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写字楼里,老张揉了揉发红的眼睛,电脑屏幕的蓝光在昏暗的办公室里格外刺眼。
手机微信群里不断跳出新消息提示,群里的小伙子们正等着他发号施令。
"兄弟们,凌晨三点开始发,每条视频5块钱,文案就按模板来。"老张按下发送键,这支由二十多个兼职大学生组成的"水军突击队",即将在理想汽车的新车i8上市前夕展开一场特殊的"夜袭"。
这事说来也挺逗,老张心里明白,这份兼职既不光彩也不长久。但这年头哪个车企不在网上放点黑料?水军头子最清楚行业潜规则,品牌新车上市就是这行的"双十一",一个月不赚个七八万都对不起这份手艺。转账记录显示,光8月初一个星期,给客户的报价单上就有近五万条负面内容的预算。老张叼着烟想,这年头黑心钱来得比跑外卖快多了。
理想汽车的老板李想可不是好糊弄的主。眼瞅着微博上#理想车主素质#的标签越炒越热,这位平时爱在社交平台直言不讳的CEO直接开炮:"这招都用多少次了?L9出来说倒闭,MEGA上市就黑设计,现在轮到车主了是吧?"知情人都懂,李想这话里有话。去年某新势力品牌负责人在私下聚会时就吐过苦水:"现在每个月光舆情预算是三百多万,不给水军吃饱饭没法活。"
事实胜于雄辩,数据分析给出的证据让人没法反驳。8月3日那个凌晨,同一平台上45条内容一模一样的视频集体冒头,连发布时间都精确到分钟。再翻翻发布账号,清一色三无小号,头像不是卡通画就是风景照。这些账号的共同点是专门盯着理想汽车咬,发的其他内容要么是养生鸡汤,要么是搞笑段子,活像一群披着羊皮的狼。
江苏无锡的车主小王说起这事就来气:"我那辆理想ONE开了快三年,小区物业都说我是模范车主。结果亲戚刷到视频专门来问,说理想车主是不是都这么没素质?"小王气得够呛,连夜把行车记录仪三年的录像都导出来整理,想证明自己从没违章过。但人微言轻,普通车主的这点反抗在铺天盖地的负面浪潮里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专业人士对这套路数门儿清。北京某公关公司的老李透露,"黑车企"已经发展成一门产业。有专门拍违规素材的,有写攻击文案的,还有负责刷热搜的,分工明确得像工厂流水线。老李曾经见过一份报价单:微博热搜前十名35万,短视频平台热门话题25万,论坛热帖15万。"现在水军都学会交叉验证了,贴吧爆料、知乎问答、视频实锤三件套一起上,真假难辨。"
汽车圈这两年格外热闹,新品牌层出不穷,市场竞争白热化。某些企业不想着怎么提升产品力,净琢磨歪门邪道。东家给西家泼脏水,南家给北家挖墙脚,活脱脱一出现代商战宫斗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去年就公开批评过这种现象:"行业需要良性竞争,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
值得玩味的是,这次舆论风波意外炸出了不少沉默的理想车主。有的主动晒出行车记录仪证明清白,有的发起规范停车倡议,还有的技术流车主专门做了统计分析——他们把近期曝光的各类车主违章视频做了品牌分类,发现各大品牌车主其实都存在类似问题。这场因黑公关掀起的风波,反而让理性车主的声音开始被听见。
媒体人老周的观点比较犀利:"这事往小了说是商战套路,往大了说是在破坏社会诚信体系。今天可以花钱黑车企,明天就能收买人心操纵舆论。"市场监管总局去年发布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组织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行为均属违法。但在巨额利益面前,总有胆大的以身试法。
新车上市本该是喜事,现在硬是演变成了品牌渡劫。消费者一边吃着真假难辨的瓜,一边还要擦亮眼睛防止被带节奏。有位网友说得好:"普通老百姓买车就看三点——安不安全、好不好开、省不省心。把精力都花在互泼脏水上,谁还有心思好好造车?"
天色渐亮,老张伸了个懒腰准备收工。他的手机又跳出新消息,原来是客户又在询价:"下个月某品牌新车上市,需要准备一千条负面内容,报价多少?"老张掐灭烟头开始打字,心想这行当真是旱涝保收。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汽车企业的能耐才能真正用在正道上,让车主们安心开车,不必担心被污名化?
说来也怪,国外汽车行业竞争也激烈,却少见这样专业黑同行的现象。或许真是咱们某些企业的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网上有个段子说得有趣:"要是把这些钱和精力都用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中国车企早把特斯拉干趴下了。"这话虽是玩笑,但仔细琢磨,未尝没有道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