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脸上至问界
嘿,你听说了吗?华为问界的车,这阵仗是真要搞大事儿了。
以前咱们圈子里老流传一个段子,说花个几十万,咬咬牙上了国产新能源的,都属于“为情怀买单”的“冤种”。这词儿吧,说起来带点自嘲,也带点对当年国产高端车那股“虚火”的不信任。毕竟,那时候的国产车,要么是配置堆得天花乱坠,开起来却一言难尽;要么是故事讲得感天动地,一看价格,好家伙,直接能去隔壁请回一位德系豪华品牌的“正主儿”了。所以,大伙儿一边看着热闹,一边心里嘀咕:这钱,花得到底值不值?
没想到啊没想到,风水轮流转,这才几年的功夫,局面好像完全变了。前两天跟朋友吃饭,他刚提了辆问界M7,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席间他眉飞色舞地跟我掰扯什么鸿蒙座舱、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说得我一愣一愣的。我打趣他:“行啊,你也成‘冤种’了?”他嘿嘿一笑,拍了拍我的肩膀:“兄弟,时代变了。现在不是当不当‘冤种’的问题,是排队等着当‘冤种’都得摇号了!”
这话听着夸张,但你仔细琢磨琢磨,还真不是没道理。这感觉就像什么呢?就像当年我们看着iPhone 4横空出世,诺基亚的拥趸们还在坚守“我的手机能砸核桃”,结果一转眼,智能手机的浪潮就把所有人卷了进去,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适应这个新规则。现在,华为带着问界,就在汽车圈里扮演了这个“规则改变者”的角色。
一切的转折点,或许就要从那个石破天惊的问界M9发布会算起。当余承东站在台上,把那台被他称为“科技车皇”的大家伙开出来时,空气仿佛都凝固了。那可不是什么简单的PPT造车,什么“遥遥领先”也不再是一句口号。你看那像素惊人的智能大灯,能在地上投射出斑马线;你看那车内三联屏和后排巨幕组成的“移动影院”,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IMAX厅。更要命的是,它把价格直接捅到了50万以上,正面硬刚宝马X5和奔驰GLE。这在以前,哪个国产品牌敢这么玩?这已经不是挑战了,这是直接掀桌子,告诉所有人:“别拿老眼光看人,爷不陪你们玩儿过家家了。”
知乎上有个匿名高赞回答说得特别到位:“问界M9的出现,第一次让BBA的潜在客户,在走进4S店之前,开始犹豫要不要先去华为的门店看一眼。”你看,这就是质变。它不再是性价比的竞争,而是从技术维度、品牌心智上,发起了全面的进攻。M9像一枚深水炸弹,彻底炸醒了还在观望的人们。它用事实告诉你,那个曾经需要用“情怀”和“爱国”来支撑的国产高价车时代,可能真的要翻篇了。
M9负责向上捅破天花板,那谁来负责扎扎实实地抢占市场呢?答案就是改款后的问界M7。这哥们儿简直就是个“六边形战士”,空间大得离谱,智能化体验秒杀一众同级对手,关键是价格还定得特别刁钻,精准地卡在了30万这个兵家必争之地。你看看每个月新能源的销量榜单,M7的数据简直像开了挂一样,连续几个月霸榜。这就形成了一个奇特的景象:高端用户被M9的科技魅力吸引,开始关注问界;而主流消费群体则被M7的超高质价比和智能化长板彻底征服,纷纷用钱包投票。
故事到这里还没完。华为的野心,或者说余承东的“大嘴”,显然不止于此。市场已经满天飞的消息了,说问界M5要大改,向着M9那套“家族式设计”靠拢。这是什么概念?就是用旗舰车型的设计语言和光环,去赋能中端车型,打一个“降维打击”。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台iPhone SE,结果它长得跟iPhone 15 Pro Max一模一样,那感觉能一样吗?
更刺激的还在后头。据说,还有个叫问界M6的“小弟”在路上了,定位会更亲民,直接杀入20多万的红海市场。好家伙,M9、M7、M5、M6……这哪是造车,这分明是在组建一支“复仇者联盟”啊!从20万到50多万,一个完整的、无缝衔接的“产品家族”就这么严丝合缝地建立起来了。每一个价格段,都有一个问界的“兄弟”在等着你。你说你想买个智能化的新能源SUV,预算30万?好,M7在这里。预算多点,40万?M5高配或者M9入门?预算再高点,50万?那M9顶配欢迎您。预算不够,25万?别急,M6马上就来。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真的让人有点喘不过气。它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市场势能,一种“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包围感。你发现没,以前我们买车,是在A品牌、B品牌、C品牌之间做选择。但现在,可能变成了在问界M5、问界M7和问界M9之间做选择了。这个变化,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冤种”的梗。现在说出来,味道已经完全不同了。它不再是嘲讽,而是一种带着惊叹和一丝“认命”的感慨。当一个品牌,用无可辩驳的技术实力、精准的产品布局和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将你所有的备选项都变成了它自己的时候,你还能怎么选?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开着车,看着满大街跑的都是那个熟悉的问界车标时,才会真正明白。所谓的“冤种”,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提前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到来,并且心甘情愿地,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开端。
所以,下一个“冤种”,会是你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