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天了!7月纯电车销量:星愿第一,ModeIY大跌,钛3第22!

纯电销量大地震:星愿登顶,Model Y暴跌,特斯拉跌出神坛!

7月第一周纯电车销量榜彻底洗牌:吉利星愿以8553辆强势夺冠,比亚迪海鸥5495辆稳居亚军,五菱宏光MINIEV跻身前三。 而曾经的霸主特斯拉Model Y销量惨遭“腰斩”,环比暴跌76%,仅售出3546辆,排名跌至第八,Model 3更是滑落至第22名。 小米SU7(4552辆)、小鹏M03(3788辆)等新势力集体逆袭,传统巨头与科技跨界者的攻守之势正在改写。

变天了!7月纯电车销量:星愿第一,ModeIY大跌,钛3第22!-有驾

市场寒冬突袭,销量全面哑火

7月首周,国内纯电车市场遭遇“滑铁卢”。 仅3款车型销量突破5000辆,无一冲过万辆大关,环比跌幅超30%。 淡季叠加补贴退坡(如广东等地停发地方补贴),消费者持币观望情绪浓厚。 连特斯拉这样的头部品牌也未能幸免,Model Y从6月单月4万辆的巅峰暴跌至周销3546辆,Model 3销量仅1450辆,环比近乎“夭折”。

星愿夺冠:8万级小车的逆袭密码

吉利星愿的登顶绝非偶然。 定位8-10万元价格带,主打“高配代步小车”,以405km续航、6安全气囊等越级配置,精准击中三四线城市通勤需求。 2025年前五个月,10万元以下纯电小车销量占比跃升至27.2%,同比激增51%,成为淡季中少有的增长亮点。

星愿的成功还源于吉利对市场的敏锐洞察:抛弃微型车“低质低价”标签,用科技感设计(如贯穿式LED灯组)和智能化配置(支持手机互联)重塑产品形象。 其上市后迅速挤占海鸥、宏光MINIEV的份额,成为该细分市场首个夺冠的新生代车型。

海鸥守擂:27个月百万销量的神话

变天了!7月纯电车销量:星愿第一,ModeIY大跌,钛3第22!-有驾

比亚迪海鸥虽屈居亚军,但仍是现象级产品:仅用27个月达成全球100万辆销量,创A00级纯电车最快纪录。 其核心优势在于比亚迪垂直整合的产业链,e平台3.0降低制造成本,刀片电池保障安全,使海鸥在6万级市场几乎“无对手”。 即便淡季冲击下,周销仍稳定在5000辆以上,成为比亚迪抵御市场波动的“压舱石”。

特斯拉溃败:价格战失灵,欧洲市场分流

Model Y的暴跌暴露了特斯拉的软肋。 为冲抵6月季度末销量压力,特斯拉曾紧急推出保险补贴促销,拉动当周销量冲至1.5万辆,但透支了7月需求。 更关键的是,特斯拉将产能向欧洲倾斜:上半年大众在欧洲纯电销量暴涨89%,而特斯拉为抢占市场,优先保障Model Y对欧出口,导致国内供应量骤减。

此外,品牌光环正在褪色。 小米SU7凭借一年保值率88.91%(远超Model 3的76.04%)和粉丝经济,以4552辆销量反超Model Y;小鹏M03以3788辆紧咬特斯拉,智能化配置(如XNGP 4.0)成为年轻用户新宠。

新势力混战:性价比与技术的生死局

小米SU7跨界杀入前五,印证了“软件定义汽车”的竞争力。 其自建充电生态接入140万根第三方充电桩,覆盖全国2743个区县,解决了用户最焦虑的补能问题。

变天了!7月纯电车销量:星愿第一,ModeIY大跌,钛3第22!-有驾

小鹏M03则靠技术突围:19.58万起售价+702km续航+Orin-X芯片,9分钟订单破万,直接分流Model Y潜客。

而曾经的黑马零跑C10(周销2167辆)、极氪007GT(仅数百辆)则因定位模糊陷入困局。 尤其是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在淡季中集体遇冷,消费者更愿为实用性和性价比买单。

价格战白热化:从拼参数到拼兜底

淡季加剧了价格内卷。 比亚迪海鸥推出“自在版”直面星愿挑战;长城欧拉计划下半年连推两款新车;连传统豪华品牌奥迪也加速国产化,Q6L e-tron定价下探至30万内。

更激烈的竞争体现在服务层面:比亚迪宣布为智能泊车事故兜底,用户因系统故障导致的损失由品牌承担;特斯拉则押注“充电+娱乐”生态,在洛杉矶开设融合超充站、影院、餐厅的复古主题体验中心。

格局重构:谁在闷声发财?

变天了!7月纯电车销量:星愿第一,ModeIY大跌,钛3第22!-有驾

二线品牌中,AION S逆势上涨,以2595辆升至第12名;熊猫微型车暴涨63%(2863辆),靠金融方案降低购车门槛。 而曾经的黑马如方程豹钛3(第22名)、极狐阿尔法T5(数百辆)则因产品迭代慢跌出主流。

外资品牌中,大众在中国“以退为进”:上半年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1.1%(速腾、帕萨特贡献主力),纯电暂缓攻势,转而筹备2026年30款新能源车的反扑。

(注:数据综合自终端销量统计及车企公开报告,覆盖2025年7月1日-7月7日周度表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