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销量创新高稳住价格,财报揭开车企价格战背后的真相

夜深了,办公室照例没几盏灯还亮着。窗外的城市伏在黑夜里喘气,人声稀薄,只有电脑屏幕上一串串财报数字像尸检报告那样寂静又有力。比亚迪214.04万辆,上汽集团205.3万辆,吉利140.9万辆……表格里杀气腾腾、冷冷清清,仿佛每个企业都刚被推上法医台,等着解剖。

假如你是其中负责人。对着自动跳出的同比增长百分比,你会激动吗?会沮丧吗?或者只是把眼镜往鼻梁再推推,思考哪个数据最值得警觉。你愿意拿自己的利润曲线去和隔壁那位拼个你死我活吗?还是琢磨如何稳住单车售价,守住一点净利润的体面?反正,无论是哪一种心态,对企业来说,数字从来都是比车轮还真实的动力。

由于不做情绪化评价,数据摆在这儿,先请诸位不带主观色彩地看。比亚迪汽车2025年上半年销量214.04万辆,同比增长33.04%;营业收入3025.06亿元,同比增长32.49%;净利润155.1亿元,同比增长13.79%。值得玩味的是,销量与营业收入增长率相差仅0.55%——单车售价并未虚晃,几乎不动,保持稳定。对照其它车企的数据,你会发现一些勃然大怒的现实。

同一张表里的吉利销量140.9万辆,营业收入1503亿元,净利润92.9亿元却同比下降14%。而广汽销量75.53万辆,净利润直接负数,-25.38亿元,同比下降267.39%。其他几家,或是轻微增长,或是如同磕了安眠药一般沉寂。小鹏、零跑之类新势力,亏亏亏,再亏一点,没什么好遮掩的,只是亏得花样更多点罢了。

比亚迪的研发投入30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3%,全国纳税271亿元。如果你还能保持冷静而不产生膝盖自动下跪的反射,那至少可以承认,这种投入和回报的同步节奏,已然站在了国产车企的小高地上;毕竟,你很难在其他行业找到如此生猛而理性的“钱花得起,钱赚得回”案例——12万研发人员,全年预计投入600亿,除了华为,你还能想到谁?

这些数据就像在法庭上摆出的铁证,比艳丽的广告词更接近真相。比亚迪没有打价格战,反而越打越强,净利润每年稳稳抬头,销售均价不掉肉,出口突破47万辆,海外售价高,利润肥得想让人羡慕嫉妒恨。其余几家,有的拼销量,有的拼营业额,净利润却像是冰箱里的温度计,只看见数字在往下走。

在这里,冷静说一句:打价格战的赢家,从来不是出价最低的那个,而是能把自己的价格稳定住,利润还能往上走的。价格战常常是外部看的最热闹,内部却是最煎熬。你降,我又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亏本赚吆喝,用烧钱的方式把牌局留给了最后有研发、技术和产品做底的玩家。很遗憾,这种游戏,往往最后剩下的不多。

只有在“价格战”里稳住节奏,研发投入又猛涨,出口能进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穿越周期。而比亚迪,数据说了,无需我多嘴,的确做到了。还记得那句讽刺,“明明自己亏了还骂别人玩内卷”,多少行业里的惯用伎俩,汽车圈也未能幸免。这种伎俩像法医头上的发夹,少了它不影响专业,但加上去总能提醒人职业中总有点点黑色幽默。

有时候想,企业都是大号玩家,讲求求生欲和技术含量。“价格战”是速食面,有些企业吃得越快,胃胀得越厉害;技术投入是老火汤,慢慢熬着,时间见证味道。比亚迪显然选择了后者,耐心地烧钱烧力气,从销售、出口、技术到服务,逐条夯实。这种策略,外人没时间笑,只有同行干着急。

比亚迪销量创新高稳住价格,财报揭开车企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有驾
比亚迪销量创新高稳住价格,财报揭开车企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有驾
比亚迪销量创新高稳住价格,财报揭开车企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有驾
比亚迪销量创新高稳住价格,财报揭开车企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有驾
比亚迪销量创新高稳住价格,财报揭开车企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有驾
比亚迪销量创新高稳住价格,财报揭开车企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有驾
比亚迪销量创新高稳住价格,财报揭开车企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有驾
比亚迪销量创新高稳住价格,财报揭开车企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有驾
比亚迪销量创新高稳住价格,财报揭开车企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有驾
比亚迪销量创新高稳住价格,财报揭开车企价格战背后的真相-有驾

当然,数据是铁板钉钉的,现实却有一丝滑稽。中国汽车行业的这一轮残酷生存赛,说起来像一部悬疑片,每个玩家都在赌命。比亚迪这种打法,确实能让我们稍稍安心——万一哪天走到全球桌面,至少有一家撑得住不掉价,不靠卖白菜的心态去和国际大厂叫板。好吧,这话听起来有些自恋,但谁不希望有这样的同胞?

每逢发布财报,总能听见数据背后的叹息与小声抱怨。“价格战打不过,只有亏钱买热度”;“今天巨亏,明天加研发预算,也不知哪天能翻盘”。这其实就是中国制造业的一种缩影:拼,抢,赌,有人成为赢家,有人永久卧底榜单底层。但这里边的分野未必靠“谁家销量最大”,而是谁家能用数据证明自己,真凭实据,输赢分明。做企业像做法医,没有证据就别下结论,有证据了,还需冷静对待。

所以给比亚迪,“赢家”帽子一点不冤枉,它的高质量增长与稳住售价、暴增出口和研发,可以算是汽车圈公认的自律勇者。奇瑞虽财报未出,也能凭出口势头推测成绩不会太差。至于新势力与老字号,数据前面请自行端正坐姿,别老想着拿情怀或热搜去遮盖亏损。这场复盘,不靠讲故事,靠看“钱流向哪里”。

不过,事情远远没那么简单。这轮价格战终局谁是最后受益者?中国制造如何突破盈利与技术双重困局?未来“高质量增长”真的能抵抗大家伙一窝蜂地拼销售吗?这些问题,都还待下一季数据揭晓。谁知道呢,也许下个上半年有新的“赢家”出现——当然,前提是你得活下来,得有本钱拼研发。

法医台上每一具标本都值得尊重,但只有真凭实据与冷静剖析,才能让赢家站出来。你怎么看这场价格战?你更期待哪个车企的下一个逆转?数据翻新的速度,远远快过人心转弯的速度。这一局,谁是真正的幸存者,你心里有答案了吗?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