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碰撞测试澄清无心之举,乘龙卡车启动法律维权反击

2025年7月29日,理想汽车在其i8新车发布会上,一段令人瞠目结舌的碰撞测试视频瞬间引爆了整个汽车圈:一辆理想i8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与一辆8吨重的乘龙卡车进行正面对撞,结果是卡车车轮腾空而起,驾驶室与货箱之间出现触目惊心的裂缝,车头几乎压在了理想i8的前挡风玻璃上。这场本应是理想汽车展示其极致安全性能的“高光时刻”,却意外地将国内知名物流品牌乘龙卡车卷入了一场关于产品质量的舆论漩涡。这出从“撞飞卡车”到“无心之举”的戏剧性反转,不仅揭示了汽车安全测试标准存在的模糊地带、第三方检测机构公信力面临的严峻挑战,更深层地暴露了新旧势力在市场竞争中如何定义“公平”与“透明”的行业结构性问题。
理想汽车股价走势图(2025年8月2日)

理想汽车方面迅速回应,声称此次测试旨在模拟用户真实交通会车场景,验证i8的被动安全性能,并强调测试全权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汽研进行,试验场地、设备及测试卡车均由检测机构提供,理想汽车未做任何指定。他们宣称i8在两次撞击后,A、B、C柱及门梁均无变形,9个气囊全部打开,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充分展现了其在安全设计上的努力。然而,乘龙卡车对此测试结果的真实性提出了强烈质疑,于7月31日晚发布声明,指责理想汽车未经授权使用并扭曲传播其卡车碰撞测试视频,已构成严重侵权,并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乘龙卡车直指理想汽车未公开测试车辆状况(如是否改装、减配)和场景环境(测试场地、车速、驾驶状态),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特定设计非常规测试场景”,发布与公众认知偏差巨大的视频。随后,理想汽车在8月3日晚将此解释为“无心之举”,并澄清与乘龙卡车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同日晚,作为测试方的中国汽研也发布声明函,称该测试项目仅验证理想i8车辆安全性,并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并倡议行业、媒体和公众平台客观理性,共同维护行业生态。这一系列声明与反驳,非但未能平息争议,反而将汽车安全测试的复杂性、行业公信力的脆弱性以及市场竞争的伦理边界推向了风口浪尖。

当前中国汽车安全测试体系,尽管C-NCAP等标准不断更新,并逐步引入AEB(自动紧急制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但其主要关注点仍停留在乘用车对乘用车或乘用车对固定壁障的碰撞测试。对于此次理想汽车进行的“车对车”非标准测试,行业内缺乏统一、明确的规范和透明度要求。这种“政策空档”为车企提供了巨大的操作空间,允许其自定义测试条件,例如调整碰撞速度、角度,甚至选择特定对比车辆,以制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安全秀”。这种营销驱动的“极端测试”模式,不仅损害了测试本身的科学严谨性,更在无形中侵蚀了消费者对汽车安全评估的信任。历史并非没有教训,此前不乏车企利用“极端测试”进行营销,最终却因测试条件不透明或有失偏颇而引发信任危机的案例。当安全测试沦为营销工具,其公信力便荡然无存。
重卡与汽车碰撞测试事故现场

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独立性和公信力在此次事件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中国汽研作为国家级权威机构,其“符合标准但非强制性”的回应,以及其作为“付费服务方”的角色,使得公众对其测试结果的绝对中立性产生了合理怀疑。当检测机构同时服务于车企的商业需求时,其测试方案设计是否会无形中偏向“戏剧性结果”以满足营销目的?这种“既是裁判员又是服务员”的角色冲突,模糊了其作为“裁判员”的界限,严重影响了整个汽车行业技术评估体系的健康发展。消费者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提供客观、公正、可复现测试结果的独立第三方,而非一个可能被商业利益左右的“表演者”。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场“碰撞门”事件折射出汽车新旧势力在市场竞争中的结构性矛盾。以理想汽车为代表的新势力车企,擅长通过高调、甚至带有争议的营销手段迅速抢占市场关注和流量,以期在短时间内建立品牌认知和市场份额。而以乘龙卡车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则更依赖于长期积累的品牌声誉、技术沉淀和既有的行业规范。当新势力通过“撞飞卡车”这种极端方式挑战传统认知和行业底线时,传统车企的反击,既是维护自身权益,也是对行业竞争边界的重新定义。如何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立一套更为公平、透明的竞争规则,避免恶性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是所有参与者必须深思的问题。安全,作为汽车产品的核心价值,绝不应沦为营销的工具,更应是整个汽车行业共同守护的底线。

汽车安全测试必须回归其科学与严谨的本质,而非沦为一场场营销表演。行业亟需建立统一的非标准测试透明化公约,强制要求车企公开所有测试参数、测试车辆状态及对比基线,确保测试过程的可追溯性和结果的可复现性。第三方检测机构必须强化其独立性,建立更严格的利益回避机制,避免商业利益对测试结果的干扰。只有当每一场碰撞测试都能经得起放大镜下的审视,消费者方能重拾对汽车安全的信任,中国汽车产业才能真正实现从“量”到“质”的高质量发展。毕竟,安全是关乎生命的庄严承诺,而非单方“理想”的营销噱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