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看这新闻,就乐了。
昆明,一个好地方,搞了个驾驶员技能竞赛。听上去是不是特别正能量?“匠心传承,筑梦春城”,口号喊得山响,场面搞得很大,什么领导出席,什么金牌银牌,最后还能“赛证互通”,晋升技师。
一切都那么美好,那么规范,那么……充满了表演性。
讲真,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脑子里浮现的不是什么车神飙车,也不是什么匠心独运,而是一群武林高手,被关在一个铺满了柔软地垫的房间里,比划着谁的降龙十八掌打在空气里更好看。
这不就是一场大型的、官方认证的、车圈版本的“过家家”吗?
你看这比赛项目:模拟隧道、模拟雨雾湿滑道路、曲线行驶、侧方停车、倒车入库……我没看错吧?这不就是我当年考科目二和科目三的豪华PLUS版?合着一群已经拿了驾照,在马路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回过头来,重新考一遍驾校终极测试。
赢了的,授予“技术状元”称号。这称号含金量有多高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个状元开着他的冠军车,一出门就可能被一个送外卖的电瓶车别到怀疑人生。
那个外卖小哥,他没有模拟隧道,他只有黑灯瞎火的真隧道;他没有模拟雨雾,他只有真的倾盆大雨和能见度不到五米的浓雾;他没有侧方停车,他只有一个宽了不到二十厘米的缝隙需要钻过去,不然这单就超时了。
这就是我说的,这场竞赛的核心问题,在于它构建了一个过于完美的“无菌实验室”,来模拟一个混乱不堪的“黑暗森林”。
当下的汽车市场,或者说马路本身,早就不是存量竞争了,而是你死我活的修罗场。不存在什么体面和规范,只有“我不管了,我就是要过去”的极限施压。你在这边练金钟罩铁布衫,马路上真正的狠人玩的是魔法攻击,根本不跟你一个次元。
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车,每天都在北京环路上修仙渡劫的中年人,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决定一个司机牛不牛的,从来不是他倒车入库有多丝滑,而是他预判一个傻X要加塞的第六感有多准。
真正的考验是什么?
是在晚高峰,你被三辆车成品字形围住,左边的大哥在打电话,右边的大姐在化妆,前面的网约车突然一脚刹车停下接客。这个时候,你脑子里没有考纲,没有裁判,只有一行血淋淋的大字: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这时候你怎么办?是打出你在比赛里练就的“模拟突发情况处置”组合拳吗?没用的。最好的手段是,你的车比他们都硬。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自动驾驶的未来,关键不在特斯拉,不在蔚小理,而在于山东的老头乐。
你看,这比赛里,驾校董事长还特别骄傲地提了一嘴,他们有“AI智能驾驶课程”。我一听这个词就想笑,感觉跟元宇宙炒股一样魔幻。AI智能?你的AI能识别一个逆行、打着伞、还带着一条狗的老头乐吗?你的AI能理解一个突然从绿化带里横穿马路,并且认为所有车都必须让他的人,其行为逻辑吗?
不能。
因为老头乐,才是检验所有驾驶技术和智能科技的唯一真理。它不讲武德,不讲交规,突出一个随心所欲,是移动的因果律武器。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跟它讲数据,它跟你讲人道。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任何脱离了这种极端混乱场景的驾驶比赛,本质上都是一种自娱自乐。它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做题家”,但未必能选拔出最顽强的“生存者”。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我有点刻薄了,人家辛辛苦苦办个比赛,被我解构成了一场行为艺术。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当然,这种比赛也不是全无意义。它最大的意义,可能在于给一些单位和个人,提供了一种“我很专业”的幻觉。你看,我们单位的司机师傅,是拿过全市冠军的。听上去是不是特别有面子?至于他是不是真的能在现实的马路丛林里杀出一条血路,那就另说了。
就像很多车企发布会上那些酷炫的技术名词,什么“全域800V”、“激光雷达”、“城市NOA”,听上去都像是能开启任意门,下一秒就带你空间跳跃。但一到现实里,一个突然出现的施工雪糕筒,就能让几十万的智能汽车当场智商掉线,变成一个不知所措的铁疙瘩。
说起来,我昨天点外卖那个小哥,车技比这好多了,那个漂移过弯,我怀疑他以前是开拉力赛的。可惜没给他要个微信。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反技术崇拜的逻辑。我们总以为技术参数越高,驾驶就越安全。但实际上,决定安全下限的,往往不是技术上限,而是现实场景的下限有多低。一个冠军操盘手,在雨中完成了十项全能,赢得了奖牌,心态爆棚。然后第二天上班,在停车场被一个新手司机堵在车位里出不来,那一刻,所有的荣誉和技巧都会显得特别滑稽。
这就像奔驰这个品牌。很多人觉得它漏油、内饰异响、性价比低。是是是,这些都对。但为什么还有人买?因为奔驰最值钱的,不是它的发动机,不是它的变速箱,而是那个三叉星徽。它是一种玄学,一种信仰。你开着它,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同样的,会去参加这种比赛的司机,和每天在马路上开网约车的司机,他们的决策逻辑也是不一样的。前者追求的是一种“规范下的极致”,后者追求的是“混乱中的生存”。这两种技能树,点法完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
所以,当看到“金牌获得者马亮超”的名字时,我为他高兴,真的。在一个特定的、封闭的规则体系里,他做到了最好。但我也为他捏把汗。因为马路这个真正的考场,从来不出模拟题,上来就是生死局。
比赛的最后说,要“为昆明‘六个春城’建设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这个愿景很宏大。但我还是那个观点,真正支撑起一个城市交通血脉的,不是几个能在驾校里绕桩飞快的技术标兵,而是千千万万个,虽然驾驶技术糙了点,但永远知道敬畏马路、永远对那些不确定的“老头乐”保持警惕的普通掌舵人。
因为他们知道,马路不是赛道,开车的本质,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安全回家。
所以,这种比赛,搞搞也行,就当是团建了。但千万别当真,更别觉得拿了个冠军,自己就是藤原拓海了。
真正的藤原拓海,都在送豆腐的路上,而不是在驾校的考场里。
最好的驾驶技术是什么?是永远别相信自己的技术。就这么简单,但又那么难。因为人啊,总是有点幻觉的。这简直就是胡闹!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