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最近这台吉利银河A7,别说我没提醒你,可能真得去看一眼了。它上市才2个月,交付就超过3万辆,哪家B级插混能这么猛?起售价8.18万,这价格已经把B级插混的门槛拉到10万以内了。我跟销售那边打听过,很多人买完坐回家第一句感叹是空间大啊,怎么这么值。车长快4米9,轴距2845mm,这数字放哪儿都大气,后排腿部空间几乎接近1米。试想180cm的大高个,这腿都能翘二郎腿,不挤。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某位车主甚至说拿它和宝马5系比空间都不落下风,听起来有点夸,可是我能理解,纯平地板设计确实让中间乘客也舒服不少,尤其全家出游时没那个谁蹭谁的尴尬。这点或许是写稿子时忽略了细节里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动力配置更是亮眼。雷神AI电混2.0系统加持,1.5L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7.26%(数字来自官方,体感效果因人而异)。我查了下类似技术资料,大家普遍热效率在40%上下,这47%真挺罕见。再加上11合1电驱系统,0-100km/h加速用了7.1秒,馈电状态下动力衰减不超过0.03秒,感觉这动力响应跟开纯电似的。这核心性能,真是有种降维打击的意思。
说到油耗,这点大家尤其关心。官方CLTC标准油耗2.67L/100km,东京实测甚至降到2.47L,这个数字我估摸着对日常通勤来说挺省油。满油满电情况下,综合续航超过2100公里,北京到广州往返差不多够用——虽然我没亲测,但这样算下来,得算是个长距离旅行神器。纯电续航版本官方给的是150公里,市区两三天通勤没问题。按我粗略算,每年1.5万公里的路程,理论上能比燃油车省油近9000元,3年下来省的油钱都差不多补回了全额购置税费用。这算不算买车附带的隐藏返利了?
配置上,我得说这车不玩虚头巴脑的花架子。15.4英寸中控屏和16.6英寸HUD组成的三屏交互,加上最新Flyme Auto 1.9系统,语音响应流畅程度听说很不错。听一位修车师傅说,有次他试驾发现音响效果还挺震撼,是16个扬声器加持,听流行歌稳稳的那种,另外电动座椅、37kW快充全标配,高配版本还给了千里浩瀚H3辅助驾驶,支持高速NOA和自动泊车,不用怀疑,正常来说15万级车型才有的玩法。更妙的是全系标配V2L功能,露营烧烤甚至给手机、平板充电都不愁。这让我怀疑,从研发角度看,吉利是不是在供应链管理上有超级优势,毕竟这么低成本还能塞这么多配置,不说堆料,只是懂供应链的都知道,找到对的供应商和制造流程才是关键,给这事我还真有点兴趣扒扒细节。
实操中总有槽点。用户反馈前排头部空间稍显局促,180cm以上的大个子可能会顶头,这倒也挺真实,我自己差点就晕倒过测评现场那封闭环境里的头顶压迫感。高速巡航时120km/h,风噪和胎噪比较明显,车内噪音达到65分贝以上,长途开下来累是肯定的。另外车机系统不支持OTA升级,这就让中低配用户挠头了,倒车雷达还缺失,这种小缺陷真的让人有点嫌麻烦,毕竟现在买车大家都盼望智能化体验。说到这儿,我得收个尾巴:虽说我刚才说的配置丰富,但车机不支持OTA确实是坑,吉利是不是得尽快补课?
这车相比秦PLUS DM-i便宜2万元,轴距还长,空间大了一圈;对比秦L,纯电续航多了30公里,启动价格低1.8万,这性价比优势就像拿老铁锤砸竞争对手脸。老百姓买车,直接看得就是空间够大?油耗够省?配置别缩水,银河A7全都给你备上了。
9月单月销量突破12万辆,同比涨131%,这是个不容忽视的数字。这让我想起当年我在4S店听销售聊市场时,那口气里的这货抢疯了。银河品牌今年也疯狂,星愿月销稳近5万,整个阵容一波波爆款,预售24小时内M9订单破4万……这么高的爆款密度确实有点让人眼红。
月销高不代表永远吃香,这里边的供应链稳定性和后续保养支持可不能丢。我还真好奇,这么多车型火起来,吉利在底层供应链的反应速度能否跟得上?毕竟插混技术多,零部件种类繁多,一旦出现供应紧张,用户体验就会打折扣。(这段先按下不表)
最后给你抛个问题,既然现在10万级别家轿市场被银河A7搅得天翻地覆,那它真能长期守住性价比宝座吗?抑或说,随着用户升级换代的需求慢慢提升,吉利下一步会不会又是另一场降维打击?
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