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隐患引发关注

隐藏式车门把手,这玩意儿,最近被工信部盯上了。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这新闻,我脑子里闪过的是:这年头,连车门把手都要管了?

这事儿的起因嘛,大家都知道,现在新能源车遍地开花,为了追求所谓的“科技感”和“美观”,设计师们开始在车门把手上做。

工信部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隐患引发关注-有驾

隐藏式车门把手,应运而生。

这玩意儿平时藏在车身里,要用的时候才会弹出来,乍一看,确实挺酷炫。

但是,问题也来了。

酷炫是酷炫了,安全呢?

工信部这次出手,就是因为发现这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实际使用中,暴露出不少安全隐患。

知道为啥吗?

因为有些厂家为了追求极致的“一体化”设计,把车门把手做得太复杂了。

结构强度不够,万一发生事故,把手断了,那车门就打不开了。

更可怕的是,这玩意儿是电动的,万一断电了呢?

岂不是直接把自己锁死在车里?

这种情况,就好比你精心打扮了一番,准备去参加一个重要约会,结果发现拉链坏了,而且还是在你已经出门的情况下。

尴不尴尬?

还有,有些隐藏式车门把手的识别和操作也太反人类了。

黑不溜秋的,晚上根本看不清在哪儿,紧急情况下,摸半天都找不到。

这种情况,就好比你玩一个密室逃脱游戏,结果发现线索藏得太隐蔽了,根本找不到,时间到了,只能眼睁睁看着游戏结束。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那干脆都用传统的车门把手得了,简单粗暴,安全可靠。

但问题是,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你总不能让汽车设计停留在解放牌卡车的水平吧?

所以,工信部这次出手,不是要扼杀创新,而是要规范创新。

工信部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隐患引发关注-有驾

不是说不能用隐藏式车门把手,而是说,在追求科技感的同时,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这就像是做菜,你不能为了追求摆盘的美观,而忽略了食材的新鲜和营养。

再好看的菜,吃坏了肚子,那也是白搭。

记住:科技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而不是为了炫技而炫技。

那工信部这次要怎么规范呢?

简单来说,就是要在强度、防夹、标志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标准,让车企在设计车门把手的时候,有章可循,有规可守。

比如,要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要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要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

总之,就是要让车门把手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乘员的安全。

这事儿往深了想,其实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在汽车行业,甚至整个科技行业,我们经常会陷入一种“唯技术论”的误区。

我们总是追求最新的技术,最酷炫的设计,却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安全和实用。

这种情况,就好比一个厨师,只会做分子料理,却不会做家常菜。

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老百姓并不买账。

所以说,工信部这次出手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个安全隐患,更是为了提醒整个行业:科技创新,不能脱离实际,不能牺牲安全。

人真的是太难了。

一方面,我们渴望科技带来的便利和美好;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科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但无论如何,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这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再漂亮的房子,也迟早会倒塌。

所以,希望车企们在设计车门把手的时候,能够多一份责任,少一份浮躁。

毕竟,安全才是最大的科技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