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启境合作华为,销量利润承压,市场成败待检验

说到广汽和华为“启境”这个事,说实话,我第一反应还是迷糊。不是说好了每个人都知道谁是谁、该有几个“界”吗?结果华为这边直接添了一道“新菜”,本来“四界”刚背熟,突然冒出来个“尚界”,现在又推了“启境”,怎么感觉大家都在抢着和华为结盟,拼命地插队?难不成华为这块“车圈金字招牌”每个人都想贴一贴?

广汽启境合作华为,销量利润承压,市场成败待检验-有驾

这到底是为什么?华为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能让一帮正儿八经的牌子都盯着它?再说,广汽之前还挺矜持,“我们有埃安有昊铂,哪里还轮得上再合个新牌?”可是你看,现实可比嘴上说的还真诚,该合作还是得合作,这是为什么?换个角度想,你要是广汽,压力大吗?看着自家的销量一个劲往下掉,净利润也直接到负数了,不抓住点救命稻草,日子怎么熬下去?

先别急着下结论,我们琢磨琢磨。华为和广汽,到底谁需要谁?从行业角度说,广汽主要问题很直接,尤其在新能源转型这块,掉队明显。这一两年整个新能源车市场就是围着智能化卷,技术做分数,你要是智能驾驶、座舱体验不出彩,纯靠堆配置、砸广告,消费者根本不买账。再看看广汽,虽然旗下埃安、昊铂都拿出了点新货,比如和华为合作上的乾崑ADS、鸿蒙座舱,加了不少分,但实际表现和理想、小鹏、比亚迪比较,亮眼不多。

所以,跟华为合作,说穿了是搞背书、补短板。这个局面一摆出来,基本心知肚明,不管广汽嘴上多么自信,实际上都知道自己这一轮落在了风口浪尖上,必须靠“高人指点”。而整个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难就难在,你自己搞,时间来不及,钱还不够烧;找供应商,产品可能就同质化,被人一看就是组装货。这样想想,和华为这种既能提供顶级硬件、又有核心智能技术的公司搭伙,成了大部分车企的最优解。

可你还别说,这事里华为其实比广汽还挑。你随便不是什么品牌都能跟它合。“智选车”模式下,大家争着进“界”,上汽、奇瑞、北汽、江淮一个也不想落下。更绝的是,资源确实有限,余承东隔三差五喊“我们资源紧张忙不过来”,但你看每次“界”多一个,也没见他真歇着。背后啥意思?用“凡尔赛”一点的话来说,就是王婆卖瓜、其实自己清楚货好,怕卖不过来,还得端着点身价,这样合作方求之若渴,气氛刚刚好。

再说回广汽。今年华望汽车成立、商标一堆,资本持续投入。广汽这边真不是走过场,搞了个新公司,几乎是抱上去的意思,名正言顺地让华为入场,“合作关系升级”这事儿,都是认认真真一板一眼的。你可以说广汽场面话很多,什么“自己够强、无需新品牌”,但事情总是比嘴上说的真实,眼瞅着销量、利润掉价,还犹豫啥?市场销量是硬道理,高高在上没有用,“启境”能不能当“及时雨”,全看财报和终端交付的数据。

我也想问一句,广汽真的没别的路可以走了吗?大家都是传统车厂转新能源,长安、比亚迪、吉利谁不是摸爬滚打闯出来,就你缺华为做老师?其实不是这个道理。最大区别在于技术底层不一样。比亚迪都贴自己标签,刀片电池一战成名;吉利把极氪、小鹏外部资源和自己技术结合得很溜。广汽的老牌体系和新能源格格不入,IN-HOUSE做不起来,一靠外援二落三靠合作,这倒成了自然而然的思路。

换句话说,“技术供应商+主机厂”合作模式,对广汽刚刚好。你说直接上“智选车”挂华为商标,广汽又不愿意掉价,“HI模式”纯供应商关系,华为这边又不甘心当纯打工仔。退而求其次,双方都能接受,才诞生了如今的启境模式。

但话说回来,华为的赋能到底有多管用?咱不是没见过案例,问界、尊界、尚界这仨新品牌,销量蹭蹭往上走。更关键是,华为渠道、技术、营销,在汽车圈是“降维打击”,无论是“鸿蒙座舱”实际体验,还是“乾崑ADS”的智驾属性,能让产品高下立判。可这种打法能不能复制?启境就算有华为加持,能不能也卖得火爆?别忘了,“市场早被瓜分80%,留给新品牌的试错窗口非常短”,今天你刚火起来,明天说不定就被新爆款反超。

还有一点必须说,品牌故事不是换个名字能讲好的。“启境”让人一听,感觉很高端、很未来,但消费者买单,还是看你产品真本事——续航多少、智驾靠谱不靠谱、服务跟不跟得上,再有就是性价比高不高。华为的名气能帮带一波流量,但不能解决广汽自己在产品、体系、效率上的固有问题。“及时雨”下在地里,田里的庄稼还得自己种,否则雨再大也是白搭。

再回头看广汽的数据,今年销量、利润集体掉队,压力大得很。所谓“番禺行动”一再强调一体化、研发改革,这对转型推进没坏处,但历史包袱这么重,没个三五年都缓不过来。你现在靠启境打一针鸡血,如果产品真的有“突破性”,话语权一下就能抢回来。要是和现在大多数新能源车一样,无非就是华为技术版的广汽货,恐怕只能短期涨人气,后劲有限。

有一点要承认,消费者不是傻子,现在买智能新能源车的人早就摸透了套路。大家不再被单一技术噱头忽悠,尤其是高端细分市场,核心考量还得落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体验,只有软硬实力全面结合才有未来。此外,广汽与华为到底在战略层面能磨合到什么程度,也值得关注。毕竟,两边底层基因差异太大,合作能不能落到实处,还要好好看一看。

设想假如有一天,启境真成爆款,大家会怎么说?八成还是归结于华为的品牌力量。可是一家企业长远发展,总得有属于自己的“技术护城河”吧。华为能帮一次,但不能护你一世。启境只要成了表面风景,广汽自身转型不跟上,未来只能越来越被华为“绑架”。哪天华为发现有别的牌子能干得更好,立马就能另起炉灶,到时候广汽只能干瞪眼。

说到底,广汽现在是没有退路可走了,赌一把启境,就是押上全部底牌。输赢如何,得看产品、看市场、看协同。消费者看的是货真价实,最终决定还是在技术落地与体验创新上。至于华为,继续以技术供应商和智能平台身份,“横扫”各大车厂。合作背后谁吃亏谁占便宜,现在还说不准,但可以确定一点:不管谁登顶,最后都是市场说了算。

至于“启境”到底能不能成为广汽的及时雨,咱们可以设个问号,但答案,还是得让时间和用户来告诉我们。华为的牌面、广汽的焦虑,都藏不住真正的市场博弈。“你方唱罢我登场”,明天会怎样?咱们拭目以待就是了。

广汽启境合作华为,销量利润承压,市场成败待检验-有驾
广汽启境合作华为,销量利润承压,市场成败待检验-有驾
广汽启境合作华为,销量利润承压,市场成败待检验-有驾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