,腾势N9周销600台太惨-有驾

供应商的抉择,归根结底还是市场规律在发挥作用。

但这里面有没有什么“暗箱操作”,那就不好说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事儿似乎还引发了某种“涟漪效应”。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腾势N9,销量似乎也受到了波及。

单周销量仅有区区六百台,这数字实在有些“寒碜”。

要知道,N9当初可是瞄准问界M9去的,现在连M8都难以匹敌,难免让人觉得“雷声大,雨点小”。

有论调认为,腾势N9的销量不振,与这场“供应链迷局”脱不了干系。

毕竟,消费者也不是“煳涂蛋”,看到问界M8遭遇“卡脖子”,自然会联想到整个行业竞争的残酷。

更何况,还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是“友商”对供应商施压,才导致了这次“断供”事件。

车圈“宫斗”反噬?问界M8遭打压,腾势N9周销600台太惨-有驾

这种说法,纵然缺乏确凿的证据,却极易引发消费者的反感。

其间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国人皆盼望中国品牌能够崛起,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

然而,倘若这种“崛起”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实现的,那么消费者断然不会买账。

毕竟,谁也不愿拥护一个靠“下三滥”手段上位的品牌。

当然,也有人持有异议,认为腾势N9的销量困境,不能全盘归咎于“供应链风云”。

归根结底,产品力才是制胜法宝。

有人毫不客气地吐槽N9的前脸设计“惨不忍睹”,甚至连孩童都觉得“不甚美观”。

这或许暗示,在产品设计层面,腾势N9确实存在着亟待改进之处。

瞧,事情是不是盘根错节,错综复杂?

车圈“宫斗”反噬?问界M8遭打压,腾势N9周销600台太惨-有驾

既有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又有“隐形之手”的干预,更有产品自身的问题。

当我们一味地将矛头指向“友商打压”时,是否忽视了产品自身的设计理念和营销策略?

说到底,汽车行业的角逐,终究要回归到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上来。

与其挖空心思,耍弄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不如脚踏实地,精进产品力,倾听用户的呼声。

须知,消费者才是最终的裁判。

归根结底,消费者渴求的不是“遥遥领先”的空洞口号,而是货真价实的好产品。

如果腾势N9真能把产品打磨好,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那么销量自然会水涨船高。

反之,如果一味地想着投机取巧,走捷径,恐怕只会事与愿违。

故而,这场“供应链风波”,与其说是问界和腾势之间的较量,不如说是对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一次警示。

但愿国内厂商能够摒弃那些非市场竞争的手段,将更多的心思放在技术研发和用户服务上。

唯有依靠真正的硬实力,方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