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部的省份正慢慢变成中国新能源车的大本营,有的人甚至管它叫“东方底特律”。从电动车的电池到整车生产,再到智能驾驶技术,最后还把国产豪车卖到海外,样样都在赶超。
这可不是夸夸其谈,而是真切的产业大转移。以前,汽车城的名声属于吉林长春和上海安亭,可现在,湖北正靠实力在重新定义这个格局!
说到造车,咱得提武汉,这地方不光是东风汽车的总部所在地,还聚集了小米汽车、路特斯、岚图、小鹏这些新兴的新能源品牌,热闹得很。
特别是小米,它的第一款车——SU7,绝大部分生产都在北京和武汉两个基地搞定,背后支撑的可是湖北那边成熟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实力。
要说还不够“炸裂”的话,那咱们就看看十堰,这个因汽车而崛起的城市。曾经被叫作“中国卡车之都”,现在正努力变身成新能源商用车的重镇。
比亚迪在这里投入百亿级别的项目,主要搞新能源零部件和整车的生产;而从传统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的东风,也把大量的研发和制造环节放到湖北这边。
湖北的“野心”可不止这些,在2023年,湖北的汽车产量达到了21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出产占比超过了20%,这个比例还在快速攀升。到2025年,湖北的目标是让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突破100万辆呢!
为什么偏偏挑湖北呢?其实,这答案没那么难猜!
地理位置真“香”啊,湖北咧,处在中国正中间,交通便利得很,九省通衢不说,物流费用也低,市场辐射范围大得很!
工业底蕴扎实,从钢铁、零件,到机械生产,湖北的配套能力可以说是全链条覆盖,实力强得很!
政府的推动力度挺大,不管是省里还是市里,都是拼命招项目、出台优惠政策、搭建产业园,甚至还搞起了“链长制”,由一个领导负责一条完整产业链,从引入电池企业到吸引整车厂,全程跟进、盯紧,挺有狠劲的!
在这当中,最引人关注的还是湖北的“转型故事”,不像一些老工业基地那样被时代抛在后面,湖北是提前谋划、果断转变的,挺厉害的!
从燃油车到电动车,从传统制造变成智能网联,湖北这次不仅没落后,反而是在换道超车,打得真漂亮!
像岚图这个高端电动车品牌,其实就是东风汽车在武汉搞得,它的工厂能满足定制需求,用户一下单,生产线就开始运转,从下单到交付最短就能搞定20天。
再比如路特斯,曾经的世界顶级跑车品牌,现在它的全球智能工厂选在武汉,生产的纯电SUV不仅在国内销售,还远销欧洲和东南亚!
甚至连一些你本来没想到的公司,也开始在湖北展开新能源的布局,比如格力电器在洛阳建了新能源车基地,宝武钢铁集团也在开发专为电动车设计的钢材。产业跨界融合,合作共赢,湖北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新能源生态”。
回想十几年前,湖北特别是武汉,就已经成了中国汽车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东风雪铁龙、东风本田、东风日产这些合资品牌让湖北的汽车工业基础非常扎实。
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逐渐展开,湖北没有选择守着老本,而是积极迎接新变化!
大约在2016年左右,湖北大力吸引“3电”企业,像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这些电池巨头纷纷在这里设立了据点,国轩高科、赣锋锂业也都在湖北建起了工厂。
光谷这个名字,不能小看啊,作为中国最早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它不仅以光纤闻名,还在智能网联、人工智能和高精度地图这些方向持续发力,这些技术正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关键所在!
湖北不仅仅想搞汽车生产,更是志在打造“聪明的车”。百度和华为在武汉搞了大规模的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小米汽车研发中心也在光谷安了家!
这说明个啥呢?就是你将来坐的自动驾驶车,有可能是在武汉的街头“练车”的第一批!
不过呢,湖北也不是没遇到难题,比如说传统燃油车的产能怎么能平稳过渡啥的,这些都挺实际的问题。不过,湖北的策略是直面问题,提前布局,还搞强大整合,没打算回避或者躲避的意思。
比方说,湖北正全力推进“汉孝随襄十”汽车走廊,武汉主要搞研发和乘用车,十堰则专注商用车,襄阳发展测试和智能网联,随州和孝感负责零部件配套,像个超级战队一样,各有分工又相互配合,忙得热火朝天!
湖北的翻盘,其实就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从靠外资合资到自主品牌崛起,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创造转变,再到出口全球,湖北走的这条路,正好体现了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实际探索!
湖北这个曾经让不少人小看的小中部省份,现在用真本事告诉大家,在新能源这块赛道上,它早已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奋勇直追,甚至敢于领跑!
参考信源:
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那条“向上曲线”背后的“活力密码”中国青年报 2025 09-1019.39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