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龄七八年,残值两万多,修一次小剐蹭要花五千,明年保费还涨一千多——算下来,不如自己掏钱。
这事说来挺扎心的。有辆车,差不多七八年了,残值还剩两万出头。你说车能用到这个年龄,已经算不错的了。要是偶尔蹭点小刮蹭,修修补补,起码得花五千块左右。别看小剐蹭,这五千怎么算都是人生制造业的一部分。碰瓷都给你加价了,自己修吧。
刚开始我还想着走保险,觉得省事。结果一问,保险公司给出的理赔方案,都在看损的程度。修非大事故,便宜点还好。要不然就算了,一年多花点保费也不算什么。没想到,保费明年还会涨一千多。这让我一阵哑然:就因为那个小刮蹭,要多付一千多?这还算合理吗?个人感觉,保险的定价机制有点瓜,原因不明。
我带着疑问翻了翻保险条款,发现属于无赔款优待政策逐渐模糊了。也就是,你不出险,保费还会逐年上涨。挺荒唐的,你出点小意外,还要涨工资似的被涨价。倒是有人会说,保险的作用是在分散风险。但是,实际上,风险根本还是被转嫁到用户身上。
我这个车子,早就不指望它能再拉风,毕竟是家用一族。可是呢,能拆个肉夹馍的钱,换成小擦碰的维修费,心里就不平衡。更别说,十多年前买的那辆车,百公里油耗刚刚十个左右,现在一涨,心里就发堵。算算,平均每年油费、保养、维修也得1.5万左右。这个价格,和我刚才翻了翻自己相册时看到的那张旧合影(上面满是灰尘和一堆修理发票),形成鲜明对比。
有次跟修理工聊,他笑着说:你这个车,折腾了7、8年,修修补补最大的成本其实在时间上。我忍不住想:修车这件事,像是养宠物,越长时间就越省心?还是变得越折腾?我发现,很多时候,修理和保养变成了养命钱。换个刹车片,才多少?三百块?五百块?问题是,刹车片要磨损得差不多,也得换,那修修修修不完。
我突然想到:这个修的过程很像生活的另一个隐喻。就像我们的手机,摔一摔就得开修,一次两次还能搞定,时间久了,换个屏幕,没个几千块,活不下去。车也是这样。你以为保养不过是几年一大保,实际上就像养成惯,不断倾注。
回头想想,刚买车那会儿,觉得车子就是用来代步。后来发现,小刮蹭不可避免,尤其是城市里停车不好找位,门一刮就成日常。有人劝我:自己贴下膜自己修修也得花时间,还不一定能整。事实上,自己出手修那次,我还挺满意的。虽然自己动手会多点麻烦,但省钱、省心对我来说挺有吸引力。
我还记得有次跟朋友喝酒,他摇摇头:你这修车的钱,都不如开个新车。我当时就心虚:开新车嘛,很多事都省心,可关键那价格啊,落差太大。朋友还说:你是不是偷测算过,开几年不值?要是换一辆新的,换个心情还得了。倒也说得有点道理。没细想过,如果老车还能再用两年,那维修费算下来也许比换车划算。
车龄七八年的车,保值都快被折腾没了。市面上同类车型的二手价格差异挺大,估算不好,但大概剩不了三成。要是继续修修补补,最后总归还是修不如换。这个换成本又怎么算?再买新车,价格得十几万起步,每年还要多花几千亿在保险、油费和维护上。真是买一送一的难题。
有时候我会想:汽车产业的发展,大概也是像填充剂一样,逐步朝着别老缠着我这个方向走。东方有句话叫越修越贵,可现实就是如此。曾经有人说,汽车其实就是一台移动的成本机器。可能我这次考虑得不够全面——是不是有点片面?可能。毕竟我没有把未来二手市场的潜在价值考虑进去。
算算这几年的支出——虽然没有详细统计,但如果平均每年维修、保养、油费总共也得1.2万左右。换句话说,要是算成百公里的成本应该在五到六块吧?数字可能不准,但大致能给我个感觉。可能我没有想到的是,随着车龄的增长,故障概率会越来越高。这个我倒是可以接受,毕竟车不是机器人。
嘿,我刚才翻了下自己去年拍的照片里,那次去郊游的搭配:全车满是泥巴,轮胎还偏偏新换的运动版。当时觉得新鲜,现在想想,很多修理其实就差不多花费这个运动版价格。真是别看光鲜,内里早就被折腾得差不多了。
这里有个潜问题:自己掏钱修,虽然看似实惠,但也要仔细考虑。结果就是把预算往修复上堆。反倒不如问问自己:下一次刮蹭,是继续花五千修?还是一年涨了快一千多的保费?这个问题,挺有趣的。有的人会说:反正车子再好,也逃不过‘寿终正寝’。但我就想:如果没有必要折腾得那么厉害,是不是更有意思?(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相信,汽车行业的价格战还会持续。尤其是在零配件、供应链重新洗牌的背景下,很多件原本贵得离谱的东西,现在都能找到替代品。就像我朋友说的:你看,拆个门锁,早几年我还得开直升飞机才能弄到,现在淘宝上一搜,五块钱一个。虽然不一定全都靠谱,但起码便宜了不少。这种大规模的供应链共振也是行业的一个变化信号吧。
就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有特别深的研究,只是根据我自己的用车经验猜测。可能未来汽车的维修,会更像家里的电器,不用一直修毛病。而是换个模块就完了。这样,车的残值还会被拉长点。未来的残值会不会变得更加虚幻,我没有详细资料。
跟你说个趣事,上次开车去修理厂,修理工跟我说:你的车挺耐用的,动辄奔驰、宝马那几万块修,咱这个国产车其实也就几百块一块换的程度。他笑着摇摇头:你要是真舍得花钱,有些零件还能用好多年。我心里想:这也是一个修不修的思考。到底是看修重要,还是换方便?或者说,两者兼得的平衡点在哪里?不然,谁都喜欢既省钱,又放心。
(这段先按下不表)有时候真觉得自己像个理财师,在日常用车中不断权衡成本和收益。除了金钱,时间成本也占不了少。比方说,自己动手贴个膜,花掉个两三个小时,省下一两百块。可这事麻烦得跟跑跑马拉松似的。长远来看,这算是投资人生的小乐趣还是纯粹浪费时间?我还在琢磨。
对了,这中间我还想到一个问题:车龄越长,保险公司是不是也会逐渐拉高价格?我估算,每年涨个一千出头,虽然不算多,但累积下来也不少。有人说,保险本身是风险池,可是这个风险池不是非得你一直投钱进去才公平,实在觉得发胖得太快了。有次碰到个保险代理,他半开玩笑:你这车就像老酒,越瓶越值钱。我笑了,心想着,他能信自己这套说辞就不错。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烦恼?其实我也搞不明白,为什么老车的残值比会掉得这么快,是市场的因素?还是自己使用惯造成的?或者说,行业本身就是个折旧机器的游戏?谁能告诉我,像我这样可怕的老车,会不会变得更有价值?还是让人都觉得越旧越贱才是硬道理。
谈到维修和保养,很多时候还是自己掏腰包的事情。之前有个朋友说:你不用折腾,要不就换新车。这句话我听了,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换车,意味着开支又涨一大截,也得挑车。现在的我,更倾向于修修补补,虽然修的过程有点烦,但可以自己动手,也算是偏门乐趣一把。
车到底值不值得投资?估计没人能给出个明确答案。每次修完一辆车,我都在心里衡量:是不是还能再用两年?还是应该抛弃它,换个新款?这其实就是生活的写照,折腾不止。
下一次你遇到车子刮蹭,需要修理,你会怎么选?自己花钱修?还是碰碰运气,让保险帮忙?其实这两个选择,都各有利弊。只是我自己,越想越混乱,一边嫌麻烦,一边又怕花了冤枉钱。
反正,车还在路上。未来呢,也许会有更多二手车的玄机被挖掘出来,也许会看到折旧的奥秘。我这次的思考,是不是也太碎片化了点?但没办法,头脑一热,嘴上说着实话实说。
最后想问一句:你有没有觉得,车这东西,越来越不像一辆纯粹的交通工具?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的生活状态、价值观?还是我太发散了?下一次修车时,我还是希望少点那些花冤枉钱的烦恼,或者,能找到个合理的伴侣,帮我一起折腾——你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