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和增程谁更耐用,电池寿命对比,结果出人意料

咱们身边开车的朋友,特别是开新能源车的朋友,最近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车才买两年,怎么感觉电池越来越不经用了?

手机APP里一看,电池健康度不知不觉就掉到了百分之八十多,心里那个急啊。

可回头看看邻居家的那台车,同样是新能源,跑了快五年了,电池续航感觉没怎么变,依旧特别给力。

这事儿就奇怪了,难道真是买车的时候没看黄历,运气不好?

插混和增程谁更耐用,电池寿命对比,结果出人意料-有驾

其实啊,这背后藏着大学问,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插电混动车和增程车的电池耐用性这点事儿,给您掰扯得明明白白,听完之后您就会发现,真相可能和您想的完全不一样。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先知道,这车上的动力电池,究竟是怎么一天天“变老”的。

其实,电池的衰减主要是两个原因在作祟。

一个叫“循环寿命”,这个好理解,就是电池从完全充满到完全用光,再充满,这么算一次完整的循环。

一块电池出厂时就设定好了大概能经历多少次这样的循环,就像一双鞋,总有穿坏的那一天,你穿得越频繁,它自然坏得越快。

另一个叫“日历寿命”,这个就有意思了,意思是就算您把车停在车库里不开,八年十年过去,电池性能自己也会往下掉。

这就像人会自然变老一样,是个不可逆的过程。

所以说,电池衰-减是必然的,但我们可以想办法让它衰减得慢一点。

平时用车的时候,有四种行为最伤电池,堪称电池“四大杀手”。

第一是经常把电量用到报警甚至自动熄火了才去充电,然后又非得充到百分之百。

这种极端的“饿了撑死、渴了灌死”的操作,对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伤害非常大。

第二是喜欢猛踩油门,体验推背感,或者天天图省事儿,只用快充充电。

这两种情况都会产生巨大的电流,无论是放电还是充电,都像是在用高压水枪冲击电池内部,时间长了肯定受不了。

第三就是极端温度,夏天把车停在太阳底下暴晒,电池温度过高会加速老化;冬天在北方零下二三十度的环境里,电池里的锂离子都快“冻僵”了,活性降低,非常影响寿命。

第四个坏习惯是车子长时间不用,还一直保持满电状态。

很多人觉得这是爱护,其实是伤害,因为满电状态下电池内部电压最高,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更容易劳损。

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咱们再来看插电混动和增程式这两种车,它们电池耐用性的根本区别,其实从娘胎里就决定了。

这区别就在于它们选择了完全不同类型的“电芯”。

您可以把电芯理解为组成大电池包的一个个小单元。

插混和增程谁更耐用,电池寿命对比,结果出人意料-有驾

增程式电动车,像现在市面上很火的理想、问界这些,它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当纯电车开的,发动机只是个“充电宝”,只在电量不足的时候才启动。

所以,它的电池必须得像个马拉松选手,耐力要好,续航要长。

因此,它们普遍选用的是“能量型电芯”。

这种电芯的特点是能量密度高,通俗讲就是“饭量大”,能存更多的电,而且特别耐用,循环寿命非常长。

根据实验室的数据,好的能量型电芯在完整充放电3000次以后,容量还能保持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个表现相当惊人了。

而插电混动车就不一样了,它有发动机可以直接驱动车轮,电池的角色更像一个“助推器”和“回收站”。

比如您需要急加速超车,发动机和电机要一起发力,电池就必须在瞬间提供一股强大的电流;当您踩刹车减速的时候,动能回收系统又会把能量快速地塞回电池里。

这种工作模式,就要求电池必须是“功率型电芯”。

这种电芯的特点是爆发力强,像个百米冲刺的短跑运动员,能在极短时间内承受大电流的进出。

但有得必有失,这种强大的爆发力是以牺牲一部分循环寿命为代价的。

从材料和结构上说,功率型电芯的循环寿命通常要比能量型电芯短百分之二三十。

一个是为了持久,一个是为了爆发,天生的定位就不同。

除了电芯类型,制造电芯的材料也大有讲究。

现在主流的有两种,一种叫磷酸铁锂,另一种叫三元锂。

磷酸铁锂电池的内部结构特别稳定,不容易着火,安全性非常高,而且超级耐用,循环寿命能达到三四千次甚至更高,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就是这种。

它的缺点是能量密度相对低一些,而且特别怕冷,冬天性能会打折扣。

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高,能让车子续航更长,但它结构没那么稳定,安全性相对差一点,循环寿命也短一些,通常在一两千次左右。

现在您看,追求长续航和长寿命的增程车,越来越多地开始使用更安全、更耐用的磷酸铁锂电池。

而一些插混车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塞进更多电量,可能会选择三元锂。

这一来一回,寿命上的差距又被拉开了一些。

插混和增程谁更耐用,电池寿命对比,结果出人意料-有驾

还有一个最直观,也最容易理解的因素,那就是电池包的大小。

您看现在新出的增程车,电池容量普遍都超过了40度电,有些甚至更大。

而插混车为了控制成本和车身重量,电池容量大多在15到30度电之间。

咱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假设您每天上下班开50公里,都用纯电模式。

如果您开的是一台40度电的增程车,充满一次电大概能跑个200公里,差不多三四天才需要充一次电。

但如果您开的是一台20度电的插混车,充满一次电也就跑100公里,基本上每一两天就得充一次。

同样是开10万公里,小电池需要经历的完整充放电循环次数,要远远多于大电池。

就像两个人搬同样多的砖,一个每次搬一小筐,来回跑很多趟;另一个每次搬一大车,几趟就搞定了。

来回跑得多的那个人,肯定累得更快。

真实的数据也表明,在同样的使用强度下,小容量电池的衰减速度要比大容量电池快上百分之三十左右。

最后还有一个大家容易忽略的“隐形杀手”,就是动能回收系统。

这个系统本来是为了省电,但在不同的车上,它的工作方式对电池的影响也不同。

增程车的电池大,回收能量时可以采用一种“细水长流”的策略,当您松开油门,车子会很平顺地减速,回收的电流不大,但过程很温和,对电池冲击小。

而插混车,尤其是在发动机工作的时候,动能回收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为了在短暂的刹车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抢救回一些能量,它的回收强度往往设置得非常大。

您一松油门,会感觉车子被猛地拽了一下,这时候就有一股很强的电流瞬间冲进电池。

这种猛烈的冲击,日积月累下来,对电池也是一种不小的损耗。

当然,说了这么多,也不是说插混车的电池就一定不行,只是从设计原理和硬件基础上看,增程车的大电池在耐用性上确实有先天优势。

不过,作为车主,我们也可以通过良好的用车习惯来延长电池的寿命。

比如,尽量让电量保持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八十这个“黄金区间”内,避免过充过放。

快充和慢充结合使用,比如每用三四次快充,就安排一次完整的慢充,给电池“调理”一下。

注意温度管理,夏天停车尽量找阴凉地方,冬天用车前可以提前预热一下电池。

还有就是定期给电池做个“体检”,三元锂电池最好每个月做一次完整的充放电,让系统重新校准一下电量;磷酸铁锂电池因为特性不同,建议每周都充满一次。

做到这些,无论您开的是哪种车,都能让爱车的“心脏”跳动得更久一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