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多数有车一族来说,夏天总会带来一个让人纠结的日常难题:自己的爱车,究竟应该停在哪里?
是让它在露天停车场接受烈日的炙烤,还是把它安顿在阴凉但可能潮湿的地下车库?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损耗方式在较量。
一方面是看得见的、迅速的物理和化学损伤,另一方面则是看不见的、缓慢的侵蚀和腐化。
这笔账算起来,远比选择加什么标号的汽油要复杂得多。
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两种停车方式的利弊掰开了、揉碎了,帮大家看清楚,太阳和潮湿,到底哪个对汽车的伤害更大。
我们先来谈谈露天暴晒。
这是一种非常直接、几乎立竿见影的伤害。
当夏季的太阳直射在车身上时,车漆表面的温度可以轻易超过60摄氏度,在深色车上甚至能达到70度以上,这个温度足以让鸡蛋缓慢凝固。
长期在这样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下,对车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车漆。
汽车的车漆并不仅仅是那一层带颜色的漆,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亮光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清漆层。
它的作用是保护下方的色漆,并提供光泽度。
紫外线是高能量射线,它会持续不断地破坏清漆层的分子结构,导致其氧化、分解。
这个过程就像人的皮肤被晒伤一样,只不过汽车不会喊疼。
起初,车漆会失去光泽,变得暗淡,怎么洗车都感觉不亮。
时间再长一些,尤其是在一些漆面本身就比较薄的车型上,就会出现细小的斑点,俗称“老年斑”。
如果车辆的某个部分曾经因为刮蹭而重新做过钣金喷漆,那这个部位在暴晒下的表现会更差。
因为修理厂的喷涂工艺和烘烤温度,通常无法达到原厂生产线上的标准,后喷车漆与钢板的结合力、耐候性都相对较弱。
在金属和腻子层反复的热胀冷缩作用下,漆面就非常容易出现密密麻麻的龟裂纹,看上去就像干涸的河床,这时候再想通过抛光来挽救,已经为时已晚。
其次,受到严重考验的是全车的橡胶和塑料部件。
这些高分子材料天生就害怕高温和紫外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轮胎。
根据专业轮胎制造商提供的数据,轮胎橡胶中的抗老化剂在高温下会加速挥发,紫外线则会直接导致橡胶分子链断裂,让轮胎变得又硬又脆,失去应有的弹性。
一条正常使用的轮胎寿命大约在6到8年,但如果常年经受暴晒,可能四五年下来,胎壁上就会布满细小的裂纹。
这些裂纹意味着轮胎的强度已经大大下降,在高速行驶时,胎内高温高压,爆胎的风险会成倍增加。
除了轮胎,还有遍布车身的各种密封条,比如天窗密封条、车门密封条、后备箱密封条等,它们老化后会导致车辆的密封性下降,下雨时可能漏水,高速行驶时风噪声会变大,关门的声音也会从沉闷厚重变得松散。
车内的环境在暴晒下同样堪忧。
夏日里,进入一台被暴晒过的汽车,方向盘和座椅的温度烫得让人无从下手。
更重要的是,高温会加速内饰塑料件的老化和有害物质的挥发。
中控台、门板等塑料部件在高温下会释放出甲醛、苯等挥发性有机物,形成刺鼻的“毒气室”,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同时,塑料件本身会变脆,可能你只是想调整一下空调出风口,稍一用力,叶片就断了。
仪表台在长期暴晒后也可能出现轻微的变形或者异响。
看完了露天暴晒的种种弊端,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那多花点钱停到地下车库里,不就一了百了了吗?
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地下车库虽然隔绝了阳光和高温,却带来了另一个同样棘手的问题——潮湿。
如果说暴晒是“明火快攻”,那么潮湿就是“水滴石穿”式的慢性伤害。
对车辆伤害最大的,是底盘的锈蚀。
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梅雨季节一来,地下车库的空气湿度常常高达80%以上,墙壁和地面都湿漉漉的。
汽车停在这样的环境里,相当于24小时不间断地被湿气包围。
汽车底盘上有大量的金属部件,比如悬挂系统的各种摆臂、拉杆,副车架,以及最容易生锈的排气管。
这些部件在潮湿空气中会缓慢地氧化生锈。
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车辆在地库停放一夜,第二天早上会发现刹车盘上已经有了一层黄色的锈迹。
虽然这层锈迹在踩几脚刹车后就会被磨掉,但它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告诉你这里的环境有多么潮湿。
相比刹车盘,底盘上其他部位的锈蚀是持续进行的,日积月累,会严重影响到底盘部件的强度和寿命,这是一种安全隐患。
更值得注意的是冷凝水现象。
当你驾驶车辆在外面跑了一圈,发动机和底盘都处于较高温度,此时进入凉爽的地库,温差会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凉的金属表面凝结成水珠。
这种冷凝水比淋雨更可怕,因为它会无孔不入地附着在底盘的各个角落和缝隙里,加速腐蚀过程。
其次,潮湿阴暗的环境是霉菌和细菌的滋生地。
地下车库通常通风不畅,这就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绝佳条件。
汽车的空调系统是重灾区,空调蒸发箱和通风管道内部常年阴暗潮湿,空气中的灰尘、花粉附着在上面,就成了霉菌的培养基。
当你启动空调,一股夹杂着霉味和土腥味的怪风吹出,不仅气味难闻,吸入肺里的还有大量的霉菌孢子,容易引发过敏和呼吸道疾病。
最后,潮湿对车辆的电子系统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现代汽车越来越智能化,车内遍布着各种电子控制单元(ECU)、传感器和复杂的线束。
潮湿的空气会导致这些电子元件的接口、插头出现氧化,形成一层绿色的铜锈,从而导致接触不良。
这种故障往往是间歇性的,时好时坏,比如车窗升降器突然失灵,某个故障灯无缘无故亮起,去维修店检查起来非常麻烦,耗时耗力。
此外,阴暗的地库还是老鼠、蟑螂等小动物的理想栖息地。
它们有时会钻进发动机舱内取暖或做窝,啃咬电线、油管和隔音棉,轻则导致车辆无法启动,重则可能因为线路短路而引发自燃,后果不堪设设想。
综合来看,露天暴晒和地库潮湿,可以说是各有各的坏处,一个是急性伤害,一个是慢性病。
那么到底该如何选择?
这需要根据你所在的地域和具体条件来权衡。
如果你身处气候干燥、日照强烈的北方地区,那么暴晒的危害可能更突出,选择地库会更好。
如果你身处常年湿润多雨的南方,尤其是沿海城市,那么地库的潮湿和锈蚀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个干燥、通风、洁净的私家车库无疑是最佳选择。
如果只能在两者之间取其一,一个相对折中的办法是,如果选择停地库,最好能保证车辆每周至少有一到两次开出去较长时间,让发动机和底盘充分受热,利用行驶中的热量和气流蒸发掉附着的水汽。
如果选择露天停放,尽量寻找有遮挡的阴凉处,并使用质量好的车衣或前挡风玻璃遮阳挡,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阳光直射带来的伤害。
归根结底,汽车作为一件消耗品,无论停在哪里都会有损耗,关键在于我们了解不同环境的利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延缓这个过程,让爱车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