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短暂的高峰之后,10月份宝马X3L的销量又掉了,将近1000台(9月9,998台,现在6991台),其实虽然比老对手奔驰GLC还多点,但和奥迪Q5L比,差距还是挺明显的,差不多快4000台了。你说,这卖车的难度有没有什么秘笈?明显的,大家都在比拼能不能多卖点,但市场情况怎么变得更复杂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宝马X3L现在在售的六个车型,价格从34.99万起,看上去挺划算。优惠幅度其实不大,实地落地价基本在29万到31万之间。比起几年前,40多万落地的行情,现在便宜不少了,但这外形是真的让人难以接受——那个八字胡双肾格栅,设计师是不是脑袋短路了?造型争议大到谁都能说出几百种笑话,开在街上,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丑。
你问我,一台车外观不讨喜,还能卖得好吗?这其实挺好理解的。市场不是只有外观,功能用料、配置细节、品牌认知这些都重要。这轮争议面孔带来的结果,就是销量受影响——反正我也遇到朋友说,看都不看一眼就优先考虑不买。要我说,有时候,外形就像一道门槛,挡住了不少潜在买家。
说到配置,宝马X3L还挺丰富的。全系都标配L2驾驶辅助,有并线辅助、车道保持、自动泊车、全景影像、感应尾门、无钥匙进入……都比老款好。这种硬提升其实挺明显,特别是比奔驰GLC,好像都还多点实用的小配置。你知道,汽车的配置血统其实很讲究,比如全系无线充电,Q5L不支持,GLC只有少数配置才有,消费者其实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品牌的小心思。
我还曾经专门看过不同车型的对比:Q5L的价格不到30万,奔驰GLC则在市场上偏高的一档(尤其是加软装后价格上涨不少)。好多中产朋友都在犹豫:是不是装排面的需求,还是买得实用?对比看,Q5L的外形更平衡,价格也更亲民,而宝马的外形争议真成了买卡车还是租房的一个小烦恼。
这让我想到,宝马追求的年轻运动化路线,是不是走得有点歪?比如这次加长的车身,虽然空间增加不少,但视觉冲击力差,比起Q5L的紧凑与端庄,X3L那怪异的外形,真心不讨喜。特别是配上20英寸轮圈后,轮眉线条还变得更硬朗,实操中很多客户都反映座椅宽敞,但外观太失望。
说到研发和供应链,这个故事更有趣。宝马去年搞了个什么48V轻混系统,我估计应该算个点缀,做出来效果平平。实际上,很多人没怎么关注,可能猜测没想到:这种逼格配置,成本其实不算高,但真正的获益在哪?我觉得没细想太多,从生活比喻来说,像个挂羊头卖狗肉,挺鸡肋的。它的目的大概是为了节油点和环保标签。
这也让我反思,难道所谓的技术提升,真是用在刀刃上了?还是说不少品牌,也在拼噱头?奥迪Q5L里的许多配置——现在的标配其实也基本属于基本配置,装得多,买的人自然也就多些。而宝马用了钱搞的新辅助,听说也是个多此一举,效果未必值当——毕竟,驾驶辅助在实际中,用户更关心的是稳不稳和惯顺不顺,而不是那些满天繁星的技术堆砌。
还要说点别的。有个朋友试驾了宝马X3L后说:整体感觉挺好,但我有点嫌麻烦。宝马的用料、做工都没问题,但外形真是让人折腾,尤其是喜欢纯粹帅气线条的人,可能没那么好接受。反正我自己觉得,它的内饰还算中规中矩,和三系、五系没区别。但比较细节:仿皮座椅、普通的真皮方向盘,加上一点哈曼音响,整体感觉就是标配,比起GLC的那豪华感差点意思。
你会不会觉得,现在买车的心态变了?不光看配置看颜值,更是考虑保值率和后续维护。我估摸着,宝马的销量下滑,除了外观争议,还跟市场整体的供需关系有关。毕竟,Q5L稳稳当当,价格又舒服,优惠也多。像我刚翻相册看到一张照片,两个朋友坐在各自的车里——一个Q5L,一个X3L,他们开口第一句:你那个车看起来更养眼,开起来也舒服。谁还为那些奇奇怪怪的设计挤眼睛?
想问个问题:在你看来,外观争议是否真的那么致命?还是说,只有当这个争议变成主流偏见,才能真正影响市场?设计师是不是该回炉重造,重新考虑那引发话题的前脸造型?或者,消费者还能坚持多久看门的苛责?真想知道,你觉得未来的市场,还会因为长得丑而退缩吗?或者,买车只是为了实用,外形可以妥协?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