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15年汽车行业经验的资深达人“小周”,我来为大家深入解析一下新能源汽车为何纷纷“开进”商场这个有趣现象背后的故事和逻辑。以下内容完全基于提供的可靠素材进行专业、正面、原创的阐述:
---
记得大约十年前,我第一次在商场里看到展车时,还觉得挺新鲜。那时候,无论是燃油车还是初露头角的新能源车,只要够热门、够吸引眼球,都有可能被车企搬到商场里亮个相。但最近几年,特别是逛遍了青岛的大小商场后,我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商场里清一色都是新能源车的“地盘”,传统燃油车几乎不见踪影。这让我颇感好奇,直到和一位在商场干了12年的资深销售小杜聊起来,才揭开了这背后的多重缘由,故事还真不少。
商场“掘金”的起点:瞄准都市女性
小杜告诉我,商场卖车这事儿,其实十多年前就开始了。他作为黄岛第一批在商场卖车的销售,见证了整个过程。最初,车企看中的是商场庞大的人流,特别是都市女性群体。那时女性消费力强劲,是商场的主力客群。车企便与商场合作,在大厅等醒目位置租个展台,摆上两三辆定位时尚、外观靓丽的车型(早期多为适合都市女性的燃油车)。这种模式对商场来说,无需占用店铺空间就能提升人流和档次感,有些商场初期甚至免费提供场地,双方一拍即合,实现了双赢。
模式遇瓶颈,新能源迎来契机
然而,这种模式也遇到了挑战。一方面,消费者的结构和消费习惯在变化;另一方面,汽车销售绕不开的关键环节——试驾,在商场环境里几乎无法实现。小杜讲了个例子:曾有销售冒险在商场外安排试驾,结果出了事故,更凸显了场地限制带来的安全隐患。传统的“展示为主”模式难以满足完整的销售闭环需求。这时,具备独特优势的新能源汽车,自然成了商场模式的最佳接棒者。
新能源汽车与商场为何“一拍即合”?
1. 核心卖点“静”态可体验: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智能化(大屏、语音交互、智能座舱)、电气化(静谧性、加速响应)以及新颖的设计。这些亮点,恰恰在车辆静止状态下就能让消费者直观地感受、触摸和体验。你不需要把车开出去猛踩油门,就能被它的科技感和未来感吸引。这一点完美规避了商场无法提供试驾场地的短板。
2. 高曝光度的“天然广告牌”: 商场,尤其是核心地段的大型购物中心(如北京的合生汇、济南的万象城、广州的悦汇城),汇聚了巨大的、多元化的客流。对于当时(以及现在许多仍需提升知名度的)新能源品牌来说,把体验店开在这里,等于拥有了一个绝佳的、持续曝光的巨型广告牌。消费者逛街、吃饭、看电影之余,“顺便”就能看到并了解这些品牌,极大地提升了品牌认知度和潜在客户触达率。正如素材中所描述的,形成了“端着奶茶提着购物袋去看车”的新消费场景。
3. 直营模式与成本优化的新思路: 传统燃油车时代,庞大的库存压力和复杂的售后服务网络,让车企高度依赖重资产的4S店模式(一家4S店投入动辄上千万元)。而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在销售火爆、库存压力相对较小的时期,采用直营店模式进驻商场成为可能。这省去了中间经销商环节,车企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掌控价格和服务标准,利润空间也更可控。商场店坪效(单位面积的效益)相对较高,租金投入相比建大型4S店是更轻量级的选择。
4. 契合绿色消费理念,提升品牌形象: 新能源汽车的本质是绿色、低碳出行。这与很多新建或升级改造的商业综合体(如广州白云区的东谷中心)所倡导的绿色生态、环保可持续的理念高度契合。东谷中心这类项目,将商务办公、汽车体验、绿色环境融为一体,其设计灵感甚至来源于白云山,打造出花园般的绿色生态环境。新能源汽车置身其中,不仅在卖产品,更是在传递一种洁净、美好的未来生活方式愿景,极大地增强了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情感认同。这种围绕“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理念共鸣,是品牌选择此类高端综合体的深层原因之一。“选择新能源汽车,也许就是在选择一种洁净、美好的未来”——东谷中心的理念道出了关键。
5. 应对激烈竞争的“贴身”战场: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保有量已超千万辆,参与竞争的车企众多。要在近200家车企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传统4S店渠道的覆盖面和效率面临挑战。商场这个“流量入口”成为了品牌曝光、贴近目标人群(尤其是追求科技、时尚的年轻家庭和都市白领)的必争之地。在这里,不同品牌的门店常常比邻而居(如理想、蔚来、小鹏、特斯拉常常在同一商场相遇),消费者可以轻松地进行横向比较,品牌间的竞争更加直接,也倒逼品牌不断提升产品力和服务体验。这既是“贴身肉搏”,也是最高效的“产品曝光”。
多方共赢的未来图景
新能源汽车扎堆商场,绝非偶然。它形成了一个车企、商场、消费者三方共赢的局面:
车企: 获得高曝光、低成本(相对4S店)的展示和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实践直营模式,精准触达目标客户。
商场: 引入了自带流量、形象高端的新业态,丰富了商业生态,提升了整体档次和吸引力,获得了稳定且可观的租金收入,提振了经营效益。
消费者: 购车体验变得更加轻松、便捷和场景化。在休闲购物中就能了解、体验心仪的车辆,结合线上平台完成咨询、预订和后续服务(商超店+线上平台的数字化购车体验),大大降低了传统购车的心理门槛和时间成本。
结语:渠道变革的必然趋势
从特斯拉2013年在北京侨福芳草地设立首家体验中心开始,新能源汽车与商业中心的融合日益深入。这不仅是销售地点的转移,更代表着汽车销售模式在数字化、体验化、轻量化方向的重要变革。传统4S店在售后服务、深度试驾、维修保养等方面依然不可或缺,但商场体验店作为品牌展示、用户触达、线索收集和轻型销售的前沿阵地,其地位已不可撼动。未来,随着消费者习惯的进一步养成和技术的持续发展,这种融合了品牌价值、绿色理念和便捷体验的“商超模式”,只会愈加成熟和普及,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下次你在商场看到那些充满科技感的展厅,不妨走进去感受一下,或许,你正在触碰未来出行的模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