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买车绝对算得上是家里的一件大事。
辛辛苦苦攒了几年钱,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结果一进4S店,人就先懵了一半。
销售人员热情洋溢地围上来,嘴里蹦出的那些词儿,什么“风尚版”、“智联版”、“尊享版”、“旗舰版”,听着都挺高级,可仔细一看价格牌,同一款车,从最便宜的到最贵的,差价能有好几万甚至十几万。
这时候,很多人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这不都是同一辆车吗?
怎么价格能差这么多?
这低配、中配、高配到底有什么名堂?
是厂家故意设置的消费陷阱,还是真的一分钱一分货?
这钱到底应该怎么花,才能买得舒心、用得踏实,不当那个“冤大头”呢?
今天,咱们就坐下来,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里面的门道。
咱们先从那个价格最低、看起来最吸引人的低配车型说起,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丐版”。
这个版本的车,在厂家的宣传海报上绝对是主角,用一个极具诱惑力的“XX.X8万元起”的价格,一下子就把你的注意力给抓住了。
它的主要作用,说白了就是个“门面担当”,是用来拉低整个车系的入门门槛,吸引你进店看车的。
就像商场里挂出的“全场5折起”的牌子,那个“起”字才是关键。
当你真的走进店里,指名道姓就要买这个最便宜的版本时,十有八九会遇到销售人员带着一丝歉意的微笑告诉你:“先生/女士,真不巧,您看上的这款是我们的指导版,目前全国都没现车,需要预定,具体等多久也不好说,少则三五个月,多则半年。” 这套路是不是很熟悉?
它的存在,很多时候就是为了衬托其他配置的“性价比”。
就算你运气好,或者铁了心等到了这台低配车,开上路之后可能很快就会发现,省钱的代价是什么。
车内的景象可能让你大失所望,方向盘是硬邦邦的塑料,摸着手感差不说,冬天还冰手;轮毂是黑漆漆的钢制轮圈,外面扣个塑料盖子,显得很廉价;中控台中央可能只有一个小小的收音机,连块像样的屏幕都没有。
这些舒适性配置的缺失还只是其次,更关键的是安全配置上的缩水。
在一些低配车型上,像车身稳定系统(ESP)这种关键时刻能救命的主动安全配置,以及侧气囊、头部气帘这些被动安全配置,都可能被省略掉。
开着这样一辆车,心里总会觉得不太踏实。
有人可能会想,没关系,这些东西我后期自己去汽配城加装。
这个想法虽然美好,但风险很大。
首先,私自改动车辆线路,一旦出现问题,厂家是完全有理由拒绝提供质保的。
其次,外面的改装店技术水平良莠不齐,万一安装不当,轻则影响车辆性能,重则可能引发自燃等严重安全隐患。
所以,除非你的购车预算真的非常紧张,对车辆没有任何舒适性和功能性的要求,单纯就是为了一个能遮风挡雨的代步工具,否则,这个低配车的“坑”,还是尽量避开为好。
聊完了最低的,我们再来看看那个配置拉满、功能最全的顶配车型。
坐进顶配车的驾驶室,那种感觉确实完全不同。
全液晶仪表盘、超大尺寸的中控触摸屏、手感细腻的真皮座椅,还带通风、加热甚至按摩功能,再加上品牌音响、全景天窗、自动泊车、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基本上你能想到的高科技和豪华配置,它都给你配齐了。
开出去不仅自己用着舒服,也确实显得很有面子。
但是,在被这些琳琅满目的功能吸引的同时,我们必须冷静地算一笔经济账。
从一个配置够用的中配车型升级到顶配,价格往往要贵上好几万元。
这笔钱,换来的是什么呢?
可能是一个一年也用不了几次的座椅按摩功能,一个在大多数城市路况下还不如自己开得顺畅的智能驾驶辅助,或者是一个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听出细微差别的昂贵音响。
更现实的问题在于保值率。
汽车作为消耗品,本身就在不断贬值。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显示,车辆上的那些高科技电子配置,是贬值最快的部分。
你当初多花5万元买来的顶配专属功能,在三年后卖二手车的时候,可能只能让你的车价比同款中配车高出不到一万块。
这中间的差价,就相当于为你短暂的享受付出的高昂成本。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对于那些经济条件优越,买车就是为了追求极致体验和享受的消费者来说,顶配是完全合理的选择,毕竟“千金难买我乐意”。
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需要精打细算的普通家庭而言,把这几万块钱省下来,无论是用于家庭开支、孩子的教育,还是作为车辆后续的油费和保养费用,显然是更务实的选择。
排除了两个极端之后,最适合大多数人的选择也就浮出水面了,那就是中配车型。
为什么说中配车是“黄金选择”?
因为它最完美地体现了“恰到好处”的原则。
汽车厂商在设计产品线时,中配车往往是被定位为“销售主力”的,这意味着厂家会在这个版本的车型上投入最多的精力,去平衡成本、功能和售价,力求打造出一款最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因此,你会发现,那些对日常驾驶体验至关重要的核心配置,中配车基本上都配备了。
比如,关系到行车安全的多个安全气囊、车身稳定系统;提升便利性的倒车影像或360度全景影像(这在如今停车越来越难的城市里堪称神器)、无钥匙进入和一键启动;增加舒适性的自动空调、皮质方向盘和座椅等。
这些配置不像顶配的某些功能那样华而不实,而是你每天开车都能用得上,能实实在在提升你用车幸福感的东西。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中配车因为销量最大,所以4S店的现车资源也最充足,颜色和款式的选择更多,你不用像买低配车那样漫长地等待。
同时,在谈价格的时候,由于中配车是销售顾问的主要业绩来源,他们也更愿意在价格上给出一定的优惠来促成交易。
在未来的二手车市场中,中配车由于其均衡的配置和庞大的市场保有量,也成为了最受欢迎、最容易出手、保值率相对最高的版本。
所以,综合来看,选择中配车型,意味着你用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买到了车辆80%以上的核心功能和体验,既保证了日常使用的舒适、安全和便利,又避免了为那些使用频率不高的“溢价”功能买单,无疑是最理智、最经济的选择。
买车这件事,归根结底还是要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不要被销售的话术和复杂的配置单绕进去。
在去4S店之前,不妨先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每天的用车场景是什么?
哪些配置是我开车必须用到的?
哪些是锦上添花?
哪些是可有可无的?
带着这些问题的答案,再去审视那张配置表,你就会发现,选择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