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全新C11:朱江明打响「解放战争」落下的第一颗重子

头图来源 | 零跑官方

作者 | 苏鹏

4年前零跑C11月销在3000辆徘徊,险些夭折。

到现今月销稳定在万辆,成为除特斯拉Model Y外,新能源中型SUV四年热销唯二的经典车型。

C11是零跑逆袭的缩影,也是幕后推手。

最新数据显示,零跑6月交付新车4.8万辆,同比增长超138%,上半年累计交付22.1万辆新车,连续四个月位居新势力领先位置。C11以单月交付超1.4万辆的成绩,将零跑推向神坛。

从生涯轨迹来看,这家与蔚小理、哪吒、威马同期进入市场的新势力车企,稳定得像是一个异类。

他身上没有蔚小理那种深陷滑铁卢而后生的悲壮剧情,也不似哪吒、威马一般,只在市场拥有短暂高光。

造车以来,零跑有意让自己离ICU越来越远。最终在一波又一波的淘汰赛中,零跑不仅活了下来,还成为造车新势力销冠。

谈及零跑的成功方法论,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只觉得,“我们基本功做得比较扎实。”

零跑注重核心技术的自研发,包括电驱、电池和智驾系统,这些构成了零跑与其他新势力的根本区别。

并且零跑还试图用“全域自研”策略将零部件主导权收拢在尽可能多的手中,目前零部件自研比例高达60%。

以上两者构成了零跑成功的底层逻辑。

“我们可以给旗下车型立马换上辅助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高压碳化硅平台这些最先进的配置,同时还能做到成本可控,配置加量不加价。”朱江明说,这让零跑产品能在市场具备足够竞争力。

市场竞争是产品间的动态博弈,是幕后主机厂技术厚度与体系力的比拼。消费端始终愿意为那些更有性价比、搭载更先进技术的产品奉上鲜花与掌声。

7月10日,零跑C11正式开启预售,在产品端,其代表了零跑最新的技术成色:自研800V高压SIC四合一电驱,百公里加速最快6.1秒,媲美Model Y后轮驱动版5.9s的性能表现,同时可深度学习用户驾驶习惯;

拥有28个智能感知硬件与高通8650芯片组合,可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通勤领航辅助、泊车辅助等27项辅助驾驶功能;

并搭载端到端大模型辅助驾驶,将感知、预测、规划等独立的模块整合,简化系统架构,减少了传递损失的同时,并可在未来升级到“车位到车位”的辅助驾驶功能。

纯电版本CLTC续航为640km,标配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快充平台,30%-80% SOC最快充电时间仅需18分钟,百公里电耗低至14.4kWh;

增程版本采用1.5L增程动力系统,CLTC纯电续航300km,配合47L油箱容积,CLTC综合续航达1220km。

此外,还有零跑最新自研的AR-HUD。“它的亮度、清晰度这些我觉得比现阶段友商都要好。”零跑高级副总裁曹力说。

而朱江明更是进一步表示,“AR-HUD的清晰度可以在车上放电影。”

当然,这款产品的定价也代表了零跑全域自研的最新成果:纯电版本14.98万-16.58万;增程版14.98万-15.98万。

把一辆拥有激光雷达、续航640公里(纯电)/1220km(增程)、搭载大模型辅助驾驶的中级SUV的价格拉到15万级别,零跑“价格屠夫”的形象依然可怖。

曹力用一组数字直观地体现了零跑的成本控制能力:如果竞品它能够做到跟零跑同样的成本效率,同样的研发的效率的话,那最低它的成本要再加2万块钱。

“而现实当中跟C11同样的配置和车型的价位,应该在20万到25万左右。”

零跑希望在今年实现全年盈利。尽管零跑目前已经是新势力销冠,但朱江明依然对行业保持着警惕。

“零跑如果不能够快速增加销量,拥有更强的盈利能力,让市占率变高,那就很危险。”朱江明将这一阶段视为“解放战争”。

而新款零跑C11,则是朱江明面对“解放战争”落下的第一颗重子。

以下为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朱江明、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 曹力接受未来汽车Daily在内的媒体问答实录(有删改):

“现实中跟C11同样配置的车型价位,应该在20万到25万左右”

Q:从订单层面上,C11的纯电和增程的占比大概是多少?

曹力:预售期的占比C11纯电是80%,增程是20%。因为随着纯电续航不断提升(零跑C11标配640公里续航),大家觉得纯电已经够用。

Q:C11入门款跟旗舰款的价格差仅为1.5万,纯电版的价格差是1万。这背后的一个定价逻辑是什么?

曹力:零跑的定价逻辑是成本定价。零跑C11低配与高配的价值差超过3万元,但价格并没有差这么多。

我们以成本推算回来,我们应该拿多少的毛利,把最大的让利给到用户,这是我们定价的逻辑。

Q:零跑自研的HUD有没有一些技术亮点?

曹力:除了尺寸以外,零跑HUD的亮度、清晰度这些我觉得比现阶段友商都要好。

朱江明:零跑HUD的亮度至少要比别家车企(的产品)亮40%以上,甚至可以用HUD放电影。

Q:能否介绍一下零跑C11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智能座舱体验升级背后的研发思路?

曹力:车企的高阶智驾大部分还是在高速上使用比较成熟。但零跑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差,功能很好。

C11点对点通勤,包括后续城区的智驾上来之后,我们有信心说我们做到了第一梯队。

朱江明:零跑在智驾的优势,是我们整体的解决方案整合能力,以及硬件整合能力。

零跑也做过智驾的芯片凌芯01AI的芯片,也做过摄像头,也做过雷达,整体说,从解决方案到硬件到软件再到控制室到云平台。零跑的技术是最全面的。

Q:其他车企用零跑相同的配置技术,打造一辆C11出来,那这款车他们需要卖到多少钱不亏本?

曹力: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零跑65%的成本是自研,这65%如果外采供应商的话,起码是15%的毛利,那你65%乘15%,就是10%。那这10%就是你要硬性加上去的成本。

如果竞品它能够做到跟零跑同样的成本效率,同样的研发的效率的话,那最低它的成本要再加2万块钱。

现实当中跟C11同样配置的车型价位,应该在20万到25万左右。

Q:新款零跑C11为什么把副驾驶屏幕取消了?

曹力:通过数据来看,C11副驾屏的操作次数占比不是特别高,所以新款C11就取消了副驾驶屏,但增加了HUD。

至于说将来的车型副驾屏要不要加回去,我觉得要看整体的发展趋势和用户的需求。

从长征到解放战争

Q:零跑现在是新势力销冠,你看重销冠头衔吗?

朱江明:我觉得都是暂时的。

做过销冠的(车企)有很多,甚至很多现在都消失了,包括威马、哪吒。蔚小理都做过销冠,今天轮到零跑也没什么,因为这是暂时的状态。如果永远要在新能源汽车牌桌上的话,那我们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Q:下半年零跑有多少款新车会逐步推向市场?

朱江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底,零跑ABCD系列的车型都会陆续补齐。

Q:今年是零跑的十周年,你怎么总结一下过去的十年?

朱江明:在IPO仪式会上,我曾说过,零跑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我们已经抵达陕北,到了延安。

从今天十周年来看,零跑已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已经接近平衡的一个状态。就是说我们已经完成了抗日战争。

接下来就是要进入解放战争的状态。如果解放战争也能获胜的话,那零跑就走出来了。

Q:零跑和供应商是如何协同发展的?

曹力:很多的合作伙伴,比如说高通、大陆、佛吉亚。他们都非常了解零跑,认知零跑有技术实力。在合作过程中,他们除了保证提供高品质、高效的产品和技术外,同时也能够给到我们一个战略的合作的价格。

目的就是为了一起把零跑的量做大,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Q:零跑为什么可以稳定地持续增长?

朱江明:零跑基础打得很扎实,平台化做得很好。我们可以给3C车型(C11、C10和C16)一夜之间换装辅助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高压碳化硅平台,为他们武装最先进的配置。

并且我们还能做到成本可控,配置加量不加价,这也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Q:零跑哪些零部件可以自研,哪些零部件坚决不自研?如此选择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朱江明:我们原来的战略,是三电全部自研,即电池电驱,电子/电器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

现在我们也增加了一些策略,就是说高附加值的零部件也要探索,有能力就自研。

比如AR-HUD零跑就研发了很久,如今终于具备成熟的上车条件,所以就搭载到了C11上,座椅也在自研。我们会扩大更多核心零部件的自研和制造。

Q:零跑的产品控制方面有何亮点?

朱江明:到今天为止,我们认为零跑的效率、质量控制、组织能力,成本控制等各个方面,基本上达到合资车企的水平。

我们跟丰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也相差不远。我相信再往后走,零跑会在自动化效率,品质控制都会慢慢从齐平再去超越。

Q:零跑什么时候突破1000亿?

朱江明:我认为随着零跑,如果将来业绩不断地增长的话,那零跑在资本市场的机会还是会非常大。

Q:零跑上半年22万的销量里面,出海包含了多少,你对22万的成绩打多少分?

朱江明:出海与国内的比例是1:10。零跑上半年的成绩,可以打70到80分。但我觉得我们下半年的机会更大。因为零跑上半年一直处于产品切换阶段。

C11发布以后,零跑基本上(C10、C16、C11)都完成了年款和中期改款的切换,而且切换完的效果也是非常好,已经超过预期。所以我们认为下半年我们销量应该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Q:零跑上半年销量连续增长,但门店总数却减少,零跑对渠道的覆盖是怎么考虑的?

朱江明:零跑的渠道一直在优化当中,现在更多开4S店,在汽车城里布局。

原来一些商超等地方,因为那里展示的时间比较久了,(附近用户)对品牌已经了解了,所以慢慢减少。

另外就是零跑一直在优化整个渠道结构,希望减少投资人,让投资人区域相对集中。整体网点的数量,我们从今年年初开始加快渠道发展的速度。近期速度还是相对比较快的。

到今年年底,零跑整个渠道的数量,会达到一个比较可观的增长的一个数量。

Q:四年前零跑C11还采用国产自研芯片,现在却选择了供应商模式,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改变?

朱江明:四年前市场上没有AI芯片,Mobileye要把算法和芯片一起卖,纯芯片不卖。当时正好大华也有需求,用AI芯片用来做人脸识别,于是把大华和零跑凑在一起,所以研发了一颗叫凌芯01芯片。

不过现在自研芯片的话,资本投入很大(十多个亿),并且芯片换代速度也很快,风险也大。

从现在来看,随着大规模地应用的话,还是要有更专业的公司来做这件事情。

Q:零跑十年一路高歌猛进,此刻你对零跑有什么担心吗?

朱江明:我们在去年年底,第四季度才第一次止血略有盈利,所以还在盈亏的平衡点的边界线上。

零跑如果不能够快速增加销量,拥有更强的盈利能力,让市占率变高,那就很危险。

我希望零跑能够持续地在销量上有增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站稳脚跟,可以在真正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里面,持续占有一席之地。

Q:零跑在下一个阶段的战略和战术上,会有哪些调整?

朱江明:零跑有信心实现全年盈利。之后,零跑还是要聚焦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争取在未来的三年之内有一个大爆发,这样零跑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个车企,即百万辆规模并能够有一定的盈利的车企。

战术方面,我们也希望C10、C16等车型,每一款都能取得增长,而不是说这个起来了,那个又下去了。

我们要打一个要成功一个,而且就是要逐步每年地去提升每一款产品的竞争力,让它成为市场的明星,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取得成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