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的2025:从“销冠”滑落,李想的豪言还能实现吗?
还记得两年前李想那句“做到内地市场所有豪华品牌销量第一”的豪言壮语吗?当时他给理想汽车定下了年交付160万辆的目标。如今2025年已近尾声,理想汽车却在这个秋天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最新数据显示,理想已将第二季度交付预期从12.3万-12.8万辆下调至约10.8万辆。这一调整背后,是理想汽车前4个月仅交付12.68万辆的现实,仅完成其全年70万辆目标的18%。曾经连续两年稳坐造车新势力“销冠”的理想,今年前4个月已被零跑和小鹏超越,跌落至第三位。
产品策略的摇摆与挑战
理想汽车的产品策略一直颇具争议。回想2023年初,理想L7和L8推出Air入门车型,售价降低2万元,却取消了空气悬架,并将电池从宁德时代换成了蜂巢能源和欣旺达。这一决策立刻引发了消费者质疑——很多人愿意为宁德时代的电池多花2万元,却不接受为省2万元而改用二线电池品牌。
更让老车主寒心的是今年5月的“背刺”事件。理想汽车副总裁2月底才明确表示“理想L系列不会推出2025款”,仅对现款进行智能驾驶硬件升级。然而短短两个多月后,理想就高调发布了“智能焕新版”车型,对电池、悬架系统进行全面升级。这一操作导致3-4月购车的用户集体抗议,许多车主表示购车时销售曾明确承诺“短期内不会有重大升级”。
组织调整与海外拓展
面对增长压力,理想汽车正在进行一系列深度调整。公司内部推行“战区制”,将原本26个战区合并成东、西、南、北、中五大战区。同时,理想汽车也坦言,第二季度交付预期的调整体现了“公司为长远发展而升级销售体系所带来的短暂影响”。
在海外市场,理想汽车已在中亚、亚太市场取得阶段性进展,并计划进一步加大对拉美、中东及欧洲市场的资源投入。2025年被理想定为“海外业务正式启动元年”,这或许是理想寻找新增长点的重要一步。
前景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面临短期挫折,理想汽车仍有其优势。公司计划在理想i8上市前完成组织升级工作,以更好的组织能力迎接新的产品周期。首款纯电SUV理想i8计划今年7月上市,目前已开始工厂试生产,今年还会发布第二款纯电SUV理想i6。
回顾理想汽车的发展历程,从2019年首款车型理想ONE上市至今,这家企业一直在质疑声中成长。李想曾在内部信中强调:“降低销量的预期和欲望,回归健康的增长。聚焦用户而非竞争,聚焦价值而非欲望。” 这种战略思考,或许正是理想汽车穿越眼下迷雾的关键。
随着新能源车市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理想汽车能否在2025年下半年迎头赶上,不仅关系到年度目标的实现,更决定着它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住一线阵营的位置。李想的豪言壮语能否成真,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