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品牌热衷的“征服自然”故事,公众为什么不再买账?荔枝时评

#美女#

天门山翻车事故背后,汽车营销的“征服自然”故事为何失灵了?

一辆黄色奇瑞汽车侧身撞断护栏,瘫在陡峭的天门山天梯上——这幅画面这两天刷爆了网络。11月12日,奇瑞风云X3L在天门山的极限挑战测试发生意外,车辆下滑撞击护栏,最终以一份凌晨发布的致歉声明收场。

奇怪的是,这次公众并没有为品牌的“勇敢尝试”叫好,反而纷纷质疑:为什么汽车品牌总爱用“征服自然”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失控的营销,危险的表演

这次天门山测试,奇瑞选的是坡度超过70度的天梯。结果车辆开上去没多久就溜下来,右边车身完全损坏,幸好车上的人没有受伤。按照官方说法,原因是“测试装置的安全防护绳固定点卸扣意外脱落”。

但细看整个过程,问题不少:车里坐着工程师和司机,却没请第三方监督,也没穿防护装备。景区工作人员透露,这是奇瑞和景区的活动,平时是不允许的。换句话说,这条给游客走的“天梯”,为了这次营销活动,不对游客开放了。

“征服自然”叙事为何不再奏效?

汽车行业一直有个传统:把车开到极端环境里,用“征服自然”的方式来证明性能。从当年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某某车”,到各种越野车在荒野、沙漠中塑造品牌形象,这套玩法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汽车品牌热衷的“征服自然”故事,公众为什么不再买账?荔枝时评-有驾

但时代变了。

如今,公众更在意的是自然保护,而不是征服。天门山属于世界遗产,山路是给游客使用的,不是让车企用来试车的。有网友说得一针见血:技术再厉害,也不能靠着牺牲安全和破坏环境往上爬。

而且,这种极限测试真的能反映日常用车场景吗?常规设计仅支持25到30度的坡度,而天门山的路面倾斜度远超这一标准。普通消费者一辈子都不会把车开上这样的坡度,这种“表演”已经脱离了用户真实需求。

更高级的营销在哪里?

对比国外品牌的做法:丰田去阿拉斯加测试,全程有公园管理人员监督,数据也被实时监控;特斯拉在盐碱地里做试验,从不直播也不对外宣传。他们专注于产品本身,而不是制造噱头。

好的营销不需要破坏自然。保时捷中国曾因一条走心评论收获32万赞,那句回应年轻人梦想的“那么近又那么远”,反而为冷冰冰的机械赋予了人性的温度。这种有温度的互动,比任何惊险特技都更能打动人心。

回归本质,尊重常识

汽车品牌热衷的“征服自然”故事,公众为什么不再买账?荔枝时评-有驾

奇瑞的致歉声明承认“对潜在风险的预估不足,对细节的把控存在疏漏”。这不仅是奇瑞一家的问题,更是整个行业需要反思的:当营销变成危险的极限运动,当征服自然的叙事不再让人兴奋,汽车品牌该讲什么新故事?

真正的技术实力不需要通过破坏自然来证明,真正的品牌形象也不应该建立在公共资源的牺牲之上。消费者想买的是安全可靠的车,不是能爬70度天梯的杂技演员。

下一次,希望汽车品牌能找到更聪明、更负责任的方式告诉我们:你的车很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