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车主导的年代,“发动机、变速箱与底盘”这三大件直接决定了车辆的品质,消费者也能据此轻松做出评判。
不过有趣的是,进入电动车时代后,从2万到50万价位的车型,尽管价格悬殊极大,却常常给人一种差别不大的印象。
这种印象显然站不住脚,否则价格不会有如此明显的差距。但问题在于,判断这些价格参差不齐的电动车优劣,究竟该以什么为标准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咨询了一些汽车研发人员,他们独到的观点,总算把其中的门道讲明白了。
他们究竟是怎么说的呢?
首先,得看车辆的能耗管理水平怎样
虽说在此之前,只要多装些电池,车辆的续航里程就不会太差,即便电耗表现糟糕也能靠电池容量来弥补。但到了2024年,电耗若是太差,就真的无法遮掩了。
举个例子,某款豪华车标称续航638公里,配备90度电池,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对比之下,极氪007续航688公里,仅需75度电池——两者的差距立刻显现出来。
要是仅仅是续航不同也就罢了,关键是那些能耗低的车辆,整体品质也高出一大截。
比如,极氪007采用全域800V技术降低能耗,这项技术不仅协调了三电系统和电器零部件的电压,还降低了热失控风险,提高了充电效率。
再比如,问界新M7通过降低风阻来优化能耗,因此在电池不变的情况下,将综合续航从1100公里提升到了1300公里。
这还不是全部优势,因为风阻降低后,车辆的设计水平、制造工艺以及性能指标自然也不会差。
所以说,看续航和电池容量真的没用,还是得看能耗管理能力。
但是,能耗具体要达到什么水平才算出色呢?
可以参考行业标杆,ModelY是12.5kWh/100km,体型稍大的ModelS是17.4kWh/100km。
既然大家都以特斯拉为目标,如果能耗比这还差,实在说不过去。
如果车辆整体功耗平平,全域800V、低风阻这些优势一项都不占,那性能也好不到哪里去。
其次,要看车辆的性能配置情况
首先,电机品质很关键,充足的功率和扭矩是所有驾驶乐趣的前提。
由于电动车响应灵敏,对这方面的要求不算高,只要有180kW,驾驶体验就相当出色了!
如果功率比这还低,当然也能正常使用,但想获得好的驾驶体验,确实没什么指望。
再者,车身扭转刚度也很重要,在很多人印象中,扭转刚度只能用来减轻车辆的横摆和侧倾。
简单来说,就算电机性能很强劲,也需要足够高的扭转刚度,才能让其性能充分发挥。
但扭转刚度的重要性不止于此,因为电动车还有电池这个“重要部件”需要保护。
比如把车停在马路牙子上,这种情况很常见,这就必须有足够的扭转刚度来保证底盘不变形,否则电池受损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因此,别觉得扭转刚度比大多数燃油车高就足够了,对于电动车来说,这远远不够,没有36000N·m/deg,就别想蒙混过关。
最后,底盘品质也很关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问题不像电机和扭转刚度那么突出。
毕竟,像空气悬架和CDC等豪华配置几乎已经普及。就算差点,也会配备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结构。
但如果连这些都没有,那就实在说不过去了,驾驶体验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最后,要看车辆的智能化表现
毕竟,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竞争聚焦于智能化,评判一辆车的好坏,不看这个还看什么呢?
那么,智能化表现如何,主要看两个方面。
第一是智能座舱,硬件是基础,从目前情况来看,至少要有8295或8155芯片,以保证长期使用不卡顿,毕竟一辆车可能要开10年。
同时,软件更为关键,要看功能是否完备,交互是否便捷,不过随着数码厂商进入汽车行业,系统的隐私性、语音助手表现以及跨端互联能力,也成了重要考量因素。
还有后续的系统维护,有些车发布半年都没有OTA升级,这种车千万别买。
此外,车机与手机的跨端互联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有这方面需求,也要好好考虑。
第二是智能驾驶,而且必须是高阶智能驾驶。
别觉得目前高阶智能驾驶只是豪华车的专属,就认为这个要求不合理。
说白了,现在的高阶智能驾驶,实际体验也就那样,和未来的完全自动驾驶没法比。
关键还不是体验的问题,主要是像宝骏悦也这样10万级的车型,早就配备了高阶智能驾驶,可见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
而且,也不要低估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下放的速度。很快特斯拉FSD就要推出,现在的L2高阶智能驾驶很快就会贬值——结果只能是下放普及。
毕竟,新势力造车就讲究一个快,最近就有车主说刚提车三个月,车子就落伍了。
按照这个速度,没有高阶智能驾驶,今年或许还能接受,但想想明年的情况,真的会让人着急。
总的来说,和燃油车显而易见的“三大件”相比,电动车虽然看似简单,但关键指标并不少,而且这些指标往往不那么显眼。
比如能耗、扭转刚度,很少有人会关注,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选错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