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BBA中主打运动的豪华品牌,宝马凭借着年轻动感的定位成为了许多中产家庭的首选,而在中大型轿车领域,宝马5系算是一款兼顾运动和商务的选择,为了给大家带来更真实的用车体验,今天我们专门选择了宝马5系530Li尊享型豪华套装版进行试驾(以下简称宝马5系),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系车型都有着6万-7万的优惠,性价比也有提升。
在市中心的拥堵路段,我特意体验了全新升级的智能配置。12.3英寸仪表盘与14.9英寸中控屏组成的曲面联屏本就有着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而全新版本的iDrive系统依靠骁龙8155P芯片的支持,在响应速度上有了较大提升。车机除了常规的功能应用之外,在主副驾都支持语音控制,我还特意尝试了“调低空调温度,播放爵士乐并避开拥堵”等复杂指令,系统能在大约3秒左右完成操作,不过不能进行可见即可说控制,与新势力还是有一定差距。
这一代宝马5系采用双叉臂与多连杆结构进一步偏向了舒适化设定,在碾过井盖时多连杆后悬能快速吸收震动,保证后排乘客几乎无感,但在经过减速带时偏软的设定让车身偶尔会出现轻微二次弹跳,略微与宝马主打的运动性不太相符。整车的NVH表现还算不错,在关闭车窗后,胎噪被有效隔绝,路口施工的钻击声也能被双层加胶玻璃隔绝一大部分,在城市繁杂路段中能保持相对静谧的乘坐感受。
在进入高速路段进行试驾时,我主要感受了整车的动力和辅助驾驶功能,2.0T高功率发动机有着211kW(287Ps)的功率和400N·m的扭矩,并且从1600转便能迎来爆发点,实际试驾中,深踩油门后推背感能持续到140km/h也未见衰减。8AT的匹配足够成熟,绵密而连续的动力输出不会出现中断,在使用拨片时,在按压的同时便能完成换挡,配合排气阀门的低沉轰鸣,似乎有种开性能车的错觉。不过方向盘的调节也像舒适化方向有所妥协,相较老款指哪儿到哪儿的调校略微模糊。
宝马5系配备L2级辅助功能,支持全速自适应巡航和自动变道辅助等功能,进入高速路段并开启自适应巡航后,系统在曲率较大的匝道上能自动控制车速,避免因车速过快车辆出现过大的侧倾,同时车道保持功能也有着老司机般的调校,方向修正较为平顺。在完成试驾后我还特意到城区商场地库测试了一下自动泊车和循迹倒车功能,车辆能高效识别车位并快速完成泊车,对于一些新手司机较为友好。
在停车休整时我也仔细欣赏了这一代宝马5系的设计,双肾格栅两侧有着相对较大的斜向设计,并且加入了一些暗金色的饰条装饰,L形日行灯取代天使眼设计后造型越发锐利。车侧面C柱配有单独的“5”字徽标,车顶也大胆增加了溜背化设计,配上内凹式的侧车门型面,让整车运动气质有所提升。车尾则依然采用左右分体式的尾灯结构,分层式的平直灯带点亮后灯效立体。
完成试驾后,我也对我的驾车感受进行了总结,首先,宝马5系使用了偏软的悬挂设定,这也是对家用市场对于舒适性需求的妥协,但整车在动力调校上依旧坚守运动属性,这种略带“矛盾”的设定风格也能体现出宝马在战略上的平衡,车内的智能配置进行了升级,在语音控制上进一步提升,但缺少可见即可说功能的支持,略微影响了驾车过程中的盲操便利。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整车设计,就我个人而言不太喜欢这一代车型的设计,虽然在部分细节上整车相较前代车型运动前卫,但整体丧失了一些优雅气质,后面我也对比了M运动套装的车型,但略带溜背的风格放在5系上,我始终觉得有些“离经叛道”,尤其是结合整车偏舒适化的设定,让其整体气质就如同动力和悬架一样略带一些矛盾感。
写在最后
经过与宝马5系两天的深度接触,我对这台车的脾性有了大致的了解,总结一下就是偏向舒适风格较多,这自然能满足国内家庭用户的需求,但要想获得操控感,或许3系更为合适,另外整车外观设计见仁见智,我反而更倾向于老款的设计,不知道你怎么看这一代的宝马5系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