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人事调整,技术派上位,研产销一体布局

看懂东风汽车密集人事调整,别像听起来那么轻松。毕竟,能把一个国企的人事调动搞得像世界杯换教练、连续剧换主角——这事本身就值得琢磨。最近东风汽车集团的人事变动,如果你以为只是又一个文件下达、领导换岗,那可就太小看这场“排兵布阵”了。其实,新一轮分工布局下,东风集团的新能源棋局正悄然成型,技术派上位,研产销合一的轮廓越发清晰。

先说陈涛。若用一句话介绍,可以形象地比作“内燃机时代的老兵,新能源浪潮的弄潮儿”。这位前研发总院院长助理、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总监,履历已经长得像说明书,技术标签一贴就下不来。凭着“马赫动力MHD混动系统”获奖的手艺,陈涛手握发动机、混动、纯电等多项关键技术。此次升任副院长,看起来像正常晋升,实际上是东风集团对研发岗位的“技术派优先”政策的直接体现。新能源转型,不靠懂业务的技术大拿打前阵,难道还指望会议纪要上的口号自带马力?

东风汽车人事调整,技术派上位,研产销一体布局-有驾

紧跟其后是周锋,这位刚刚担任党委常委和副总经理的新贵,江湖人称“救火队长”。东风日产遇上转型阵痛期,中方“一把手”临危受命,亲自操刀制造基地调整,重新梳理传统燃油和新能生产线,搞定e-POWER关键技术落地不说,还拉起了华为、百度等一票科技公司组“智能朋友圈”,成功让N7新能源战略车型出道即成爆款。如此履历,简直能开一学期的转型经验课。技术派不仅会上手术刀,还是熟练的“止血钳”。

东风近期成立的奕派科技,则直接把技术官员打包进管理层,从原岚图汽车CTO汪俊君到副总经理程军,个个都有深厚技术底子。汪俊君十余年深耕动力系统与智能架构,ESSA+SOA、智能驾驶、动力系统全都信手拈来。程军更是把东风研发总院一批精兵强将拉进新阵地,风神、奕派、纳米三大品牌的研发都由他总揽。你说他们只是技术员?人家其实是导演——统筹资源,指点江山。

东风汽车人事调整,技术派上位,研产销一体布局-有驾

当然,东风的戏法不仅是换人那么简单,本质上是“战略升级”。表面文章,三个字总结:研产销。过去是各管各的,现在变成一条龙,目的就只有一个,把研发、生产、销售能力无缝衔接,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创新效率。8000多项专利、年研发投入占比超过8%,东风的技术储备在自主品牌里稳坐第一梯队。构建“天元智能”体系、打造太极大模型以及诸如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些炫酷概念,不只是PPT好看,背后是技术派拍着胸脯保障。

东风汽车人事调整,技术派上位,研产销一体布局-有驾
东风汽车人事调整,技术派上位,研产销一体布局-有驾

国内外都在抢新能源的“窗口期”。技术派上位是不是万能钥匙?当然未必,但没人会怀疑,在技术路线和商业竞争激烈交杂的节点,玩熟“从创意到量产”的工程师比靠惯例办事的行政人才好使多了。特别是中国车市正在卷智能化、卷新能源、卷品牌向上,留给“看客”和“待岗者”的空间越来越小,留给“动手派”和“实践控”的机会却在加倍。

很多人把企业升级说得很玄乎,其实道理很简单:企业是一辆大巴,过去司机是组织部派来的,现在把会修车的、会找路的、能驾夜路的都请上台,一起研究怎么开得更快更稳。东风汽车的人事重组,既是内部动力的自我调整,也是对市场竞争的精准招呼。而技术派全面执掌,不只是“换岗”这么表面,它背后藏着深思熟虑的战略——研发主导产品、技术驱动品牌,无论新能源高地、还是智能化终点,都有人把方向盘握得更紧。

可能有人会问:这样的人事大换血,就一定能助东风逆势突围?别急,市场从来不会考虑谁“调走”了谁“上任”的戏码。能不能掀起波澜,看的还是实打实的新技术、新产品、有竞争力的成本和用户体验。眼下来看,东风最大底牌,无疑是它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懂行、越来越能落地的这支技术派团队。

至于未来,还会有多少类似的“技术派上位”剧本,会不会从东风蔓延到更多中国车企?或许,我们很快就会见分晓。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逼近拐点的这一刻,谁站C位,谁就有资格决定下一场游戏的规则。

最后,留下一道思考题:“一个技术派领导的企业,目标一定是做最牛的技术,还是还能重新定义行业标准?”留给各位,慢慢想罢。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