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不装了,摊牌了,发布了一台“丐中丐”版的Model 3。
这事儿一出来,我就感觉整个世界观都被刷新了一下。如果说之前国内新势力打价格战,是大家围着一张桌子吃饭,小米进来是直接把蛋糕端走了。那特斯拉现在这手,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走的时候还顺便把餐厅的灯泡拧了下来,突出一个颗粒归仓。
这台新车,讲真,我愿称之为“工业奇迹”或者“行为艺术”。它减配减到了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程度,减到了一种禅意。取消后排触摸屏,取消氛围灯,方向盘手动调节,后视镜手动调节,座椅通风没了,座椅加热也没了,甚至连FM收音机都给你干掉了。全车织物座椅,不知道的还以为马斯克突然领悟了东方禅宗,要打造一款移动的“蒲团”,让每一个车主都在驾驶中体验苦行僧的修行。
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自己的运算核心。
这个配置单,你拿给国内任何一个车企的产品经理看,他大概率会以为你在进行一种新型的人格侮辱。手动调节后视镜?我上一次见到这玩意儿,还是在我爸那台快要报废的桑塔纳上。这已经不是复古了,这是直接梦回工业革命,下一步是不是得上摇把子启动了?
但这就是特斯拉,这就是马斯克,一个永远在测试人类迷惑行为底线的男人。
这台车的本质是什么?它根本不是一台车,它是一个“信仰筛选器”。
你必须理解,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这个修罗场,早就不是单纯的产品竞争了。它是一场玄学,一场关于“品牌光环”的宗教战争。会买奔驰的人,你跟他聊油耗聊配置,他会觉得你在狗叫。同样,会买特斯拉的人,你跟他聊座椅通风和后排屏幕,他也会觉得你俗了。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的核心需求,从来不是那几个配置,而是那个T字标。那个标,就是赛博世界的十字架,是朋友圈里的硬通货,是向世界证明“我懂科技,我有品位”的图腾。
所以马斯克悟了,他开窍了,他彻底明白了这场游戏的终极法则。既然你们要的是图腾,那我就把图腾之外的所有“器官”都给你摘了,然后用一个你踮踮脚就能够得着的价格卖给你。他根本不是在跟比亚迪或者蔚来竞争,他是在进行一场精准的“降维打击”。
他打击的是谁?是那些想买特斯拉,但预算又差了那么三五万的“精神股东”。这些人,每天在网上为了特斯拉的FSD和一体化压铸跟人吵得面红耳赤,结果自己开的是一台卡罗拉。现在,马斯克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一个“上船”的机会。代价是什么?代价是你要忍受手动后视镜,忍受织物座椅,忍受没有收音机的寂静。
这就像什么呢?就像一个修仙门派,说我们现在推出“外门弟子体验套餐”。你不用筑基,不用结丹,只要交钱,立刻就能穿上我们门派的道袍,出去可以说自己是“XX宗”的人了。至于功法秘籍?对不起,那得加钱。但你能进山门,就是能进山门。
这个逻辑,国内的车企学不来,也不敢学。因为他们没有那个“玄学”光环。国内的车企,还在“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阶段。冰箱彩电大沙发,激光雷达摄像头,恨不得把航母的指挥室都给你搬进车里。大家卷生卷死,卷到最后发现,人家雷电法王压根没在同一个维度跟你玩。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曾经也是特斯拉车主。我深刻理解那种感觉。开特斯拉的时候,你总会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感觉自己掌握了未来。但当我夏天后背被捂出一身痱子,冬天在车里等屏幕慢悠悠地开机时,我也会陷入沉思。我到底是在开车,还是在供奉一个电子神明?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这台丐版Model 3,不就是逼着消费者做一个最纯粹的选择题吗?——你爱的,究竟是“特斯拉”这三个字,还是爱一台“好车”?
如果这车真在国内卖20万出头,我觉得竞争力依然是有的,甚至可能会卖爆。因为它的对手,从来不是那些配置拉满的国产电车。它的真正对手,是二手Model 3,是那些加几万就能买到的“精神慰藉”。
马斯克这一手,坏了菜了,直接把这个市场的水搅得更浑了。他用最原始、最粗暴、甚至有点不要脸的方式,告诉所有人:没错,我就是在卖标。就问你怕不怕?
这已经不是造车了,这是在玩弄人心。这他妈简直是行为艺术!
所以,别再分析什么参数了,别再对比什么配置表了。在品牌玄学面前,所有理性都显得苍白无力。这台车的成败,不在于它的产品力,而在于马斯克的信徒们,到底有多虔诚。而根据我的观察,他们的虔诚度,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最终的结论是什么?结论是,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于激光雷达,而在于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同理,一个品牌的终极壁垒,也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信仰”。只要信徒的钱包够硬,手动后视镜也能吹成是“回归驾驶本源的纯粹设计”。
加大加大加大。
所以,这台车,不是廉价版特斯拉。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时代的荒诞。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