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放一拒间,国内重卡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图片由AI生成
新疆木垒县,130辆崭新的新能源重卡在烈日下列队待发。这批纯电动牵引车单次充电40分钟即可续航280公里,每年能为企业降低2/3的运营成本。木垒县顺达运输公司总经理李剑算了一笔账:130辆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30万吨。
与此同时,千里外的山西运城钢厂门口,多辆燃气重卡被拒之门外。厂区新规仅允许新能源车辆进出,燃气重卡被迫更换车头才能作业。
一放一拒间,国内重卡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改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销量达79710辆,同比暴增184.68%,渗透率站稳23%的高位。而燃气重卡销量仅9.15万辆,同比下滑16%,比去年减少1.73万辆。
“下半年LNG价格或震荡,新能源重卡将持续挤压燃气重卡市场,尤其在短途领域替代加速。”隆众资讯天然气分析师孙阳说。
新能源重卡一路“飙涨”
上半年国内经济复苏带动工业生产、消费市场双向活跃,短途接驳、区域配送、大宗物资转运等场景对时效性、灵活性要求突显,公路运输凭借“门到门”覆盖、线路灵活调整等特点,成为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核心纽带。
从结构看,公路货运占整体货物运输量的73.4%,受铁路、水运等低碳运输方式分流影响,公路运输占比较近年略有下降,但在中短途、高附加值货物运输中仍不可替代。而在中短途领域,LNG重卡不仅面临传统柴油重卡的竞争,更有来自新能源重卡的冲击。
第一商用车网数据显示,6月,新能源重卡以18103辆的销量实现环比19.26%的增长,燃气重卡的市场占比却滑落至不足14%。聚焦具体区域来看,上海上半年新能源重卡销量突破1.24万辆,广东达9923辆,像贵州这样的内陆省份也实现了暴涨。“盘州各矿区的砂石运输、遵义的白酒物流、贵阳的快递干线,几乎一夜之间完成电动化切换。”长期在贵州进行货运生意的人士说。
同时,燃气重卡的传统优势区域也在遭遇“蚕食”。河北、山西等四省虽仍占据全国四成销量,但比去年显著萎缩,仅新疆、四川等新兴市场维持增长。其中,解放以2.5万辆销量领跑燃气车市场,一汽、东风等车企的挣扎也折射出行业困境,有更多企业选择强攻新能源赛道。比如,山东重工集团上半年新能源重卡销量飙涨242%至2.4万辆,三一集团6月单月交付2907辆电动重卡,徐工、一汽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幅均超300%。
技术碾平障碍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动能颠覆”与政策、技术和成本不无关系。
2024年《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的通知》明确规定,新能源重卡可获最高14万元补贴,国六柴油车最高11万元,唯独燃气重卡被排除在外。次年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柴油,再度挤压燃气车生存空间。地方政策更如利刃出鞘,山西多地对钢铁、焦化企业下环保通牒,仅允许新能源卡车进厂,直接“斩断”燃气车作业场景。
此外,技术突破碾平电动化障碍。在动力革新方面,山东重工自主开发的电驱桥系统成功降重203公斤,提升续航8%;潍柴燃料电池寿命突破3万小时,氢燃料车型性能领跑全国;宁德时代5分钟全自动换电技术已在郑州—北京800公里干线验证可行性;华为1.44兆瓦超充实现“充电15分钟,续航6小时”,提高了补能效率。
孙阳表示,最核心的原因还是运营成本优势凸显。“电费成本低,尤其在短途物流、港口运输等场景替代速度加快。LNG加注站网络覆盖广,燃气重卡更依赖长途干线物流,但今年上半年公路货运中短途运输占比提升,更适配新能源重卡的应用场景。”
有新疆运输企业测算显示,电动重卡运营成本仅为燃油车的1/3,如果每公里省0.53元油费,年跑18万公里净赚9.5万元,加上14万元国四补贴,车价差两年回本。反观燃气重卡,即便LNG价格稳定在4000元/吨至4300元/吨,油气价差缩至2元内,经济性优势早已不足。
燃气重卡仍有望“收复失地”
展望下半年,LNG价格走势或先降后涨。国内方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企业持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国内天然气产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为LNG生产提供充足原料。不过,下半年进入冬季供暖季后,北方地区天然气需求激增,LNG作为调峰气源需求将显著提升,或对价格形成支撑。孙阳表示,预计下半年LNG价格整体将在3800元/吨至4300元/吨区间震荡运行,冬季供暖季价格或有阶段性冲高,但幅度受限。
“上半年,新能源重卡凭借政策优势与技术进步,销量增速迅猛,对燃气重卡形成强烈冲击。下半年,新能源重卡发展将持续加速。”孙阳预判,“上半年公路货运量增长4%,下半年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工业生产、消费市场活跃度提升,公路货运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电商购物节、基建项目集中施工等因素将刺激短途配送、大宗物资运输需求,这对更适配中短途场景的新能源重卡有利。”
而燃气重卡依赖的长途干线物流市场,虽需求总量增长,但增速或低于整体公路货运市场。且在运力过剩、运价低迷现状未根本改善情况下,物流企业购车意愿谨慎,燃气重卡销量增长将面临较大压力。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LNG产业链在寒冬中仍存星火。克拉克森研究预测,到2030年天然气将占全球能源供应的23%,当前全球有1.4亿吨年产能项目在建,2027年后将集中释放。国内燃气重卡若能在油气价差扩大窗口期凸显经济性,或可收复部分“失地”。
文 | 本报记者 渠沛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