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前两天我去试驾全新问界M7的时候,心里是有点打鼓的。40亿砸进去,真能换来一辆让人“上头”的车?毕竟现在新能源市场卷得飞起,光靠堆配置、喊口号可不行。但一圈开下来,我居然有点“真香”了。这车不光是把钱花在了明面上,有些地方甚至让我觉得,华为和赛力斯这回是真把用户痛点给摸透了。40亿投进去,到底值不值?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
先说外观,第一眼看到全新M7,我就觉得它“支棱起来”了。以前总觉得M7像个低调的“买菜大叔”,现在这新款,线条更流畅,前脸更霸气,尤其是那套“灯厂”级别的矩阵大灯,晚上一亮,走路都快“摇头晃脑”了。风阻系数也优化到了0.298,虽然不是最低,但在中大型SUV里也算顶呱呱了。关键是,这车气场足,停在商场门口,上桌第一个动筷的底气都有了。不过说实话,如果你追求的是那种“车界网红”级别的惊艳,M7可能还是偏稳重了些,不够“出片”。
坐进车里,我第一反应是:这内饰,值回票价了。用料是真的讲究,软包、皮质、木纹饰板,该有的都有,没有一丝“老咕噜棒子”的廉价感。最让我惊喜的是座椅——宽大、柔软,还有通风加热按摩,后排还能放平,直接变“床车”。跑长途的话,家人肯定不会喊累。空间也够大,五口之家出行绰绰有余,七座版本虽然第三排适合短途,但应急完全没问题。 噪音控制也做得不错,高速上风噪胎噪都压得住,属于那种“舒适性配置”拉满的类型。
但真正让我觉得“40亿花得值”的,是它的智能化。华为的鸿蒙座舱上车,简直是降维打击。 语音助手“小艺”反应快、识别准,你说“我有点冷”,它不光调空调,还会问你要不要关窗、调座椅加热。车机流畅度,比很多手机都顺滑。导航、音乐、视频无缝流转,手机一碰就连接,这才是智能该有的样子。L2级辅助驾驶也挺靠谱,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跑高速,轻松不少。说它是“智能天花板”,可能有点夸张,但在同价位里,绝对是第一梯队。
再聊聊动力。全新M7是增程混动,纯电续航有240公里(CLTC),日常通勤基本可以当电车用,油耗自然低。我试驾了一圈,市区百公里油耗才6升出头,哪怕跑长途,综合油耗也就7点几,完全不是“油老虎”。三电技术这块,华为的调校确实有一手,电驱响应快,发动机介入时的震动和噪音也控制得很好。 底盘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调校偏舒适,过减速带很整,不会有松散感。不过你要把它当“驾驶玩具”去劈弯?那还是算了,它走的是稳重大气路线,操控不是强项。
说到这儿,咱们不妨拉两个对手比划比划。第一个是理想L7。这俩经常被放在一起比,都是大五座增程SUV。理想L7空间和舒适性也顶呱呱,奶爸车的定位深入人心。但它的车机系统虽然好用,比起鸿蒙生态的无缝互联,还是差了点意思。而且,理想在智能化上的“天花板”感没那么强,更像是成熟产品,而M7有种“后来者打脸”的势头。 价格上,L7起售价比M7高一丢丢,配置也差不多,性价比上M7稍微占优。
第二个对手是比亚迪唐DM-p。这车主打性能,百公里加速只要4秒多,动力猛得一批,绝对是“驾驶玩具”级别。但代价是油耗偏高,舒适性也为了操控牺牲了一些,底盘偏硬。唐适合追求速度与激情的用户,而M7更照顾全家人的乘坐体验。 再加上唐的智能化系统,虽然DiLink也不错,但和鸿蒙比,生态整合还是弱了点。所以,如果你要的是“全家桶”式的舒适智能,唐可能就有点“劝退”了。
最后说个有意思的事。前段时间有M7老车主抱怨新款降价“跌冒烟了”,气得直“蹦起来”。但你细想,这不正说明华为在快速迭代、技术下放吗?40亿的投入,最终让新老用户都受益,长远看是好事。技术进步本来就会让价格更亲民,天塌了?没那么夸张,顶多是阴了个天。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40亿投进去,换回了什么?我觉得,换回的是一种“值得”的哲学——不是堆料炫技,而是让用户觉得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它可能不是最炫的“车界网红”,也不是最快的“驾驶玩具”,但它足够聪明、足够舒适、足够可靠,能把家庭出行的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位。它不上头,但耐看;不炸裂,但踏实。
这样的全新问界M7,你觉得值吗?如果是你,面对理想L7、比亚迪唐DM-p,还有这辆M7,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