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狂飙零跑销量神话背后玄机

在4月份新势力车企销量排行榜里,零跑汽车以41039辆的月销量,直接拉开了与其他品牌的距离。这个数字一出来,汽车圈炸开了锅。41,000多辆,这差不多是理想和小鹏销量的总和啊,直接把不少人看懵了。零跑能干到这种成绩吗?它的车真有这么强吗?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不太信,甚至怀疑是不是“刷数据”了。尤其是零跑B01的发布还放风说起步价可能低到9万,这种价格在新能源车里简直是“核弹级别”。卖得这么便宜还能有这么高销量,感觉不合常理。

那我们就回头捋一捋数据,看看到底有没有问题。先看销量。零跑最近确实挺风光,除了B01还在亮相阶段,他们的C11和T03这两款车卖得也很不错,尤其是T03这种小型车,主打低价市场,性价比在预算敏感型用户里有一定优势。但41039辆这个月销量就有点让人打问号了。和理想、小鹏这种主打中高端的品牌不同,零跑的主力车型价格区间明显更低,用户群体也更下沉。换句话说,零跑更像在抢那些原来可能考虑“十来万以内的燃油车”的消费者。销量确实吓人,但问题是,低价车的利润空间也很有限。

低价狂飙零跑销量神话背后玄机-有驾

再往下看营收和利润。低价车卖得多,可能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毛利率难看。零跑汽车过去的财报里,毛利率一直偏低,这已经是公开信息了。零跑的毛利率曾经出现过负数——就是卖车还要赔钱,而不是赚钱。这在传统车企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在新能源车企,特别是这几年刚刚起步的新势力里,却不是个例。比如前两年的小鹏和蔚来,毛利率也都徘徊在盈亏边缘。但零跑的情况更极端,因为它的车卖得便宜,利润空间本就压得更低。

低价狂飙零跑销量神话背后玄机-有驾

讲到这里,可能不少人就会觉得这事儿危险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不就是典型的“死循环”吗?但事情没那么简单。零跑的毛利率低,确实和它的低价策略有关,但还有一个关键点:研发投入。这几年,新势力车企为了抢市场,为了拼智能化、电动化,几乎是“拼了命”砸研发。这些钱砸出去,短期是看不到回报的,甚至会直接拖累利润。但从长期来看,这些投入是为了技术积累,是为了抢占未来竞争的门票。零跑的研发投入比例虽然比不上理想和蔚来那么夸张,但在它的价位区间里,已经算是“下血本”了。一句话,研发是一笔战略性亏损,不是乱花钱。

低价狂飙零跑销量神话背后玄机-有驾

再拉同行对比一下。理想和小鹏的毛利率现在都比较健康,但前几年也经历过“卖得多亏得多”的阶段。比亚迪这种老牌新能源车企,毛利率也一直不算高,尤其是它在中低价位市场的车型占比更大的时候。而外资品牌就更明显了,比如特斯拉,早期也是靠战略亏损一路烧出来的。亏损本身不可怕,关键是亏在哪里、怎么亏。如果是为了市场扩张、用户基数积累或者技术研发,这种亏损是有章法的;但如果只是乱砸钱,烧没了还看不到未来,那就有问题了。

低价狂飙零跑销量神话背后玄机-有驾

然后再回头看看零跑。它的销量爆发背后,是靠低价抢市场,这点没错。低价策略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利润空间非常有限。但销量上来了,公司在规模效应上的优势也在逐步凸显。什么是规模效应?简单说就是卖得越多,摊到每辆车上的固定成本越低,比如研发费用、工厂运营成本等等。这种效果不会立刻体现,但随着销量增长,可能会逐渐改善毛利水平。

低价狂飙零跑销量神话背后玄机-有驾

所以,零跑是真的在乱花钱吗?从目前的动作来看,不是。它是在抓机会,用价格优势抢市场,用销量积累用户。这种打法风险确实高——低价车能不能撑住成本线,销量能不能持续增长,这些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它不是没有章法。零跑的关键点在于,它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平台的布局,能不能支撑它未来在中高端市场打开局面。如果能,那么它现在的亏损是值得的;如果不能,那它的低价策略可能会变成一场消耗战,到最后自己先拖垮自己。

看着吓人的数据拆开以后,其实能看到不少章法。零跑的销量确实猛,但它的背后是低价抢市场、战略性亏损的打法。这种打法不是所有人都能玩得转,也确实风险高,但在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零跑接下来要走的路,才是关键。短期看销量,长期看技术和用户基数。这事离谱归离谱,但也没到“看不懂”的地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