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计量破局:中国汽研领航,3-5年筑基产业未来

#国庆反向旅行攻略#

氢能计量破局:中国汽研领航,3-5年筑基产业未来

2025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一纸批文落地。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肩负重任。国家氢能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正式获批筹建。总经理刘安民透露:筹建期3至5年。这不是普通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氢能产业发展的计量基石正在铺就。

计量是什么?是产业的尺子与眼睛。没有精准计量,氢燃料电池的性能如何验证?安全如何保障?当前我国氢能汽车产业,正面临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缺失的瓶颈。现场在线计量校准能力不足。产业专用国产化检测设备研发滞后。这些问题,制约着氢能汽车,尤其是乘用车的发展。

但变化已在发生。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这个曾经的“配角”,正悄然翻身。丰田与宝马联手研发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宝马宣布2028年推出量产氢燃料电池车。上汽、广汽、长安,国内车企纷纷加码。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秘书长王菊指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已成为牵动行业未来的关键一环。

技术突破是底气。早期氢燃料电池性能仅200瓦/升。如今已达5000瓦/升。提升25倍。深蓝SL03氢电版百公里氢耗仅0.65kg。氢电转换效率大于62%。中国汽研联合深蓝完成的国内首次氢燃料电池整车极限火烧试验,为安全正名。产业链正在成型。

氢能计量破局:中国汽研领航,3-5年筑基产业未来-有驾

更巧妙的契机,来自“对手”的铺路。2021-2023年,增程车型销量增长率远超纯电车型。206%、116%、173%。增程系统是复合电源。氢燃料电池也是。同济大学教授余卓平点明:氢燃料电池本身就是一个增程器。市场对增程技术的认可,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提供了平滑过渡的路径。未来汽车文案不应再堆砌冰冷参数,而需深挖场景体验和用户故事。

挑战依然严峻。加氢站布局。氢气价格高。70兆帕加氢站许可未完全放开。国氢科技技术总监陈平坦言:若氢气价格能降至25元/公斤以下,方能与商用充电成本持平。中国汽研总经理刘安民也指出,国内尚缺大尺寸氢安全专用实验场所。

怎么办?加强示范。推动“氢电互补”。王菊秘书长建议,川渝可联合规划氢走廊。杜长虹呼吁,新增示范城市群应试点燃料电池乘用车为主。重庆已行动。百万级补贴奖励。两江新区、九龙坡区加氢站建设。优化“成渝氢走廊”。

氢能计量破局:中国汽研领航,3-5年筑基产业未来-有驾

中心建成后,中国汽研将补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中的计量领域。形成标准引领,检测+计量+装备的新模式。这不仅关乎技术。更关乎未来出行生态。氢电互补。零碳交通。或许不久后,我们选择的不仅是车,更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3-5年。计量测试中心从蓝图走向现实。氢能汽车的故事,才刚刚翻开篇章。你看好这条赛道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