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发完那条朋友圈——买车还能靠情怀?——就一朋友回我说:你这说得太实际了,别忽悠,越野还是看性能。我心里一紧,想想也对。多年前应朋友来说,刚买了辆老路虎,那阵子全靠颜值炸街,越野性能反而变成锦上添花。这次新款LC2501958版搞情怀营销,倒是让我摸到点门道。
我在店里试车,那天上午天挺阴的。坐进车里,第一感觉——车确实重,推门的感觉就像背了块砖。老板在旁边打趣:你到越野车店就像回家,心里觉得踏实。我笑笑,心里在怀疑:这情怀还能挡得住技术的进步么?问了个简单问题:这车硬件是全新还是复刻?销售直接飘一句:当然是复刻,经典那么好。但我心里其实知道,硬件未必是真的1958年那会的材质,只是包装上做个新旧混搭。
这车用的2.4T混动系统,我体感过后认为,似乎比我去年在路虎那次踩油门还要有劲。这套发动机+电机组合,650牛・米扭矩样本少,估算也就630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比我预期还要猛。你知道的,越野时那点扭矩最重要了,车要扯着出来。可是世纪之大问题也来了,我猜测——这混动系统是不是给原车的硬派标杆加料的?我没细想过,要不要说,还是觉得有点欺骗感。
比起平行进口的LC300,落地差不多要60万,轻轻松松,比这新款贵个10万左右,配置差别那叫一个大。LC300的三把锁,越野那些技术参数,基本上专业越野人都懂:车架更扎实,悬挂更高。LC250的硬核扭矩放在车子上,就像穿新鞋子,外表硬朗,但实际性能能跑多远?我问了一位认真越野的朋友,他说:这个扭矩,开起坑爹坡都没问题,但你别指望它在沙丘中跑得快。我琢磨:这不就跟个老派硬汉靠套路骗情怀似的?结果反倒陷入辨不清真伪的迷雾中。
说到配置,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车内用料一般,8英寸中控边框能放下航母,操作还挺卡。无线充电5W,充手机不如晒晒太阳给得快。座椅用的织物,不是皮,骂声一片:廉价、随意?我知道,好多越野圈的老炮都在关心:这车底盘空间能涉水多深?毕竟这个电池藏在后座下面,减少了涉水深度。可我心想:到底电池是省空间还是让涉水变难?这问题不也挺难回答。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位车主的实际体验:带狗自驾视频里,狗毛粘上去用手一拍就掉,真皮座椅几个月就看不出差别。它有什么用?我算了算,整个SUV的油耗城市约9.8L/100km(估算),比家里那辆V6油耗又省了一半(样本少,有偏差)。当初考虑买SUV,大部分其实还是出于颜值和情怀。但实际用车中,那点润色的情怀是不是在性能面前变得可有可无?
我问自己:这车到底是给谁买的?一方面,老炮们一直觉得硬派越野车就该是硬汉范,不能靠电,要靠钢板和铁轮子。另一方面,这车的复古圆灯配上那块情怀牌,就像戴了个老式金戒指,希望你看得出自己在怀念过去。而转过头再想,难道丰田就是在做情怀+混动的双簧?我觉得这一招真狠:用经典打造打动心底的那部分,同时又引入新科技制造话题。
我还在想——这车最吸引我的是个细节。无聊时翻相册,发现有位老司机图贴,是他在沙丘上踩泥后,车身上挂了些沙子,看到他旁边还放着个滑板,讲:在沙漠里搁了几天,感觉像回到童年。这句话让我觉得这车,除了情怀,底下还藏着一股有故事的温度。但这也让我犹豫:这样拉长的故事线是否真的能撑出信仰?还是只是一场情怀秀战?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你是不是觉得,硬派越野不应是情怀车?但它用复古灯+柔和显色来吸引,难道没有一种看起来很硬实际上很温柔的策略?我尝试多分析两遍,发现像是产品设计师把硬汉包装成情怀角色,然后在散工的一边吆喝:硬汉就该这样。可是买的人,真有人会因为那扇圆灯,愿意掏出60万?我有点拿不准。
留一句话:这车的真实价值到底在哪里?是硬核越野性能?还是那点情怀标配?还是那股用情感 slaughter 的谋略?其实我心里明明知道,车这个东西,不过是个能落地的梦想。你觉得呢?那一块车门上的刻字还说着,经典,永不褪色。但问题是——在这个螺旋上升、技术早已不再是唯一硬件的时代,老一套的情怀还能完璧归赵,还是会变成吸引眼球的旧戏?这,我得继续琢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