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今天咱不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聊车圈里心照不宣的“生存法则”!
前阵子,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的大佬吴永桥放了句狠话,像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池塘。
他说,智能驾驶可不能白送!
免费,那就是慢性自杀!
这话一出,评论区立马炸开了锅,各种声音都有。
有人觉得委屈:“我买车就是要享受科技,凭啥再加钱?”也有些老司机门儿清:“商家又不是做慈善的,没准免费的更坑!”
这位吴总为啥这么硬气?人家可是零件界的大佬,说的话,咱必须好好琢磨。
现状是,今年头五个月,咱们汽车工业营收是涨了,销量也上去了,可是利润反而降了近12%!
这说明啥?
说明大伙儿都在玩命压价!
你降我也降,最后谁也没落着好。
吴永桥点明,如今零件行业,也就剩华为和宁德时代,敢跟那些主机厂叫板,有点儿话语权,其他供应商,包括博世,都得硬着头皮应对这残酷的竞价。
这内卷,实在太吓人了!
要想跳出这个怪圈,吴永桥开出一个“药方”——学习特斯拉,自动驾驶功能得明码标价!
他认为,当自动驾驶技术足够优秀,体验足够到位,能让用户感觉安全、省心、有面儿,肯定有人愿意买单。
就像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价格不菲,还是有人趋之若鹜。
说起来,特斯拉在自动驾驶这块,确实有独到之处。
它的辅助驾驶系统,虽然还不能完全解放双手,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类功能,跑长途的时候能省下不少力气。
我记得有一次,开朋友的Model 3跑高速,开启辅助驾驶后,那感觉就像有个老练的司机在旁边帮忙,稳稳当当的。
当然,手还是得放在方向盘上,随时准备接管。
吴永桥还特意提了华为,说它的技术能与特斯拉并驾齐驱。
这话我赞同。
华为的高阶自动驾驶系统,在特定场景下,表现的确让人惊艳。
有个朋友,开着配置华为自动驾驶的车,在市区里溜了一圈,那自动变道、智能避障,看得我目瞪口呆!
因此,吴永桥疾呼,智能驾驶绝不能免费!
高端功能必须收费!
要让用户为科技买单,这才是出路。
这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细想,确有几分道理。
毕竟,研发自动驾驶技术,那可是个烧钱的无底洞。
没有充足的资金,技术如何进步?
如果所有车企都搞智能驾驶“均贫富”,免费把高端功能装到所有车上,会是什么结果?
怕是,要么这功能缩水,成为“半吊子”水平;要么车企亏得血本无归,直接关门大吉。
这两种情况,对咱消费者来说,都不是好事。
当然,收费也不是漫天要价。
得让用户觉得物超所值才行。
倘若你的自动驾驶系统,体验糟糕透顶,问题一大堆,就算白送给我,我都嫌占地方。
什么样的自动驾驶才值得掏腰包呢?
我觉得,首先要稳妥可靠。
“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智能驾驶的本质是辅助,不是替代。
务必保证在各种复杂路况下,都能做出准确判断,避免意外。
其次,要便捷实用。
操作简单,逻辑清晰,真能减轻驾驶负担。
别搞那些花里胡哨的,用户学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
再有,要持续升级。技术迭代迅速,车企要不断优化,让系统越来越聪明、好用。
就像《礼记·大学》里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科技进步,永无止境。
说到这儿,我又想到一个问题:以后,自动驾驶会不会像安全带、气囊一样,成为车辆的标配?
吴永桥认为,极有可能。
他甚至断言,未来主机厂可能会放弃自主研发,因为这类技术的标准化程度会提高,而且投入巨大,无法形成差异化。
对于这个观点,我持保留态度。
自主研发依然意义重大。
每个车企对智能驾驶的理解不同,对用户需求的侧重也不一样。
完全自主,可以更好地针对自身特点,打造出与众不同的功能,形成竞争优势。
吴永桥还提到,高端智能驾驶技术的落地,堪称汽车史上最复杂的工程。
许多企业,包括主机厂和供应商,都折戟在交付量产的路上。
因为这其中的困难,难以想象!
对此,我感同身受。
自动驾驶并非实验室里的玩具,它必须经受住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务必保证在各类天气条件下都能正常运行。
这需要海量的测试、验证,以及资金的投入。
正如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智能驾驶之路,道阻且长。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想回到最初的问题:自动驾驶到底该不该收费?
我认为,这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你的系统技术过硬,体验上乘,能给用户带去实际价值,那么收费无可厚非。
反之,如果只是个噱头,功能鸡肋,那还是免费送给用户吧,别自取其辱了。
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真本事。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
各位老铁,你们觉得自动驾驶该不该收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真知灼见!
全部评论 (0)