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把中企控股的芯片巨头攥到手里,自家盟友的汽车工厂就要停摆?荷兰最近这波操作简直把“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演到了极致,明明想跟着美国拿捏中国半导体产业,咋反倒把欧洲汽车业逼到了绝境?这背后藏着的产业链博弈,可比表面看着精彩百倍。
这事得从那家被盯上的公司慢慢说。被荷兰强行接管的安世半导体,看着带点欧洲血统,实际早就是中国企业的“核心资产”——2019年时,闻泰科技花了足足330多亿真金白银才将它收入麾下,现在持股比例高达98.23%,从法律层面看合规得挑不出半点儿毛病。千万别觉得这是家普通公司,它可是功率芯片领域实打实的“隐形巨头”,手里握着超1.5万种产品料号,90%的产品都符合最严苛的车规级标准,全球超2.5万家客户里,宝马、大众这类顶级车企全在列,每辆新能源车要用上的安世芯片,数量都能达到上千颗。更关键的是,这家公司八成产能全扎根在中国,东莞的封测工厂撑起了七成芯片的生产任务,中国市场贡献的营收,眼看就要摸到总营收的一半。
荷兰这边的操作,那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9月底先是紧急出台部长令,冻结安世在全球30个分支机构的资产和知识产权,紧接着就火速罢免了中国老板张学政的职务,派外人担任董事并手握“决定性投票权”,把闻泰科技持有的股份几乎全交给第三方托管。理由说得冠冕堂皇,张口闭口都是“国家安全”,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根本是美国在背后逼的——法院公开文件里都能看到,美方早就向荷兰施压,要求撤换中国籍首席执行官,还放话不换就把安世列入“实体清单”。要知道安世这几年在荷兰的表现可不差,2024年营收达到147亿,光给荷兰缴纳的所得税就有1.3亿欧元,还雇了上千名当地员工,去年荷兰政府明明还批准过它收购本地企业,这波操作简直把“契约精神”狠狠踩在了脚下。
荷兰怕是做梦都没料到,制裁的刀子最先捅到了自家盟友身上。中国这边的反应那叫一个迅速果断,直接叫停安世半导体中国产能的出口,这下欧洲车企彻底慌了神。要知道安世的功率芯片,就是汽车电气系统里的“钢筋水泥”,从动力控制到安全防护,每一个关键环节都离不了,而大众、宝马这些欧洲车企,本来就面临芯片短缺的难题,库存撑死了也就六周的量。有从事汽车供应链的业内人士吐槽:“现在安世的决策层全乱了套,订单对接都找不到能拍板的人,再断供几周,欧洲的汽车生产线就得全线停摆,到时候的损失根本算不过来”。更讽刺的是,荷兰一边靠着阿斯麦公司的光刻机,盼着从中国市场赚大钱,一边又跟着美国瞎折腾,如今可好,光刻机的生意没稳住,倒先把欧洲汽车业的饭碗砸出了个大窟窿。
网友们的评论更是一针见血,句句戳中要害。有人直接戳破事件本质:“人家花大价钱买的公司,经营好了就上门去抢,说什么威胁安全?安世做的都是基础器件,又不是尖端芯片,这根本就是明抢!”还有人看得更透彻:“荷兰就是被美国拿捏住了,为了讨好美国,连自己国家的核心利益都不管了,难道忘了阿斯麦的供应链,也离不开全球合作吗?”更有网友点出了关键问题:“这事儿反倒给我们提了个醒,核心技术靠买是靠不住的,只有自己手里握有真东西,才不会被别人随意拿捏。”
说到底,荷兰这波糊涂操作,给全世界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在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链早就像一张紧密交织的网,任何单边打压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蠢事。你以为制裁的是别人,到头来卡住的却是自己人的脖子;你以为能靠政治手段抢来短期利益,最终丢的却是长期的商业信誉和发展机遇。安世半导体的风波还没结束,但已经足够说明一个道理:搞阵营对立没有任何赢家,尊重商业规则、坚持互利共赢,才是唯一的出路。毕竟在产业链的棋局里,从来没有只赢不输的单边制裁,只有一损俱损的连锁反应,谁要是想逆势而为,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